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延军 | 厚石天成投资 创始人投资总监
核 心 观 点
1.从电视台辞职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栏目的制片人,手下记者有几十人,从一个令人羡慕的媒体人变成了一个没有保障的 丝操盘手,家里人也是不理解。
2.当时来深圳是凭着一股热情,两眼一抹黑,一个人也不认识,南下创业。最困难的就是没有朋友、没有投资人、没有员工、或者说什么也没有。
3.其实第一笔资金募集也是反反复复,差点就黄了,最后还是投资人比较认可我,终于在2014年底成立了公司的第一只基金。
4.所以未来的策略目标是包含:阿尔法+CTA+日内T+债券+期权+宏观对冲策略的全天候多策略。
5.大宗商品牛熊大轮回是本质,从长期通胀角度,大宗商品早晚是要创出新高的。
详 细 内 容
转型经历
个人炒股有24年,做期货也有14年,之前一直在电视台做记者制片人,只是交易一直没有中断,因为非常热爱交易,同时也想获得更大的舞台和空间,所以2008年从电视台毅然辞职,专心做交易。
当时还只是个人操盘,顶多能叫操盘手,还上升不到金融行业的高度,但是毕竟放弃了稳定的金饭碗工作,从电视台辞职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栏目的制片人,手下记者有几十人,从一个令人羡慕的媒体人变成了一个没有保障的 丝操盘手,家里人也是不理解。
2008年辞职后就专心做交易,同时也开始研究量化程序化模型,从策略研发到模拟交易到实盘到推倒重来,反反复复,用了7年时间,终于在2014年策略定型。各种策略模型是在2013年开始实盘,跑了大半年实盘效果还不错,当时就想,自己个人账户,做得好谁信啊?如何才能取得客户的信任呢?有没有地方能够为我的账户征信呢,可不可以公开展示呢。
初入深圳
2014年9月,孤身一人带着台笔记本来到深圳创业。
选择深圳,是因为觉得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不问出身的城市。
当时上网一搜,还真有网站可以给操盘手展示业绩。从2014年初展示到年中,我的账户始终排在量化程序化组前三名,当时接到了资管网的电话,他们开半年业绩报告会,问我愿不愿意来深圳分享,来到深圳之后就感觉到这里的投资氛围非常浓,而且2014年私募基金行业也开始起步,所以就回老家收拾了一下,两周后从哈尔滨来到深圳创业。
当时来深圳是凭着一股热情,两眼一抹黑,一个人也不认识,南下创业。最困难的就是没有朋友、没有投资人、没有员工、或者说什么也没有。
预期收益
刚到深圳,其实投资者对期货的预期收益都是很高的,如果说自己的预期收益不翻倍是不好意思跟别人开口,但是又有另外一部分人,你和他说你能翻倍,他又觉得你在吹牛。其实作为小规模的操盘手级别,想做翻倍是很容易的,但是肯定会伴随大的风险。
第一年创业也是追求翻倍去做的,第二年就把预期降到了50%,第三年就把预期调到了30%。
募资困难
其实第一笔资金募集也是反反复复,差点就黄了,最后还是投资人比较认可我,终于在2014年底成立了公司的第一只基金,还是一个结构化产品,客户做的劣后。基金运行时间正好横跨了整个疯牛和股灾。
2015基金结束的时候客户到手了150%收益,算是给厚石天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交易与外联
之前客户和朋友看我总在外出差,忙碌,怕耽误投资。其实大可放心,一是因为我们的策略都是定型的量化程序化策略。二是出差多是前半年公司执行的是走出去计划,大力拓展渠道部门,目前阶段已经很少外出,对外都是培养出来的渠道经理在对接。
至于有朋友说我总爱半夜下交易指令,也是误解了,年初的时候确实有过两次半夜给交易员下指令的事,当时正是市场剧烈波动期,有些风险是模型无法判断的,比如说美股暴跌,贸易战等,所以当时人工增加了一些对冲指令来规避风险。
年度大事件
管理规模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环境有所变化,第一年管理3000万,第二年管理5亿,第三年管理10亿,第四年管理7亿。
2014创建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了第一个投资人,发出了公司第一只基金,打下了发展的基础。
2015年疯牛加股灾,但是我司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2016年厚石天成获得了快速发展,因为商品大年,我司专户翻了五倍,业绩抢眼。
2017年厚石天成主动转型到稳健的复合多策略基金,当年的基金产品风险收益比很高,陆陆续续进去了券商白名单。
2018年市场整体资金紧张,进入了存量博弈阶段,各大策略操作难度加大。
公司管理与规划
之前在研发模型的时候给自己的模型都是以“侯氏”来命名的,厚石-侯氏谐音。在创立公司的时候本打算就叫厚石投资,但是已经被人注册,所以取了厚石天成。
公司架构完整,设有投研部、交易部、综合管理部、财务部、风控部和渠道部。我司有专职人员来做合规工作,同时也会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文件。另外,目前托管外包方也承担了一些辅助性私募合规工作。
实行全员合伙人制度,分成初级、中级、高级合伙人。目的是让每一个员工愿意全心全意与公司共成长。私募基金行业归根结底是靠优秀人才支撑的,在能力和态度问题上,更看重的是态度。
交易策略规划
印象最深的就是股灾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各大策略轮番失效,投资难度加大,洗牌惨烈。
我们公司从策略容量的角度来说管理容量很大,百亿级别策略容量。
刚来到深圳创业的时候做的是量化CTA策略,一是因为最初做量化,期货端比较容易实现,二是创业初期,追求收益率还是排在首位。但是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充,尤其是越来越明白,单一策略单一市场的局限性,所以从2017年开始基本转型到了复合多策略(灵活配置阿尔法、CTA)。
2017下半年,龚乘龙先生(华尔街14年海归公募派)加入我司任首席投资官,为公司带来了债券策略和宏观对冲策略。所以未来的策略目标是包含:阿尔法+CTA+日内T+债券+期权+宏观对冲策略的全天候多策略。
对近期大宗商品投资机会解读
从资金层面,近期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债券市场地雷频出,反而大宗商品明显活跃,明星品种纷纷冒头,市场氛围热烈。
从周期上看,大宗商品牛熊大轮回是本质,从长期通胀角度,大宗商品早晚是要创出新高的。
从技术面分析,周线上面临突破,此轮周线顶部是三年五次的一个中期顶部,如果成功突破,商品指数创出新高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我司目前以复合多策略为主,当然也有CTA基金,整体仓位都不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宗内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