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债资信地方政府及城投行业研究团队
摘要:
近年,中债资信持续对全国及各省财政收入情况进行跟踪梳理,并按年度发布分析报告。2017年,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消费增长和投资结构优化,全国经济“稳中向好、优于预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强劲回升,扭转了6年来持续放缓的态势,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攀升。本篇为2017年全国及各省财政收入分析的上篇,主要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受经济结构不同的影响,各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化明显,山西、西藏、河北、新疆等19个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广西、吉林等经济结构偏重于重工业和资源类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低甚至出现负增长,天津和内蒙古受GDP“挤水分”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负增长。预计2018年区域间分化将更趋明显,其中以重工业和资源类产业为主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放缓局面难以显著改善,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西藏等中西部省份和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仍将维持较高水平,天津和内蒙古因基数效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由负转正。
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受益于低库存刺激房企拿地需求增加以及热点城市加大土地供应量,2017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迅速回暖,在土地购置面积及土地购置单价的双重拉动作用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收入明显增长,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继续攀升。展望2018年,十九大重申的“房住不炒”和金融“防风险”、“去杠杆”的基调不会改变,各地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基本维持当前偏紧的基调,房企购置土地的需求有所下滑,但受益于2017年土地成交量火爆,部分土地出让金交付存在一定滞后性,预计2018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规模仍将维持较好水平,但增速会下滑。
2017年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消费增长和投资结构优化,全国经济“稳中向好、优于预期”,带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强劲回升,扭转了6年来持续放缓的态势;展望2018年,经济增长更趋重质发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预期将有所回落
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而且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主要指标明显改善,扭转自2010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趋势,整体上形势好于预期。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利用率上升,企业盈利水平提高,质量和效益改善,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增强。从影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一是世界经济持续向好,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带动进出口较快增长(2017年进出口总额较上年增长14.2%至27.79亿元,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高技术产业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出口结构改善,外需形势好转对经济贡献增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消费环境、消费支持的政策不断完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增速总体维持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增长10.2%);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整体有所回落,但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整体投资仍然保持相对平稳,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加速,高耗能制造业投资放缓,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此背景下,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0万亿元达到82.71万亿元,同比增长6.90%,增速较2016年提升0.20个百分点,超出年初预期目标0.40个百分点。
受益于经济持续复苏,在进出口及工业企业利润快速上涨、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交易火爆等多重因素带动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出现强劲回升。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及增速来看,2017年全国累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6万亿元,同口径增长7.40%,增速较2016年提升2.90个百分点,扭转了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2012年以来增速放缓态势。主要原因为: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税源相应增加;二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回升超出预期(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0%,结束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直接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快速增长;三是国内外需求回暖,进出口商品量价齐增,相关税收增加较多(关税同比增长15.10%)。具体来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1万亿元,同比增长7.10%,增速较上年提升5.9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提升至9.14万亿元,同比增长7.70%,较上年提升3.50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中央收入占比为46.99%,较上年提升1.63个百分点,扭转近年来中央收入占比持续下滑的趋势,与2013年基本持平。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来看,税收方面,2017年全国税收收入14.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来税收收入增速逐年放缓的态势,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占比提升1.96个百分点至83.66%。分税种来看,2017年增速较快的税种为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退税,同比增长分别为8.00%、11.30%、18.60%、24.90%和14.10%。在“减税降费”的背景下税收收入不降反增,主要原因为:一是宏观经济持续稳中向好,为财政增收奠定良好的税源基础。工业生产增长快速(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8万亿元,同比增长21.9%),服务业发展增速较快(全年服务业生产支数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二是贸易规模扩大、进出口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带动进出口环节税收较快增长。201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为15.33万亿元、1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和18.7%)。从结构上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1%,占出口总额的58.4%,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双创”(2014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放管服”(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改革效应持续显现,激发增长动能和市场活力,带动相关税收持续增长。非税收入方面,2017年全国非税收入2.82万亿元,同比下降6.90%,非税收入下降原因是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取消或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带来的降费效应。
