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仅MSCI正式宣布了纳入其指数体系的A股名单,摩根大通也宣布,摩根大通企业及投资银行已经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申请,寻求建立一家持股比例为51%的全新证券公司,发挥与摩根大通全球业务的协同优势,并计划在未来数年内监管允许的条件下将持股比例增加到100%。此外,摩根资产及财富管理正安排与合资伙伴和有关主管部门磋商,有意将其在现有合资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
这不仅意味着外资正在大规模布局中国市场,也同样意味着,上投摩根基金可能会成为继恒生前海后的又一家外资控股基金公司。
17家基金公司外资持股达49%
摩根大通并不是第一个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申请的外资企业,在4月2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后,已经有不少机构做出了类似的举动。
在5月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就表示,野村控股株式会社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拟持股51%。
在证监会行政审批流程中,5月2日,瑞士银行有限公司就已经提交拟将持有的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比例从24.99%增至51%。
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透露,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过程中,已有欧洲、亚洲等地的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向证监会了解公司设立和股权变更的相关信息,并多次表示正在积极准,拟提交申请材料。证监会将在收到正式申请后,依据《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审核工作。
政策出台以来,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加码布局提速。
事实上,不少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总是会带着些外资股东的影子,例如上投摩根基金,借助摩根资产的资源不仅在业内首推QDII基金,并且在近些年不断扩大海外投资的占比。
同样汇丰持股持股的汇丰晋信基金也长期沿用汇丰集团的PB-ROE模型来进行投资。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指出,随着政策的逐渐开放,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拟加大持股占比,但具体会落实到哪些基金公司上仍不好说。
基金君做出了一份统计,目前在122家基金公司中,外资持股的基金公司占到了45家,其中包括上投摩根基金在内有17家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在49%,这些或许都有可能成为政策放开后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基金公司。
与恒生前海模式不同
不过据记者了解,虽然摩根资产有了这方面的意向,但目前仍未有更多进展,具体增资情况可能仍需要时间。
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这一系列在华投资的举措和计划,反映出摩根大通充分调动集团整体实力和资源以支持中国发展的承诺。
摩根大通集团联席总裁及联席首席运营官、企业及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平托(Daniel Pinto)说,对于摩根大通和摩根大通的众多客户而言,中国代表着全球最大的发展机遇之一。中国对于摩根大通在全球和亚洲的发展至关重要。摩根大通将借助其全球规模和业务能力,全力支持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并帮助国际投资和资本进入中国。
也就是说,虽然政策已经放开,外资的意愿也较为强烈,但最终何时落地、放开的数量有多少,仍不能确定。
其实早在2016年7月1日,恒生前海基金的成立就正式拉开了外资控股公募基金的序章,作为国内首家港资控股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恒生前海基金的股东为:恒生银行有限公司持股70%、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0%。不过,恒生前海基金是基于CEPA成立,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外资控股。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恒生前海旗下已经发行了2只基金,管理规模合计4.39亿元,与国内新基金公司成立初主推固定收益基金不同的是,恒生前海基金发行的2只基金分别为偏股混合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且都是以沪深港通为主要投资标的,旨在发挥自身在海外投资的优势。
但从业绩表现来看,恒生前海沪港深新兴和恒生前海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基金成立以来业绩表现分别为4.73%和1.95%。
这也正是外资机构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即如何更好的融入国内的投资市场,上述大型基金公司人士指出,外资控股基金公司本身优势就在海外投资,但不能一味地只发展相关业务,如何更适应本土化投资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