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导读:2017年,PVC好一顿折腾,上涨时扶摇直上九万里,下跌时一个跌停令众人措手不及;2018年,有“小螺纹”之称的PVC又会如何演绎?
为了帮大家发掘投资先机,我们特向扑克智咖张亮先生约稿,他所在的公司是华北大型PVC贸易商,与多氯碱企业均有深度合作。
赶快来看看这位深耕PVC行业16年的老兵的剖析吧。
站在新年的起点,PVC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对未来既充满着憧憬也心有担忧。目前全球PVC产能约5800万吨,亚洲产能约3750万吨,占全球产能64%,中国产能2406万吨,占全球产能的41.48%,可以说中国成为金融危机后全球PVC消费焦点,大部分新增产能都集中在亚洲地区。本文结合我国PVC发展的现状况对未来行业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推测。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猜想一:宏观面对PVC市场的利好还将延续
论宏观是我的弱项。我是产业出身,因此更习惯从下往上,从点到线的观察。相比于金融出身的研究员,他们往往自上而下,由面到点的研究。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在这里我仅以产业的角度去看宏观问题:
首先,在全球商品的牛市和全球大宗商品的复苏的影响下,我相信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不会太坏,所谓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与之化矣;
其次,供给侧改革已显成效,不论正面还是负面,但它已经写入了党章,关于这一点,一定请加大家注意,千万不要低估我党的决心;
第三,老生常谈,环保、环保、环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刘鹤在达沃斯论坛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未来三年,我们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强度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事实上,我们所做的这件事,就是在采取具体行动信守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这件事做下去,也希望和国际社会全面加强合作。”事实上,我对那年温总在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承诺后,电石和PVC的表现印象深刻。
猜想二:PVC的产能利用率恐难再提升
宏观只是抛砖引玉,下面我想谈谈对目前PVC基本面的一些看法。综合分析2017年PVC行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球产能投放趋缓,因经济性北美装置多配套聚乙烯,全球聚氯乙烯产能利用率逐步挺高,氯碱开工率回升到80%以上,各地区开工率也持续攀升,全球氯碱行业景气度大幅提高;
(2)中国落后产能的出清,以及东南亚、南亚的强劲需求,导致亚洲市场整体发展迅猛,对PVC产品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3)行业格局将面临新的挑战,诸如欧洲,因水俣公约需要淘汰汞法装置,后续将变为烧碱净进口区域。美国页岩气快速发展,未来三年新增乙烯规模1200万吨以上,大量乙烯基产品出口将会改变世界乙烯基产品供给格局,将对中国氯碱行业造成影响。
用三句话来概况,就是:供需平衡、产能增速放缓以及产能利用率相对高位。这符合我们在2017年年初“紧平衡和弱平衡”的判断,相信关注“V风”的朋友在2017年都有比较好的收益。(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加入“V风”圈子)
2017年中国烧碱市场确实好得发紫,仅仅从固体烧碱出口看,2015年370美元、2016年400美元到2017年的550美元,相信每一个烧碱从业者都为此欢欣鼓舞,也从侧面印证了全球大宗商品确实也在复苏。烧碱利润好,那么PVC上游工厂出于盈利最大化的考虑,肯定会满负荷生产烧碱,作为烧碱生产的衍生品液氯,则必须要求PVC全力生产,以求尽可能的消耗液氯。从2017上半年统计看,某些工厂在烧碱满负荷的情况下,其PVC生产负荷超过了100%。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PVC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其供应弹性在减弱。
猜想三:电石或主导PVC价格,其供应不容乐观
此外,2017年中国电石产量约为2640万吨,其中国内氯碱装置配套电石产能约为2000万吨,在电石总产能中的占比接近50%,配套石灰氮、BDO等下游产品的电石产能也稳步增加。中国电石法PVC大约1925万吨,理论上需要电石2790万吨,有2000万吨属于PVC工厂配套,这些多是西北一体化产业园的配套,那么剩下的电石缺口怎么办呢?