从预算执行情况来看,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1万亿元,为预算的103.20%,完成预算比例较上年提升3.2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14万亿元,为预算的101.59%(《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未披露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的完成预算比率,在此利用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预算数计算得到),完成预算比例较上年提升0.94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预算比例为102.30%,较2016年提升0.80个百分点。
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为6.50%左右,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基础上,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整体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未来对GDP增速的整体要求将不断弱化。虽然目前我国处在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等有利条件叠加的环境下,但考虑到中美贸易战等国际环境的不利因素或导致进出口走低,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其景气度下行,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加之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数较高,我们预计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将有所回落。
受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分化影响,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化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速较高的部分中西部省份和部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大部分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类和重工业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低,吉林、天津、内蒙古出现负增长
受部分地区经济复苏及房地产销售火爆等增收因素影响,2017年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显著提升,但我国各区域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存在较大差异,在“新常态”下,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分化明显,导致各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和增速分化加剧。
从经济增长情况来看,虽然全国大部分省份GDP增速仍呈现下滑趋势,但经济回暖省份数量较去年有所增加,经济下行趋势有所缓解,整体经济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趋势发展。分区域来看,西部地区(除甘肃和内蒙古外)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下,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均保持在7.30%以上,其中贵州、西藏以两位数增速领跑全国,增速分别达10.20%、10.00%;受基建投资持续回落(固定资产下降40.30%)、重工业比重过大拖累工业经济(工业增加值下降1.70%)的影响,甘肃GDP增速较上年下降4.0个百分点至3.60%,经济增速与天津并列全国末位;内蒙古因经济“挤水分”的原因,GDP增速仅4.00%,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安徽等中部地区省份受投资和消费对驱动作用明显,GDP增速处于7.0%~8.9%的区间,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受产业结构优化(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9.7%)和工业投资增速回升的影响,山西经济延续回升态势,2017年GDP同比增长7.00%,较2016年提升2.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连续两年持续提升,经济增长在2014年以来首次步入合理区间。广东、江苏、浙江及山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较高,经济增速均较为平稳,大部分处于7.20%~8.10%的区间;天津产业结构以冶金、石化等传统工业为主,在滨海新区重新调整GDP统计数据,天津开始“挤水分”之后,2017年天津市GDP增速仅3.60%,较上年大幅下滑5.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全国垫底。东北地区则仍被经济结构问题困扰,黑龙江受重工业拖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0%)及制造业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20%)影响,2017年经济增速为6.40%;2017年辽宁GDP增速(4.20%)虽由负转正但仍处于全国后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0.10%;吉林受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滑(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50%)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1.40%,2017年GDP增速为5.30%。整体看,东北地区的GDP增速处于4.20%~6.40%的区间,经济增速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考虑到其现有经济结构不易打破,振兴东北之路仍任重道远。
从各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来看,2017年受经济增速差异影响,各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也呈现明显分化,共有19个地区增速高于全国水平(7.40%),其中山西、西藏增速超19.00%,河北、新疆、海南、黑龙江等9个省份增速高于10.00%;湖南、福建、北京、山东和云南等12个地区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其中吉林、天津和内蒙古3个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呈现负增长,尤其是天津和内蒙古同比下降超过10.00%。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快的区域来看,山西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9.90%,增速居全国首位,其中税收收入增长34.8%,主要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煤炭行业强劲复苏,同时非煤产业对工业的增长贡献度快速提升超过煤炭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动力(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8.9%,快于煤炭产业2.8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4.8%),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到2012年以来最好水平。