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投身金融33年,结缘公募18年!建信基金董事长孙志晨: 善建财富,相伴成长

时间:2018-05-07 15:12:31
中国基金报记者 孙晓辉

正值公募基金行业发展20年之际,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由建信基金总裁升任董事长的孙志晨。作为公募基金行业屈指可数的任职时间超过十年的基金公司掌门人,孙志晨带领建信基金,从行业内首批成立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发展成管理资产总规模近1.5万亿元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

投身金融行业33年
投身金融行业33年
创立建信基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是一位拥有33年金融从业经验的“老兵”。在筹建建信基金之前,您已经在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工作20年,如何与公募基金行业“结缘”?

孙志晨:

1985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建设银行总行工作。建设银行的业务范围很广,我很有幸一直从事证券领域相关工作。从早期代理发行中央级企业债、国债,到90年代初期建设银行在A股市场设立之时发展证券业务,再到90年代中期建设银行建立场外交易市场销售电子登记的无纸化国债,我都参与其中。2000年,建设银行设立个人金融部,启动公募基金代销业务,我担任副总经理,我与公募基金行业也正式“结缘”。

建设银行在公募基金销售过程中,坚持精品策略,为投资者把好第一道关,首先是选好公司,在此基础之上再优选好产品。建设银行代销的第一只产品是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成长(000001,基金吧),建行销售16.6亿元;代销的银华基金(博客,微博)旗下第一只保本基金总销量超过60亿元等。这一阶段,建设银行积极呵护公募基金的发展,对推动行业的早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我对于基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公募基金行业是信托关系落实最充分的资管行业。行业对信托责任的持续践行,既是自身保持繁荣发展20年的基础,也是吸引我加入其中的源动力之一。

中国基金报记者:2005年,您从公募基金代销机构的领导者,转换到基金管理公司的掌门人,您如何处理这种工作角色的变化?

2005

年,正值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前夕,国内金融企业为提升国际竞争水平,开始向集团化发展。建设银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携手美国信安金融集团、华电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建信基金,成为国内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之一。包括建信基金在内的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肩负着为资本市场培育优秀的机构投资者、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

当时我42岁,已经在建设银行工作了20年,具备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2005上半年,通过建设银行内部公开招聘,我与其他11名“建行人”成为“建信基金人”,携手开启了建信基金的筹建之路。虽然当时公司尚未正式成立,但成为“建信基金人”让大家有了一种使命感。筹备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把建信基金当作自己的事业,满怀激情,以创业精神为把建信基金打造成为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而努力奋斗。

2005年6月6日,建信基金筹备组正式成立;在随后3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市场化招聘组建投研团队,各类专业人员配备到位,迅速而高效地完成了公司成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005年9月19日,建信基金正式成立。2005年12月1日,公司旗下首只基金――建信恒久价值宣告成立,首募规模达62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建信基金成立之初,发展规划是怎样的?现在来看,您当时做出的最重要决策是什么?

建信基金成立之初,从行业的角度看,一方面,公募基金行业从1998年试点发展到2005年,历经7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竞争格局:在基金公司层面,既有成立较早的“老十家”基金公司,又有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十家”基金公司;在基金产品层面,公募基金类型、数量具备一定规模,建信基金需要在竞争中实现成长、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2005年12月起A股市场步入牛市,公募基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何践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如何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与客户实现共赢也亟待破题。

建信基金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大型基金管理公司,首先将自身打造为公募基金行业的一个“健康生态体”。“健康生态体”应具备完善的结构:基金持有人是“心脏”,是公司生命力的源泉;“客户服务”是左膀,通过产品线的构建和完善来满足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投资管理”是右臂,公司以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为客户赚到真金白银;公司治理是“骨架”,持有人的投资资金是“血液”,公司的运作管理是“大脑”。建信基金要成为一个“健康生态体”,方方面面都要健康均衡发展。

建信基金传承了股东方的优势,对市场和投资有着自己的坚持,锻造了稳健的发展风格。在发展初期市场情绪整体过热的大背景下,建信基金坚持持有人利益优先,保持清晰而冷静的发展思路,不为追求一时的管理规模快速增长而进行大比例分红,致力于为投资者真正实现受托资产的保值增值,迈向稳健发展之路。

带领建信基金高质量发展

打造健康生态圈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总结建信基金成立13年来的发展历程?