要么增加电石产能,要么就关停PVC产能,如此而已。我认为,2018年电石的供应将决定PVC价格走势。为什么是供应端,而不是需求端决定呢?因为现货的定价权掌握在PVC工厂手里。至于定价高低,只是如何定的问题,这里不多论述。
当然,有人会说,电石产能可是有4550万吨呢,万一都复产了呢?我对电石未来的产能保留持悲观态度。电石属于高耗能产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较大,2010年,国家发改委就下发了逐步取消高耗能行业电价补贴的通知,各省市的措施也在近几年落实到位,造成电石生产成本有所上涨。2015年,“史上最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对企业污染物排放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中央环保督查组、省级环保厅检查组进驻,对排放不达标的电石企业进行停产改造,部分落后装置被清退。2017年,环保部重点治理“散乱污”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厂家实施“两断三清”,即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场地,部分中小电石厂家被强制关停。习总书记说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电石白灰问题飙涨,这就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影响。2018年,因环保带来的成本端变动我认为只会增多而不会减少。
猜想四:下游需求及替代品或影响PVC高点
虽然我认为PVC的走势主要是电石决定的,但也不能说下游需求不重要。据说2017年需求增长率有9%,其行情与基础建设有着直接的关联关系,我个人就总把PVC叫做小螺纹,在PVC行情摸不准的情况下,我会去看螺纹行情,以求指点迷津。自2014年开始,中国PVC表观消费量连续三年徘徊在1-3%。虽然有观点认为,表观消费量更多地反映的是一种供应量的数据;但在中国PVC产能及进口量不出现大幅增加的条件下,表观消费量呈现的数据增长更多的是供需关系改善后的刚性需求放大的结果。
有人说,地产大方向往下,市场的分歧在于向下的幅度和节奏。PVC作为地产后周期品,受地产边际影响仍然难有确定性结论。但惯性的力量是不可忽略的,PVC需求之于基建,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况且未来公共租赁市场的兴起会带动租赁住房建设,进而对PVC需求形成拉动,更不要说全球范围在环保这一主题下,世界各国都在以塑代钢、以塑代木,以求减少对矿产资源及木材的消耗。而我们中国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不够的。因此结合GDP以及其他相关因素,2018年PVC需求增长在4%-5%之间是合理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作为PVC下游产品的替代品,聚丙烯、聚乙烯、铝型材等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对PVC消费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挤压效应,客观上制约了国内PVC的消费增长。PVC与PP的价差值得我们去关注与研究。
猜想五:PVC企业积极“走出去”,反倾销将掀起波澜
进出口方面,我认为将是调节PVC主要的价格调节因素和重要变数。鉴于国内供应弹性变动不大,须重点关注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PVC出口量,预计2017年对这些国家的销量在80万吨左右,占全年出口量的90%。按照氯碱协会的数据,以中国聚氯乙烯消费需求测算,“一带一路”国家(含中国)对聚氯乙烯需求总量约为5000万吨左右,需求潜力巨大。
至于所说的变数,就是反倾销问题。自2015年9月28日起,按照调查机关2003年48号公告和2009年第69号公告规定的反倾销税率(6%-84%不等),对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进口聚氯乙烯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3年。
也就意味着,2018年9月28日,中国将停止征收来自上述四个国家(地区)的聚氯乙烯进口反倾销税。届时对中国PVC市场的影响仍是个很大的变数。
