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摩根资产此次将上投摩根基金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那么上投摩根基金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外资控股公募。
导言
近日,摩根大通宣布已向证监会递交申请,寻求建立一家持股比例为51%的全新证券公司,并计划在未来将持股比例增加到100%。此外,摩根资产及财富管理正安排与合资伙伴和有关主管部门磋商,有意将其在现有合资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如果成功,那么上投摩根基金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外资控股公募。
合资机构规模近6万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上投摩根基金旗下共有66只基金(份额合并计算),总规模为1484亿元,其外资股东摩根资产隶属于摩根大通集团,持股占比49%。一旦摩根资产持股增至51%,那么摩根资产将成为上投摩根基金控股股东。
此前恒生前海基金也由港资机构恒生银行控股70%,但其依靠CEPA补充协议中的规定:允许港资持股比例可达50%以上,所以成为该合资机构的主要控股股东,严格来讲并不是首家外资控股公募。如果摩根资产此次将上投摩根基金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那么上投摩根基金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外资控股公募。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上投摩根基金总经理章硕麟也来自外资股东,曾任怡富证券投资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任协理、摩根大通证券副总经理、摩根富林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事实上,上投摩根基金推出的产品一直在走“国际范儿”。Wind数据显示,目前上投摩根基金旗下共有12只QDII基金,其中就包括3只国内首只追踪富时EPRA/NAREIT发达市场指数的REITs基金,另外还有一只跟踪港股标的的指数型基金和一只投资港股通标的正在发行的股票型基金。
数据显示,包括上投摩根基金在内目前共有45家中外合资机构,包含华夏、富国、工银瑞信等大型公募,合资机构基金规模已接近6万亿元。其中有17家外资持股比例为49%,例如鹏华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泰达宏利基金。记者统计发现外资背景的公募基金中,券商系共有20家,银行系共11有家,信托系共有12家,保险系共有2家。
机构普遍看好外资控股
近期,随着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外资也开始在加速进入国内市场,目前已有3家外资券商申请控股合资证券公司。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也会有更多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
除了摩根大通之外,瑞银在5月2日正式成为首批申请在大陆控股证券公司的外资机构,目标是将其在瑞银证券的持股比率,从24.99%提高至51%。此后,日本第一大券商野村控股株式会社等也向中共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资证券公司的申请资料,野村方面拟持股51%。
“短期看一些外资持股达到49%的公募基金公司,很多已经融入了外方股东的一些投资理念和业务本土化的适应,这些公司后续变成控股后变化不会很大。同时,外资控股和国内中资控股,在互相竞争和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新的业务机会和发展空间。”某家外资持股占比达49%的公募相关负责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外资的优势向来是在海外业务,有外资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会有更好的资源和投入在海外市场,从早期一些QDII业务的开展就能看出外资这块的优势。外资控股后,如何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监管和投资逻辑本土化的结合,是需要通过时间来检验的。”
北京某大型公募相关负责人表示比较看好,一方面代表了外资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和资管机构的看好,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的结果之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国内资管机构学习先进管理理念。
华东某大型公募相关负责人认为,从49%持股到51%控股,看似只有2%的持股变化,但实际给公募基金带来的变化或许会很大,比如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带来的“水土不服”都会影响到基金的业绩;但也有一部分外资融入基金公司,只是纯粹的财务投资,并不会介入管理。
恒丰泰石总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基金管理公司原本就由外方一直保持较大话语权,且经营业绩、投资业绩表现一直良好,那么原有框架和经营理念变化不会很大。反之则会出现人员、架构、理念的大调整。
(国际金融报记者 夏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