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国联安基金发布股权变更公告,经证监会核准,中国太保(601601,股吧)旗下子公司太保资产成为国联安基金新股东,工商变更登记已经完成。鉴于另外一家股东安联集团亦为保险背景,国内首家“双保险”股东结构的公募基金公司正式诞生。
参与筹备了首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国泰君安,至此以退出告终。太保资产的强势介入,意味着国联安基金已经进入“太保时代”。
成立十余年来,平庸的业绩让这家首家合资基金公司裹足不前。“国联安基金发展过程中曾经错失了多次机会。”国联安基金某离职老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首家合资基金公司易主
公告显示,工商变更登记完成后,国联安基金股权结构变更为:太保资产出资比例为51%、德国安联集团出资比例为49%。
新晋股东太保资产是中国太保的子公司。中国太保此前发布公告称,受让国联安基金股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丰富和拓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服务面和业务领域,进一步落实公司加快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战略部署。
2017年1月9日,国泰君安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公开转让国联安51%的股权,挂牌价格为10.45亿元。根据东洲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截至2016年3月31日,国联安总资产为10.05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23亿元,国联安基于收益法的整体估值19.70亿元,评估增值216.19%。换言之,国联安51%股权价值10.05亿元。
因挂牌价格相比估价仅溢价少许,曾经有别的买家试图进行竞拍。2017年1月25日,国盛金控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国盛证券拟以不超过18亿元的价格参与竞拍。除了愿意支付更高的溢价外,为了竞购国联安基金的这部分股权,国盛证券还计划转让其所持有的江信基金30%股权。
不过,国盛金控最终未能如愿。据国盛金控公告,因国盛证券不满足本次受让方资格的要求,故决定终止参与国联安基金51%股权转让竞价交易。
此次交易转让方国泰君安认为,国盛证券有两个方面不符合受让资格。首先,国盛证券相对控股江信基金,若控股国联安基金51%股权,不符合证监会的“一参一控”规定;其次,国联安基金《公司章程》规定,“任何人,若出让境内任一基金管理公司股权不满三年,不得成为本公司股东”。换言之,即使江信基金股权成功转让,国盛证券在三年内也无法成为国联安基金股东,从而使得本次交易无法完成。
由于在挂牌期间内只征集到太保资产唯一符合条件的竞买人,因此最后实际交易价格就是挂牌底价10.45亿元。
国联安基金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首家获准筹建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民币,国泰君安和德国安联集团分别持有国联安基金51%和49%的股份。实际上,在国联安基金成立之前,两家公司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谈判。
作为首家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国联安基金曾经被寄予厚望。然而从其成立之后的表现来说,发展速度以及财务表现或许很难让股东满意。
“国联安基金发展过程中曾经错失了多次机会,”国联安基金某离职老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成立之初,曾经经历过德盛小盘精选(257010,基金吧)募集超过83亿份的“高光时刻”,然而平庸的业绩让这家公司成立多年后依然裹足不前。
数据显示,国联安基金最为亮眼的一次爆发式增长来自于许小松的三年任期,该公司的公募规模从2008年年中的67.83亿元增长至2011年年中的175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公司终于进入了持续盈利的上升期。
在此之后,国联安基金的营收与净利润虽有增长,但却很难用出色来形容。2012-2014年国联安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78亿元、2.23亿元、3.0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1亿元、0.52亿元和0.69亿元。
在2015年的短暂牛市中,国联安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曾一度飙升至626.57亿元,位列公募规模榜排名第35位。国联安基金也终于迎来了一个营收和净利润的高峰,该年实现了3.09亿元的营业利润,净利润也高达2.41亿元。遗憾的是,这一“盛况”并未持续太久。
国泰君安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国联安基金2017年度总资产为7.7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79 亿元,净利润0.38 亿元,相比2016年净利润1.34亿元,大幅下滑了71.64%。
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新基金法的实施,券商资管申请公募资格再无障碍。以东方证券为例,其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业务,持续为公司贡献稳定的业绩。
“双保险”效应
经历了控股股东的更换,国联安基金未来的表现颇受业内关注。
根据官方说法,中国太保入主国联安基金后,中外两大保险巨头的品牌效应将给国联安基金赋能。
从集团层面上看,中国太保和安联早有合作。早在2009年,中国太保在H股IPO上市时,安联集团即出资1.5亿美元入股。2011年,两大集团旗下子公司太保产险与裕利安怡信用保险在上海签订协议,进行全方位合作。2014年,两大集团共同发起筹建的太保安联健康保险得到原保监会的开业批复。2016年,太保产险与裕利安怡信用保险共同成立太平洋(601099,股吧)裕利安怡保险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从财务数据来看,国联安的新股东确实实力雄厚。据中国太保2017年年报,截至2017年末,中国太保实现净利润146.62亿元,同比增长21.6%。此外,2017年中国太保集团管理资产达到14184.65亿元,其中集团投资资产达到10812.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8%。