当然扎起篱笆,亡羊补牢的事情,还是在于我们内部。2018年PVC计划新增220万吨左右的产能。凭经验看,就算是在行情好的年景,这些产能有50%顺利投产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其中,电石法PVC计划新增产能150万吨左右,而2018年计划新增电石产能100万吨左右,是否匹配PVC,相信大家一目了然。
猜想六:PVC成本问题日趋复杂
关于成本问题,我想说以下几点:电在PVC成本中占有很重要的因素,根据《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14年修订)》规定,电石企业生产每吨电石所需耗电量须控制在3200千瓦时以下。不难发现,国内电石生产成本中,电力资源占比最大。2017年看,电企亏损已成定局,在供给侧进入深化改革的2018年,其走势值得关注。
第二,PVC工厂都是以产定销,24小时生产。持续稳定的生产是第一位的,安、稳、长、满、优是第一追求,因此建议不要计算多少多少成本PVC工厂会停产,这是不现实的,上游PVC工厂大多都是一体化企业,他们的成本不是通过网上报价再算个虚拟工厂就能得出来的。况且,在生产工厂待过的人都知道,一旦负荷降到一定程度,其生产出事故的概率会更大。
第三,期货的活跃,导致PVC金融属性提高,板块的联动性提升,PVC现货的定价格局将改变。因此与其算上游工厂的成本,不如算交割地区货源成本更来得直接,因为现在的市场太透明,报价、运费和各种消息是可以推断其大概成本的。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些都属于明牌。
猜想七:受季节性因素影响,PVC价格或大幅波动
除了成本,季节性因素也需要考虑,如:在电石生产的过程中,理论上,国内电石月产量高峰期应该集中在环境温度较低、下游检修较少的季节、如PVC夏季循环水导致产量变化的问题、检修的季节性选择等等。
再比如:目前全国范围的雨雪,2008年PVC产量881.7万吨,较07年减少9.25%。上半年到价格到9000元,下半年到5000元。2011年PVC产量1295.2万吨,较10年增加12.5%。上半年到价格到7900元,下半年到6300元。那两年雨雪的影响令我印象深刻。
猜想八:氯碱失衡以及环保因素将会带来PVC价格的连锁反应
再谈谈“以碱补氯”的碱氯失衡现象。氯碱企业氯气资源配套不完善,高容量的烧碱与低容量的优质氯产品的矛盾尤为突出。氟化工2017年的行情大家有目共睹,其实质就是碱氯需求的不平衡,导致氯化工伴生的烧碱供给的持续紧张。
按照微信公众号“赵辰看周期”中的说法:“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烧碱处于暴利状态,从正常规律来说都不可能长期持续,但实际上如果将液氯和烧碱结合考虑,烧碱并不能说是暴利。我们按照目前烧碱4200元/吨,液氯倒贴900元/吨的市场价格计算,每生产一吨烧碱,收入提升了约330元。而成本端由于煤价和原盐价格上涨,也上涨了320元。因此如果企业生产的液氯要外销,则盈利与16年初相比并没有提升,只有配套了耗氯的产能才有可能受益。”
结合行业实际情况,首先,液氯作为商品量在近两年的时间内确实出现倒贴补助买家每吨上千元甚至更高费用的现象。第二,烧碱利润足以支撑或者尽可能地保证耗氯产品包括PVC在内的有序开车。第三,行业的好转更多是供需关系改善带来的结果。虽然氯碱产业链关联度大,产品之间的相互制约性强,但只要行业始终处于紧平衡和弱平衡的态势,所谓烧碱-PVC价格跷跷板的关系基本会被打破,新格局就是同涨同跌,一旦大规模的恢复跷跷板关系,那么要么是产能出现了问题,要么就是需求出现了问题。
既然说到了烧碱,下面谈一下水俣公约导致的欧洲150万吨烧碱产能的退出,这里边的缺口需要其他大洲予以补齐,当前看只有美国和中国,当然美国的可能性更大。之前说过全球PVC开工率持续高位,大宗商品市场复苏。但是一旦美国烧碱出口欧洲,美国诸如液氯、废酸处理更加严格,美国会加大PVC出口量以便消耗液氯,其连锁反应就是带来国内部进口PVC价格的压力。
当然还有期货。期货价格的发现功能提升了PVC的金融属性。导致上下游的销售采购节奏同样会发生变化,传统淡旺季对于价格的指导越来越小,市场通过影响预期带动产业链库存摆动,带动价格的涨跌。还有一点就是PVC期货是交割品牌制,只有13家工厂可以交割,只有120天内生产的一等品及以上等级产品才能交割,这一点十分重要,工厂生产的不仅仅有交割品的五型,还有三型、七型和八型。
最后是水俣公约。该公约对未来PVC行业将有很深刻的影响,建议大家重视。对于该公约对整体电石法PVC的影响以及汞触媒对成本的影响,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扑克投资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