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巨头的春天到来?
文/靳颖姝
中国钢铁产业2018年将深入推进去产能,同时全球市场的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不少国内外机构纷纷预测2018年矿价或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甚至花旗还预测称下半年铁矿是最佳做空标的。
但在3月24-26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期间,来自淡水河谷等矿业巨头的CEO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达出完全相反的乐观预期。
(BHP Billiton)、淡水河谷、力拓及嘉能可为国际知名的四大矿业巨头。其中必和必拓、力拓总部均在澳洲,嘉能可总部位于瑞士,淡水河谷总部位于巴西。
力拓集团CEO夏杰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产能将有助于改善钢铁产业市场环境,且环保政策收严情况下,钢企会更倾向于购买高品位的铁矿石。去产能对力拓而言是利好。”淡水河谷CEO时华泽也持类似观点。
让两位CEO乐观表态的背后,是他们新近发布的财报。受益于大宗商品回暖和矿价上涨,2017年力拓实现了合并销售收入400亿美元,净利润87.62亿美元。淡水河谷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生产商, 2017年实现净利55亿美元,较2016年增加1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8%。
必和必拓发布的2017财年业绩报告显示,2017财年公司营收为382.85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全年基本利润达到67亿美元,盈利比前一财年增长四倍多;可分配利润达59亿美元,实现扭亏。
此前,让市场印象深刻的是,上述这3家500强企业,在此前近3年时间里,持续开展了一轮大手笔削减开支、甩卖非核心资产、调整业务架构甚至裁员的“去杠杆”,但近期已显示复苏的势头。
其一是资本开支计划。例如,力拓在2017年资本开支预算低至35亿美元。此前在2012年,其年度开支曾高达170亿美元。近期力拓宣布2018、2019、2020年的资本支出计划分别为55亿美元、60亿美元、60亿美元。
另一项是负债率。在巨亏120多亿美元的2015年财报中,淡水河谷的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59.65%,总负债达288.5亿美元。2016年,淡水河谷不得不出售系列资产,来筹集百亿美元现金以缓解负债压力。但随着矿价从2016年来不断回升,再加上关停部分亏损项目和处置资产。淡水河谷2016年实现扭亏。2017年底净负债总额为181.43亿美元,净负债较2016年大幅削减了69亿美元,同比下降28%。
力拓的资产负债率也同样由于资产处置及矿价回升等因素得以大幅下降。力拓2015年资产负债率为24%,是四大矿商最低的。但到2017年底,这一指标已刷新为7%,较2016年的17%大幅下降10个百分点。
澳洲第三大矿商FMG(福特斯克金属集团)早年靠举债大规模扩张成为一匹矿业黑马,其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70%以上。近年受市场寒冬影响,FMG也在大幅削减开支并努力降低负债。其2016年负债率降至33%左右。
在资产负债表大幅改善的同时,矿业巨头们目前的经营性现金流也较为充沛。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FMG最新财报中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39亿美元、86.04亿美元(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168亿美元、42.5亿美元。
“手持现金、负债减轻”――今年初发布的系列财报显示,矿业巨头们走出了“矿业寒冬”。
淡水河谷CEO时华泽3月23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该公司上周刚刚完成了一宗资产出售的交易。该交易也是上一轮“非核心资产出售计划”中的最后一笔。这笔交易获得的现金,将用来完成其在纳卡拉走廊项目建设的再融资。
巧合的是,就在几天前的3月20日,力拓集团也宣布要将旗下两宗煤炭资产出售给嘉能可。夏杰思甚至透露,力拓旗下目前最后一宗正在运营中的煤炭资产也在进行市场评估,有意出售。
在力拓的新一轮架构调整中,铜和铁矿石被视为业务重点。煤炭业务吸引投资的力度减弱。“公司出于优化资产组合的考虑作出了出售煤炭资产的决定。”
有趣的是,夏杰思和时华泽在采访中均向媒体强调了铜和钴等金属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将带来对铜的新增需求。此外,中国市场中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要的钴、镍等金属也被视为未来需求巨大的金属品种。
力拓甚至还成立了风投部,为其寻找铁矿之外的新的投资机会。
其实,矿业和油气行业均是长周期行业。与传统石油巨头处置石油资产加码天然气和储能、充电桩业务的逻辑相似,矿业巨头们正在试图减少对“铁矿石”的依赖。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新一轮矿业投资或并购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