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影
今日,记者在《定了!原华夏基金总经理汤晓东加盟广发证券(000776,股吧),将开拓香港业务》一文里对汤晓东的新去向做了报道,傍晚时分,记者终于联系上此次事件的主角汤晓东,汤晓东对记者表示,其将担任广发控股(香港)公司总经理,负责国际业务,将常驻香港,目前任命还在走程序中。众所周知,海外业务在券商各大业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在今年券商传统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等收入下滑之下,以海外业务等为代表的“其他”板块正在崛起,这或许也是汤晓东愿意一试的原因,但是,在海外业务上,中信海通已经形成绝对优势,同为一线券商的广发证券要如何分羹或许是摆在汤晓东面前的一个新的挑战。
海外业务已成券商新的业务发力点
为什么转投广发证券的子公司负责国际业务,汤晓东并未直接回复记者,但是,从近几年来券商发力海外业务的情况也可管中窥豹。
记者翻看券商2017年年报后发现,国内证券公司逐渐重视国际化业务的开展,并已将海外业务纳入公司核心业务结构中,从整体布局上来看,大部分券商的海外业务重心以香港为主。与此同时,为了拓展海外业务,各家券商出的“招”也有较大差异。
经过近十年的培育和发展,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初步完成了在全球14 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布局,并且依托海通国际证券在香港的快速发展,逐步将公司国际化的战略储备转化为战略优势,在印度业务整合后完成了印度市场近十年来最大的私营企业IPO 项目。美国和英国业务的后续整合已经启动。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则通过全资子公司华泰金控(香港)参与经营国际业务,2016年,公司完成了收购美国资产管理平台AssetMark公司,借以获取境外市场的平台、技术和优质客户资源,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整体国际竞争力。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旗下招商证券国际近年以香港为中心,在英国、韩国等地相继获得相关业务牌照,践行公司国际化战略,培育了中资券商领先的海外投行和环球商品等业务;2017年,光大证券(601788,股吧)正式启用“光大新鸿基”作为公司在港运营品牌,收购英国机构经纪及研究机构NorthSquare Blue Oak公司全部股份的交易获英国监管当局的批准,国际业务板块正式登陆欧洲市场,为海外业务发展进一步创造优势。
6家券商海外业务收入规模超10亿
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海外业务收入正逐渐成为券商收入的重要来源。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在中大型券商中,境外业务收入规模超10亿的有6家,分别为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约有2家券商去年海外业务收入在总营收的占比中超过10%(包括10%),分别为海通证券和光大证券,占比分别为17%和10%。
具体来看看。在营收上,2017年,中信证券境外业务收入为56.20亿元,同比下降了30.95%。中信证券表示,公司国际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股票经纪业务,尽管中信里昂证券身为亚洲第一股票业务经纪商的地位给予公司国际业务一定程度的保障,随着市场对研究服务的支出减少,经纪业务佣金预计继续出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这个收入在券商中仍是排在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海通证券,2017年,海通证券海外业务实现收入48.73亿元,同比增23.26%,国泰君安以20.40亿元的海外收入排在第三。从收入来看,这三家还是占据着绝对优势。华泰证券和招商证券分别以17亿元和10.33亿元的海外收入排在第四和第五名。
如前所述,海外业务对券商收入的贡献度越来越大,记者在统计中发现,在对总营收的贡献中,海通证券占比最高,达17%,中信证券次之,为12.98%,国泰君安和华泰证券的占比较为接近,分别为8.57%和8.05%。
拓展国际业务 新“掌门”汤晓东面临挑战
申万宏源(000166,股吧)研究所非银分析师胡翔认为,内地券商的香港业务经营情况大体能够说明境外业务的经营情况。目前,中信、海通、国泰君安等为代表的大型券商的境外业务的贡献日益显著。而从上面的数据也足以看出,在一线券商中,广发的海外业务收入仍然不敌中信海通国君等老对手,甚至大有被招商证券超过的趋势。
近几年来,广发证券在国际化道路上频频发力。去年就聘任了沈明高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借以整合广发本土和香港的研究资源。此番汤晓东的加入更是其国际化征程上的重要助力,从汤晓东的背景可以看出,其具有丰富的海外金融机构从业经历。这一点对广发证券来说,也是极有吸引力的。不过,如何让广发证券的海外业务上再进一步,对汤晓东来说,面对的竞争对手实力均不可小觑,如何保持差异化发展并突出重围,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