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为什么一定要买公募基金?这篇文章终于说清楚了

时间:2018-05-02 15:28:26
当你就一个问题征询众人,想要得到一个答案时,简洁的回答一目了然,但难免会因为追求简洁而出现偏差;详细的回答复杂难懂,前因后果却能阐释得毫无误会。

你会听哪一个呢?也许理性告诉你要听一听详细的,但简洁的往往会吸引更多人。

假如你的疑问有关于投资理财,那么过去我们熟悉的情形通常是这样的:你想购买一款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银行理财通常会告诉你一个确定的年化收益率(即便是预期),且保底保收益,就算查不到公告、看不到投向,但是简简单单、皆大欢喜;公募基金却会给你讲一大堆条件,低风险也是风险,而且没有保本保收益的说法,各种招募说明书、定期报告推荐你在购买之前阅读。一个简单,一个复杂,同时基于对于银行的天然信任,绝大部分投资者往往乐于选择前者。

当你想要购买一只高收益的产品,众多P2P承诺你收益可以达到50%,甚至100%,再看看公司办公室金碧辉煌的装修,买了还能赠米送油,似乎天上掉下的钱就是为了送给你;公募基金却告诉你,最近市场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布局对应的这类产品可能会有更好的收益,过往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而且最好是做长期投资、理性布局,不要幻想一夜暴富。一个干脆,一个嗦,就是为了米和油,大家通常也要买P2P。

当然,这是过去,也会彻底成为过去。

从1998年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发行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这20年,确实可以用风云变幻来形容,资管领域的“迭代”速度也是很快的:当P2P大量跑路,银行理财注定打破刚兑,部分投向不合理的信托、私募类、专户类产品迈向逾期……公募基金虽然也不断“淘汰”了一些风险收益不匹配、杠杆水平过高的产品,却始终稳扎稳打,公募规模从0增长到接近13万亿,产品数量突破5000只,成为老百姓(603883,股吧)最优质的投资首选。

注意,最优质并非一味的收益率最高,而是最正规、最透明、最具有流动性。

为什么一定要买公募基金?这篇文章终于说清楚了注意,最优质并非一味的收益率最高,而是最正规、最透明、最具有流动性。

最正规,指的是公募基金公司是由真正的“正规军”组建的。公募基金的最主要股东来自于银行、券商、上市公司,不管其自身投资水平如何,甚至股东主业不涉及资管,但却是由这些正规、合规的出资方,合作建立、招募的专业做投资的管理人机构。这种正规,从性质上保证了公司的规范发展,以及业务开拓上的专业理性,因此公募基金管理人还参与管理了社保基金、养老金这样紧系民生大计的资金,这对于其他剑走偏锋的非正规投资公司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最透明,指的是公募基金公司、管理人和产品的信息都是公开信息。一般来说,只要你想知道,你就查得到。从基金公司股东构成、高管团队、基金经理简历,这些都包含在基金公告当中。公募基金产品净值波动每日都会更新,不会出现所投产品是赚是亏都不知道的情况;一年四份季报、一份半年报和年报,也会将基金在这段时间买了什么、卖了什么,以及基金经理的思路详细透露给你。

最具有流动性,是指一般情况下,开放式基金都满足你随时申购、随时赎回的愿望,不会人为地锁定一个三年、五年的投资期限,让你彻底不能动用这份资金。即便是带有封闭期的产品,也会选择在二级市场上市,满足赎回需求。虽然我们提倡持有人长期投资,但长期投资不应该是以被动牺牲流动性来实现。实际上,流动性管理大大增加了基金公司操作的难度,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则带来了更好的投资体验和公信保障。

应该说,具备这三大特色的公募基金,其普惠金融的优势显而易见。明显的转折点是,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中国大资管行业进入新篇章。而公募基金作为资管链条上最正规、最透明的产品,其他理财产品未来都将向着公募基金不同程度靠拢,因此公募的优势已经相当明显。未来,公募基金还将深度参与到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当中,与普通老百姓的关系愈加紧密。当然,公募基金也并非无可挑剔。我们庆祝20周年,主要是庆祝公募业务。至于公募基金的非公募业务,我们需要谨慎区别看待。

正是基于公募基金20周年,我们精心策划了这一次的《“基”不可失》特刊。“基”不可失,即机不可失。我们希望通过这本特刊,让公募基金“正规军”的形象走入人心、深入人心。什么是公募基金?如何辨别公募基金?我们邀请了一批公募基金公司,邀请了一批公募基金行业颇具代表性的人物,选取了一批最适合中长期持有的公募基金产品,希望能够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投资绝对不是一件自下而上的事,而是必须自上而下;只进行产品收益率的对比,而忽略了产品设计、管理人、行业的比较是万万不可取的。希望这个完整的展示逻辑能够打动你。

投资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也是一件长期的事,甚至是终生的事,只有做对、选对才能够事半功倍。

每经记者 宋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上一篇:拓宽产品线 永赢基金首只权益产品今起发行
  • 下一篇:公募基金突破5000只大关:货基缩水5000亿,基金总规模降至12.37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