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公募基金最新鲁股布局出炉了,哪些公司受青睐?

时间:2018-07-20 22:40:09

公募基金在山东上市公司的最新布局情况,随着各只产品中报陆续披露,正式拉开帷幕。

18日晚,易方达新丝路灵活配置基金发布2018年中报显示,其二季度大举增持青岛海尔(600690,股吧)(600690),至季末持股数量升至2350万股,市值超过4.5亿元,为第五大重仓股。

经济导报记者通过Wind资讯统计发现,由于市场走势屡屡下滑,“性价比”较高的蓝筹股依旧是公募基金二季度布局重点,鲁股方面除青岛海尔外,浪潮信息(000977,股吧)(000977)、海信电器(600060,股吧)(600060)等也均获得增持。

另外,部分绩优中小板个股也获得公募基金青睐,如合力泰(002217,股吧)(002217)、新北洋(002376,股吧)(002376)等,二季度被增持数量均已超过3000万股。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公募基金在调整仓位时出现了明显的同向化趋势,如易方达旗下两只基金同时增持青岛海尔,汇添富两只基金联手增持浪潮信息,华安旗下两只基金则减持了万华化学(600309,股吧)(600309),凸显出各家基金中抱团应对市场风险的心态。

公募基金寻找鲁股“避风港”

易方达新丝路是一只成立近3年的公募基金,目前规模超过百亿元。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二季度是该基金首次重仓鲁股,选中标的股为青岛海尔。

从股价走势上看,青岛海尔今年1月刚刚创出历史新高,2、3、4月连续回调,累计跌幅超过15%;但在5月公司迎来强力反弹,单月涨幅超过17%;6月公司又走出了剧烈波动,虽然月跌幅不到3%,但振幅超过16%。

这意味着,今年2季度建仓时,易方达新丝路遭遇的是市场资金对青岛海尔多空博弈最激烈的时期。而出手就重仓2350万股、持股市值超过4.5亿元的举动,已表明该基金坚定站在“做多”一方立场之上。

除了青岛海尔外,还有浪潮信息、海信电器等蓝筹鲁股在二季度获得基金增持。

如汇丰晋信双核策略A(000849)当季增持海信电器1276.59万股,持股数量升至3055.23万股,市值达到4.09亿元;汇添富均衡增长(519018,基金吧)(519018)重仓浪潮信息756.76万股,持仓市值超过1.8亿元。

“从基金目前动向看,防御能力较强的大消费板块,以及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板块,更受青睐。”中诚顾问投资分析师王瑞鑫对经济导报表示,基金这种配置更多是担心市场继续下跌风险,寻找估值较低或存在乐观业绩前景的个股来作为“避风港”。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蓝筹股外,部分中小板鲁股也获得基金青睐。如合力泰获华安幸福生活(005136)增持1227.02万股,持股市值超1亿元;易方达科翔(110013)增持新北洋后,持股份额达到1040.60万股,市值超过1.7亿元。

几家公司均有业绩支撑,如合力泰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9亿元-8亿元,同比上涨35.19%-56.75%;新北洋则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48亿元-2.01亿元,同比增幅10%-50%。

“抱团”明显

当然,与增持相对的,还有减持。经济导报记者发现,部分公募基金在二季度也对几只鲁股进行了减仓。

如华安策略优选(040008,基金吧)(040008)就减持了万华化学302.6万股。不过,截至二季度末该只基金仍持有公司1018.68万股,持股市值仍在4.63亿元的高位。

而易方达旗下的安心回报A(110027)则减持了华鲁恒升(600426,股吧)(600426)372.26万股,持股市值降至1亿元;东方红睿玺三年(501049)则减持太阳纸业(002078,股吧)(002078)256.11万股,持股市值降至7000余万元。

从上述公司股价表现看,太阳纸业年初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后开始回落,已连续下跌5个月;华鲁恒升则是在今年5月创出新高,随后回落;万华化学本月仍在高位徘徊。

经济导报注意到,无论是增持还是减持,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的步调颇为一致,也有多家基金公司同时增持的情况出现。

如青岛海尔在获得易方达新丝路基金增持同时,还获得易方达中小盘(110011,基金吧)(110011)增持1488.01万股,同时华夏行业(160314,基金吧)龙头(005499)也增持了公司1674.82万股;另外,汇添富旗下的另一只基金汇添富社会责任(470028)也增持了浪潮信息608.03万股。

在减持方面,华安基金旗下的华安宝利(040004)也减持了万华化学104.33万股。

对此,王瑞鑫等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人气低迷、风险情绪升温情况下,A股可选标的有限,易形成基金抱团趋势,应对市场压力。(编辑李师全 陈德罡)

  • 上一篇:前海联合基金林材:看好消费升级、先进制造等领域
  • 下一篇:长生生物造假已有“前科” 疫苗产品屡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