受益于“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支持,西藏财政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9.10%,较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2017年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0.90%,连续两年增速超过10.00%(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0.30%),主要是当地加快深化改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持续增加,形成二、三产业并重模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42.90%和52.80%),拉动当地经济和财政收入齐增长。新疆和黑龙江受益于经济回暖及前期基数较低的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强劲,较上年增长12.80%和11.00%。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慢的区域来看,2017年重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仅3.00%,较上年大幅下降4.1个百分点,但由于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及企业效益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21.5%),重庆税收收入增速仍保持7.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减收导致非税收入下降4.2%。山东产业结构以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和冶金等资源型产业为主(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达40%以上),受新旧动能转换及去产能影响,山东六大高耗能行业(根据《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持续低位运行(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3.6%,比上年降低6.7个百分点,投资仅增长3.8%,比上年降低13.7个百分点),虽然2017年山东GDP首次突破7万亿大关,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至6.60%,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与山东类似,江苏经济体量位于全国前列且GDP增速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4.60%,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是淮安、盐城、扬州和宿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下滑,同口径分别下降20.1%、4.3%、5.3%和10.6%。此外,云南省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18.00%),但其对税收收入贡献有限,而以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增长较慢,导致出现高GDP增长(2017年增速9.50%)与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17年增速6.20%)的倒挂现象。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的区域来看,受经济数据“挤水分”并剔除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的因素影响,内蒙古、天津、吉林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大幅下降14.40%、10.40%、4.10%。具体来看,内蒙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全国垫底,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600295,股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下滑,分别同口径下降47.90%、22.98%和20.6%;因产业结构偏重偏旧、新动能增长点青黄不接等原因,2017年天津多项经济数据增速下降明显,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由8%下降至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12%下降至0.5%,加上减税降费非税收入下降(同比下降32.7%)及上年基数较高,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0.40%,较上年下降20.4个百分点,是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降幅最大的地区;吉林经济结构仍偏重第一产业和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下降5.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5%)、税收政策优惠力度较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税负116.5亿元)、上年一次性收入数额较多以及收入质量进行核实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4.10%,较上年下降7.9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受各区域经济结构及发展速度差异影响,各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差异也较大,经济增速较高的中西部省份中的西藏、河南、贵州等区域和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上海、广东和浙江等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2018年或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天津、内蒙古因经济数据挤水分后基数较小的原因,预计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由负转正。广西、云南等以重工业和资源型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区域经济增速放缓局面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低速增长局面仍将维持,但预计降幅或将收窄。
2017年受益于低库存刺激房企拿地增加以及热点城市加大土地供应量,绝大部分区域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大幅增长带动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继续攀升;展望2018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规模仍将维持较好水平,但增速会下滑,预计山西、黑龙江等省份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将大幅下降
2017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6.15万亿元,同比增长34.80%,增速较上年大幅提升23.90个百分点,为201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为0.38万亿元,同比增长6.40%,增速较上年提升3.80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为5.77万亿元,同比增长37.30%,增速较上年提升24.40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库存低位刺激房企补库存意愿上涨,拿地需求增加,同时在热点城市加大土地供应量支撑的背景下,2017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迅速回暖(尤其三线城市土地购置面积大幅增长55%),土地购置费在土地购置面积及土地购置单价的双重拉动作用下涨幅较大,从而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收入出现明显增长。