建信基金以“善建财富”为初心,将“善建者”的文化传承与财富管理行业的本源相结合;以“相伴成长”为始终,将自身与客户价值的成长紧紧关联在一起。成立以来,在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管团队的坚强领导下,在稳定的中层团队及全体员工团结拼搏下,建信基金发展提质增效、不断创造佳绩。

2005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建信基金以公募业务为基础,先后获得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资格,投资范围拓展至全球,业务领域由单一公募基金业务拓展至公募、非公募业务共同发展。随着混业经营与大资管格局初步显现,公募基金竞争格局不断演化。建信基金以“匠心”精神持续提升综合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突围,构建了公募、非公募、子公司三大业务引擎,搭建起了正金字塔型的资产管理结构。2015年底,建信基金公募业务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147亿元,居行业第八位,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6863亿元,实现了由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向全面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平台化资产管理公司建设成效初显。

近三年来,在股票、债券市场均经历了牛熊转换和大起大落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仍然保持增长态势,突破12万亿元,成为了大资管领域的中流砥柱,但整体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低风险产品呈现大幅扩张态势。2017年,公募基金中基金(FOF)的推出开启了资产配置新时代,建信基金也成为了首批发行公募FOF产品的基金公司之一。在公募基金行业不断创新、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防范风险和规范发展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建信基金在“创新引领、转型制胜”的经营方略引领下,投资管理能力实现全面提升,投研体系向系统化的投研平台转型,创造了行业领先的投资业绩;产品创新能力实现全面提升,坚持引领创新和跟进创新并重,保持产品创新的生命力;客户服务能力实现全面提升,不断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从为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拓展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从向客户进行单一产品服务转型到向客户提供综合化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风险管控能力实现全面提升,不断从制度层面夯实风险管理基础,强化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全员风险管控能力,保障公司稳健发展;价值创造能力实现全面提升,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步提升,管理资产总规模近1.5万亿元,向国内领先、国外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不断迈进,致力于打造大资管领域“健康生态圈”。

中国基金报记者:作为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银行股东对于建信基金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同时,作为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外方股东对建信基金又有哪些影响?

建信基金成立以来取得的发展成绩,与股东方的支持密不可分。三方股东相互尊重,善于倾听,以理性和专业的决策确保了建信基金在每个阶段的健康发展。建信基金一向秉持的稳健风格,更是直接传承自大股东建设银行。建信基金的企业文化与建设银行企业文化一脉相承,又充分吸收与借鉴了美国信安金融集团作为国际一流资产管理机构的先进理念,更根植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本土化实践。

作为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股东给予的支持是建信基金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与自身的努力也密不可分。建信基金在经营管理中一贯坚持市场化原则,推动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对股东依靠但不依赖。作为建设银行的子公司,建信基金注重与母行的协同联动,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将股东优势和市场化原则深度融合,二者互相服务、协同发展。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建信基金从以提供标准化产品为主不断向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资产配置需求转型,与建设银行相互嵌入、交叉融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外资股东方面,美国信安金融集团是美国最大的养老金管理机构之一,也是美国最大的“401k计划”提供机构之一,在海外投资领域,给予了建信基金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带来了国际化的投资视野与发展思路。在《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颁布后,作为全球领先的养老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信安金融集团在养老金管理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将进一步助力建信基金的养老目标基金及FOF的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建信基金已经跻身大型基金公司之列,并向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建信基金当下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018年是公募基金行业弱冠之年,也是建信基金发展的第13年,建信基金将把握六大重点,推动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健康发展:一是全力提升投研能力,投资管理能力是基金公司最核心的竞争能力,也是帮助投资者获取长期稳健收益的源动力。二是加快完善产品体系,完善的产品线是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的必备条件,更是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理财需求的工具,建信基金将加快工具化、配置化、结构化产品布局,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并对既有产品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提升产品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三是扩宽、做实平台化的营销体系,传统渠道继续做深做实,互联网渠道做优做强,直销业务做新做全,实现零售业务与机构业务协调发展,不断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综合化、一站式的产品服务体系。四是大力拓展海外业务,通过加快海外投资团队重塑重组、积极推动香港子公司成立、丰富海外业务产品线以及扩宽海外RQFII客户来源,推动公司国际化发展。五是加快信息科技建设,做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项目的成果转化,实现用户画像,并能根据客户特征发掘需求,通过精准营销,有效促进公司产品销售,支撑公司创新转型。六是提升风险驾驭能力,强化风险合规团队建设,加快推进系统化建设并加强海外业务风险合规管理能力建设,促进公司业务健康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公募基金行业是轻资产行业,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建信基金如何保持团队的稳定性?早期从建设银行过来的筹备组成员至今是否还在建信基金就职?