不过,前股东国泰君安亦是实力雄厚的一线券商。据国泰君安年报,其2017年度净利润为104.83亿元,各项业务均居于行业前列。更让人关注的是其资管业务的表现,截至2017年年末,国泰君安资管的资产管理规模为8868.36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资产规模3419.56亿元,月均主动管理规模排名行业第3位。
值得注意的是,国泰君安转让国联安基金股权的同时,还完成了对华安基金20%股权的受让工作。国泰君安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国联安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12.85亿元、专户管理资产规模为52.69亿元;华安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851.32亿元,专户管理资产规模为1111.96亿元。
有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国联安基金股权转让尘埃落定之后,国泰君安资管申请公募资质的障碍已经进一步扫清。
据公开资料,国联安基金的外方股东德国安联集团是世界领先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在全球范围提供保险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8500多万客户提供服务。
不过,多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公募基金国际业务占比很低,合资基金公司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中资股东的资源,相对而言,外资伙伴缺乏现实开展业务中所需要的资源。实际上,国联安基金的现状,并非其中资股东缺少资源所造就。
与国联安同期成立的另外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在2012年10月变身为一家内资基金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与外资分手后,招商基金却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快车道,近年其资产管理规模已经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近年来,保险系基金公司在基金行业的存在感有增强的趋势。从资产管理规模的维度来看,多家保险系公募的2017年度排名有所上升。其中国寿安保剔除货基之后的规模增长41.21%,行业排名由2016年年末的44位上升到32位;平安大华行业排名由65位上升到58位;泰康资产行业排名由77位上升到74位。
人事变局
伴随着太保资产的入主,国联安的人事架构亦发生了相应调整。
2017年9月5日,国联安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总经理谭晓雨因工作原因于9月1日离职,孟朝霞接棒成为新任掌门人。
国联安前任总经理谭晓雨与国泰君安关系密切,从其履历来看,曾任国泰君安财富管理部联席总经理、咨询部总经理等职位。2015年6月,谭晓雨上任国联安基金总经理。仅一年半后,国泰君安宣布挂牌转让股权,谭晓雨的离开似乎亦变得顺理成章。
2017 年 3 月 4 日,融通基金发布公告,孟朝霞因个人原因离职,这一变更亦引发了业界的诸多想象。据公开资料显示,孟朝霞兼具保险和公募基金两大金融行业从业经验,曾历任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总经理、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富国基金(博客,微博)副总经理,2014年加入融通基金并出任总经理一职。
对于一家“双保险”基金公司而言,孟朝霞对于保险行业的了解,或许亦能成为其加分项。自2013年放开保险机构进入基金行业至今,险资对于公募业务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目前新基金公司的申请名单上,安邦等多家保险公司赫然在列。
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孟朝霞的职业经历来看,接任国联安基金总经理明显是想干一番事业。融通基金2017年末的剔除货基后的公募规模为430亿元,而国联安剔除货基后的公募规模为162亿元。从资管规模的角度来看,国联安的体量不及孟朝霞的老东家。
值得注意的是,孟朝霞在富国基金任职期间,曾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与时任富国基金总经理的窦玉明合作,孟朝霞完成了从保险行业转向基金行业的重要跨越,富国基金亦在短短数年里完成了规模翻番。
2014年,孟朝霞离开富国基金,加入融通基金并任总经理一职。不过,融通基金近年的表现可谓波澜不惊。2013年末,融通基金以456.84亿元的规模在业内排名第22位;2014年末,融通基金以475.4亿元的规模排名第29位;截至2017年年末,该公司剔除货币基金之后的行业排名进一步跌至31位。
除了总经理变更外,国联安基金近期迎来一系列人事变动。2018年3月30日,国联安基金发布公告,宣布原督察长刘轶因个人原因离职,由总经理孟朝霞代任,变更日期为2018年3月28日。
4月27日,国联安基金发布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变更公告,宣布原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庹启斌已经于4月25日离任,离任原因为股东安排,于业明新任国联安基金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值得注意的是,于业明现在还担任着中国太保旗下子公司―中国太保资产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于业明新任董事长,也意味着国联安基金的“太保时代”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