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李邦良的义乌普通话、主席像和书单

时间:2018-05-21 15:24:56

周一

采访华东医药(000963,股吧)董事长李邦良之前,有同学提醒我,李董操一口标准的义乌口音普通话,每次开股东大会,下面坐着听报告的很多外地股东,一脸懵表情,要靠现场普通话翻译才能听得明白。

4月24日,我走进李邦良的办公室,跟他面对面交流,听他掰着手指头爆出各种金句,“不求规模最大,但求效益最好”,“不做大鱼塘里的大鱼,要做小鱼塘里的大鱼”……一个多小时采访下来,我感觉,我的义乌普通话听力首场大考过关了,因为翻译对我们基本上不管不顾,放任自流。

我好奇的是,一个说普通话口音这么重的老总,是怎么去打开全国市场,把一个百令牌虫草胶囊做成了年销售20多亿的利润奶牛,把华东医药打造成华东地区最会卖药的医药企业?

据李邦良回忆,1992年他开始当厂长,当时的华东医药在杭州市医药行业是很小的,不起眼。第一次业务转型很难,管理层意见分歧很大。政令不统一,怎么做事?为了统一政令,他下决心签了军令状。1993年,公司推出百令胶囊,发动办公室所有人员,5年跑了几十个城市,策划百令万里行活动。1998年,销售做到了1个亿,华东医药大发展从此奠基。

“25年来,我亲自抓两点,一是科研开发,二是市场营销。这两点抓好了,企业才能稳健发展。”他说。

李邦良的办公室里放了一尊小小的毛主席铜像。据他讲,大约是十多年前,从主席故乡韶山请回来的。2004年,公司组织营销骨干上井冈山,2008年去延安,2012年去西柏坡,就是想借助革命圣地的仪式感,汲取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养料。

李邦良说:“我在管理上最重要的一套方法,都是学习毛泽东的思想。”比如,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比如,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共产党组织抓得很严密,有一套办法。抓营销就是组织改革,不断优化。一个组织严密了,营销就会强大起来,一个号令下去,大家都会努力奋斗。

李邦良敢于破格用人,曾经调工程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去负责大区营销。有人觉得太冒险,万一不成功,不是让大家看董事长的笑话吗?李邦良不为所动,坚持己见,结果收到奇效。

花小钱,办大事,李邦良谙熟此道。他每年过年都要写不少贺卡,感谢方方面面的关心。对销售业绩突出的团队,他亲自颁发金牌奖励。金牌重50克,经济价值不算大,但荣誉很重。拿到金牌的,像打了鸡血一样;没拿到的,觉得没面子,就会发愤图强。公司专门租了一块菜地,雇人种有机蔬菜,一年花销不过四五十万,就可以让员工在食堂吃得放心。

华东医药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每年都能收到李邦良送的一本书,从《致加西亚的信》、《没有任何借口》、《追求卓越》,到《世界是平的》、《富兰克林自传》、《了凡四训》、《做最好的中层》,等等。今年他们收到的书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李邦良说,2018年,华东医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转型,思想、市场、组织架构、人才、技术五个方面都要转型。把最重要的工作搞好了,其他的即便有一点疏忽,也不要紧。

年年小改革,三年大改革。李邦良认为,这是华东医药最大的特点,也是公司活力长盛不衰的根源。持续改革就是适应市场需要,让大家传统观念越来越少,越来越能接受新思维。

每年的公司年度工作会议,李邦良作报告都是重头戏。报告很难写,每年的11月中旬,他就开始着手准备,总结回顾一年的工作,谋划下一步的发展,反复打磨,要花上个把月时间才能定稿。

李邦良说,“一个企业董事长稀里糊涂过日子,企业肯定稀里糊涂过日子。我思路清晰了,企业发展就清晰了。我现在已经把中美华东工业企业这块后十年的产品目标都定好了。”

李邦良对华东医药感情很深,公司上下也视李邦良为华东医药之魂。创业、当厂长,当董事长,25年,李邦良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做药卖药,把杭州当年很小的一家药企,做成了现在浙江省最大的药企,在全国药企里也是响当当的。

这些年,杭州乃至全国的房地产市场都很火爆,诱惑很大。李邦良不为所动,坚持做药。像华东医药这样的大企业,不搞房地产的,有几家呢?

今年初的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李邦良引用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红桃皇后说过的一句话:“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今年72岁的李邦良,还在带领华东医药人不停地奔跑,不光是为了留在原地,也为了更美好的远方。

(作者系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

  • 上一篇:李一梅履新华夏基金总经理
  • 下一篇:华东医药:最大特色是稳健 要么唯一要么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