孙志晨:建信基金在人才稳定性方面可以说是领先于行业,筹备组成员至今都全在公司就职,部分筹备组成员已经升任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如首席投资官曲寅军(副总裁)、首席市场官张威威(副总裁)、首席风险官吴曙明(副总裁)兼督察长、首席财务官吴灵玲(副总裁)等,都是伴随公司发展不断成长、成熟起来的优秀管理人才。此外,建信基金拥有稳定的中层管理团队,很多部门的总经理及基金经理在公司均任职超过十年,构建了公司发展坚实的中流砥柱。

公募基金行业一向是“轻资产、重人才”,人才是基金公司最重要的资源。建信基金能够留住人才、保持团队稳定的第一要素是企业文化。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富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是建信基金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占据领先市场地位的基础。

在优秀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团队氛围之外,建信基金不断优化激励约束机制,使其具备市场竞争力:一是薪酬福利水平具有市场竞争力;二是建立工资费用与净利润挂钩的机制,挂钩比例与行业领先水平对标;三是建立股东、公司和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成长的长效机制;四是充分考虑轻资产行业的特点,探索试行虚拟股权激励。

打造可信赖财富管理专家

成为新时代资管行业领跑者

中国基金报记者:建信基金的中短期目标以及长期愿景是什么?

就中短期目标而言,早在2015年,建信基金成立并发展十年之际,就制定了《2016-2020年发展规划》,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为战略愿景。建信基金也正在朝着这一愿景不断迈进。

就长期愿景而言,建信基金致力成为“可信赖的财富管理专家,新时代资产管理行业的领跑者”,相伴客户成长,不断超越客户期待,可持续创造财富增值;回报股东,提高公司治理能力与业绩水平,持续稳健发展;成就员工,提升人文关怀与员工价值,提升幸福指数;携手伙伴,倡导开放合作,营造各方合作共赢新局面;服务社会,积极投身公益,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放眼全行业,您如何评价过去20年公募基金业取得的成就?

公募基金行业最大优势是制度优势,从诞生之初,公募基金行业即恪守“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行业本源,发挥制度优势,凭借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力,砥砺奋进,矢志耕耘,成为大资管行业普惠金融的标杆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

历经20年发展,从发展本质来看,公募基金行业已经由成立之初的二级市场公募业务“专营店”升级为解决大类资产配置的“综合店”,

在促进资本市场价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各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募基金行业通过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定向增发、新股发行、新三板、债券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等,为相关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并带动一级市场流动性提升,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行业对于各类公司的融资支持,也有效降低了银行信贷等风险。

从发展成果来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6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5家,内资公司71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共13家,保险资管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2.64万亿元,产品4999只。

从投资业绩来看,截至2017年底,开放式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实现分红1.71万亿元,期间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为16.5%,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7.2%,为长期信任公募基金行业的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回报。同时,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各类养老金1.5万亿元,在养老金境内投资管理人的市场份额占比超50%,总体实现良好收益。以社保基金为例,2001年至2016年实现年化收益率8.4%,2017年收益率在9%左右。

可以肯定地说,公募基金行业20年的发展坚实,成果丰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完善、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有望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建信基金也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为投资者创造持续回报,谱写行业新的篇章。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上一篇:紧跟全球热点 国内首只跟踪印度市场的公募基金面世
  • 下一篇:被蓝筹基金伤透了心 我上个月换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