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券记者 张贺
“银行理财都不给保本,更别说基金了。以后保本基金将成为历史,从市场彻底消失。”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4月底出台的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这意味着,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将面临清盘或转型为灵活配置基金。
在整体转型的当口,保本基金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尴尬:有年内即将到期的产品跌破净值,面临保不了本的危机;有保本基金为了安全,配置大量债券,结果不慎踩雷,净值暴跌;而在产品过气的前提下,保本基金持有人大多选择“到期赎回”,成功转型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临期产品面临保本压力
虽然资管新规今年4月才公布,但监管层近年来一直推进打破刚性兑付。2016年10月后,市场上再也没有新增的保本基金。上海某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保本基金产品大爆发集中在2015年和2016年,由于产品锁定期一般是两到三年,这也意味着,今年和明年是保本基金集中到期的时候。
Wind数据统计,有62只保本基金于年内到期,占存续保本基金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有3只产品单位净值仍低于1元面值。将于9月25日到期的中融融安二号保本,截至5月24日的基金净值为0.98元,另外两只跌破面值的保本基金单位净值分别为0.9879元和0.9880元。
由于担保机构承担了风险,保本基金的管理费相对较高,即便最终到期保本,持有人这几年的投资收益也微乎其微。但对于初始认购的投资者来说,中途赎回又需要支付较高的赎回费(一般为1.5%),在基金收益本来就不高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因赎回造成实质性的亏损,持有到期也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晚一步赎回损失惨重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很多保本基金的收益率远远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甚至远不如货币基金的收益。
东方财富(300059,股吧)Choice数据显示,有8只保本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负(截至5月24日),其中包括中融融安二号保本、长城久润保本、中银证券保本、汇添富盈鑫保、银河润利、长城久利保本、华富保本混合、平安大华保本,今年以来收益分别为-4.76%、-1.69%、-0.40%、-0.37%、-0.24%、-0.13%、-0.10%、-0.10%。即便今年以来收益率最高的广发稳裕保本,涨幅也仅为2.95%。
“保本基金大部分投资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股市这块以前主要靠打新股,随着打新政策的调整,这一块收益基本没有了,所以近年来投资债券的比例在不断加大。”上述沪上公募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不少保本基金的债券配置比例都超过了九成,“今年债基踩雷事件频发,净值剧烈波动,这种现象很可能在保本基金身上重演。”
这并非虚言。5月22日,华商保本1号净值大跌11.44%,仅剩0.906元。该基金第一个保本周期为2016年5月17日至2018年5月17日,5月17日为保本到期日,当天净值为1.021元,未跌破净值,故而不存在补偿差额的情况。此次大跌正好出现在保本周期刚刚结束之后。也就是说,持有人如果晚三个交易日赎回,不仅不保本,而且损失惨重。有市场人士揣测,该基金暴跌或与重仓的华信债有关。即便在保本到期当日赎回,初始投资者持有两年整,也仅赚了2.1%(期间该基金没有分红)。
从今年债市情况看,华商保本1号不会是孤例。因此,投资者应密切了解持有的保本基金到期时间,并在承诺保本的时间内及时赎回,以免不必要的损失。
转型之路不乐观
《金证券》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基金公司对保本基金的转型前景并不乐观。
深圳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存量的保本基金只有清盘或转为灵活配置基金两条路可选。“从市场上已结束保本周期的产品来看,基金持有人多数选择赎回。毕竟,原先吸引持有人的主要是保本两字。”如果保本基金的规模本身就很小的话,转型后的一定是“迷你基”,一样要面临清盘的命运。
持有保本基金的投资者怎样做才是最佳的操作策略?他表示,面对转型的保本基金,投资者要考虑一下自己的风险偏好。建议首先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其次对产品进行考量再做决定。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到期赎回基金,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的投资者,可以视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等因素来考虑是否要赎回,“毕竟,市场上也存在成功转型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