从全国各区域房地产销售情况来看,2017年以来,市场调控持续收紧,限购、限贷政策力度和范围不断加码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受此影响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但在一二线城市需求外溢、价格对比效应、棚改货币化安置增加购房需求三方面因素的支撑下,2017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住宅销售面积仍维持20%以上的较快增长;但自2017年下半年起,随着限购范围逐渐扩容至城市圈周围的三四线城市,叠加2016年较高的基数的影响,各线城市销售面积增速一致下滑,使得2017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速大幅收窄至5.30%(2016年为22.40%)。全年来看,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表现为前高后低,商品房销售面积仍有所增加但增速较上年大幅收窄。
2017年房地产库存大幅下降及房企扩张策略使得全国土地购置费快速上涨,受此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快,但因房地产库存规模、去化周期和人口吸附能力的不同,一、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速(其中,2017年一线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3.13%,二线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7.06%,三线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7.62%)出现分化,其中: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此处数据以100大中城市为代表,100大中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城市受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需求外溢,增速较2016年分别下降4.90和4.80个百分点;经济较发达、人口呈现为相对流入的三线城市土地供应较为充足,叠加一线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需求外溢影响,房地产购地、开工意愿充足,2016年投资增速超过一线城市,且2017年仍维持较高水平。展望2018年,十九大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各地政策基本维持当前偏紧的基调,部分三、四线城市或面临调控加码,此外,棚改支撑增量有限,随着房价的调整购房者观望情绪或加重,预计2018年全年销售增速继续下探,房地产库存将筑底上行,叠加房企融资渠道持续缩紧,土地购置增速将大幅下滑,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放缓。
从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格来看,受不同地区房地产需求和库存差异影响,各区域在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格方面呈现明显分化。一、二线城市在“四限”调控背景下,投资需求向热点城市圈周边三线城市外溢,土地购置面积略有下降,但成交价款受土地价格上涨影响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土地成交价款分别增长为19.48%和40.69%;在一二线城市需求外溢及棚改货币化安置的带动下,三线城市土地市场量价齐升,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格均大幅提升(土地购置面积增长55%、土地成交价款增长113%)。
2017年各区域房地产及土地市场“因城施策”,根据住建部及国土资源部2017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于中短期内刚性购房需求仍较大但土地供应相对不足的城市要增加住宅类土地供应,库存较大城市则减少土地供给。全年来看,受各区域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溢价率不同的影响,各区域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表现出一定分化。
2017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6.15万亿元,同比增长34.80%,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5.76万亿元,同比增长37.30%。库存低位刺激房企补库存意愿上涨,部分热点城市为确保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健康发展加大土地供应量,在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格的双重拉动下,除部分地区受调控政策及政府性基金项目取消或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有所下降外,绝大部分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大幅增长。从各区域政府性基金收入(2016~2017年安徽省政府性基金收入数据缺失,本文采用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减去其余省份政府性基金收入估算值)来看,北京、广东、浙江等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吸附能力较强,为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热点城市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导致上述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增长;重庆土地价格基数较低,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资源向区域核心城区集中,导致土地溢价率明显上升;2017年山西、四川、江西、陕西、河北以及内蒙古等地区房地产市场回暖传导到土地市场,在土地出让面积及土地价格的双重拉动下,上述地区基金收入大幅增长。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仅上海、辽宁、宁夏3个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其中:上海虽土地成交规模略有增长,但受“招挂复合”新政影响溢价率明显下降,政府性基金收入随之下降;辽宁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高速公路通行费自2016年7月起不再纳入基金管理,以及2017年按国家要求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改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宁夏主要受取消相关政府性基金项目、土地成交量下降、部分政府性基金项目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等因素影响。
整体来看,2017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回暖,土地购置费在土地购置面积及土地购置单价的双重拉动作用下大幅上涨,使得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收入明显增长。从区域间的分化来看,以一、二线城市为主的东部经济发达区域,房地产去库存压力较小,虽然受严厉调控政策影响土地购置面积有所下降,但土地成交价款受土地价格上涨影响呈现较大幅度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整体增长较快;以三线及以下城市为主的中西部区域,土地市场在一、二线城市需求外溢及棚改货币化安置的带动下量价齐升,因此政府性基金收入整体亦表现出较快增长。展望2018年,预计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比重仍超过80%,土地出让收入波动对政府性基金收入具有决定性影响。十九大重申的“房住不炒”和金融“防风险”、“去杠杆”的基调不会改变,各地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基本维持当前偏紧的基调,房企购置土地的需求有所下滑,但受益于2017年土地成交量火爆,部分土地出让金交付存在一定滞后性,预计2018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规模仍将维持较好水平,但增速会下滑。从趋势规律分析来看,由于土地成交后通常缴纳出让金有一年以内的时滞,因此年内土地成交价款可以作为土地购置费的领先指标,对土地成交价款和土地购置费进行3月移动平均拟合后发现土地成交价款的走势领先土地购置约8个月左右。根据2017年5月~2018年4月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总价累计增速来估测各省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北京、山东、湖南、河北、重庆等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仍将维持较大幅度增长;天津、上海政府性基金收入或分别受土地交易量下降以及土地溢价率下降影响小幅下滑;山西、黑龙江等省份重要城市成交土地总价下降幅度较大,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或有较大幅度下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债资信。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