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8年上半年,甲醇期货和现货价格呈现宽幅振荡格局。究其原因,在于业内人士对供需端口的动态预期解读不同。而下半年,新增产能陆续投放,沿海高价持续刺激内地生产,三季度沿海库存进入增长周期,甲醇价格预计在冲高后振荡回落。另外,四季度,随着环保措施的落地,下游产业利润修复,甲醇市场反弹概率较大。
部分装置计划年底投产 行业开工率已经回升
555万吨新产能有待释放
2017年,我国甲醇新增产能为467万吨,年增长率为4.32%。一方面,受国内供给侧改革影响,环保力度加强,高污染、低功效落后产能逐步淘汰,产能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国内甲醇产能体量基数变大,故增速下降。
2018年,上下游均有新装置计划投产,涉及产能775万吨,西北、东北、山东、安徽均有新增。其中,安徽昊源、鲁西化工(000830,股吧)、延安能化为烯烃一体化配套装置。数据显示,上半年投产的产能为220万吨,下半年还有 555 万吨的产能计划投产。到年底,甲醇装置总产能接近 8600万吨,但考虑到部分装置投产节点设在四季度末,其产品释放对市场产生作用的时间将推迟至2019年。此外,“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环保政策出台,冬季限产预期下,产能又将收缩。
西北地区开工率提升
开工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的好坏,预期开工率提高或下降可以明确未来一段时间供应是增加还是减少,进而通过与需求对比推演出该产品的价格走势。
不同时段,甲醇装置有效开工率有不同表现。年初,冬季限产结束,川渝地区部分气头装置重启,开工率提升。进入3月,全国范围内甲醇装置进入春季检修阶段,开工率大幅下滑,市场货源紧张,加上年前开始的为期近3个月的主产区排库,库存降至历史低位,甲醇价格触底反弹。5月以来,检修装置陆续重启,开工率逐步回升。截至7月19日,甲醇装置有效开工率为67.02%,较6月初提高近5.5个百分点,较2017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西北地区甲醇装置开工率为74.25%,较6月初提高约11个百分点。西北地区开工率提升预示着后期货源有保障。
图为西北地区甲醇装置开工率
下半年进口量略有增加 三季度步入累库周期
国际市场装置运行较为稳定
2017年,国际甲醇市场有效产能为1.27亿吨,而从2014开始,我国产量超过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2017年已占全球总产能的59%。
我国的进口货源主要来自中东、东南亚、美洲以及新西兰。中东地区作为我国甲醇的主要进口地,在伊朗、沙特、阿曼、阿联酋与巴林等国家,目前稳定运行的甲醇装置有17套,涉及产能1620万吨/年。伊朗还有3套新建装置,涉及产能560万吨/年,但具体投产时间或有推迟。
东南亚地区和新西兰有8套甲醇装置,新西兰梅赛尼斯3套甲醇装置运行较为稳定,主要出口到我国华东地区。此外,委内瑞拉、智利等南美国家分布着13套甲醇装置。北美地区近年新投产装置较为稳定,开工率保持在90%以上,进出口贸易量都较为固定。
上半年内外倒挂导致进口量减少
2018年1月初―2月,国内价格由3750元/吨快速回落至3000元/吨,跌幅达20%,而同期进口价格下滑幅度较小,近34美元/吨,跌幅在8.2%,内外盘自2月中旬转为倒挂,并在随后近4个月的多数时间内维持此状态,以进口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面临亏损风险。
华东地区作为甲醇主要消费地,对内而言,上接西北、下承西南、中衔河南与关中;对外而言,中东、南美、东南亚以及新西兰的货源可以通过该地区输送至国内。
进口货源作为华东沿海货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甲醇进口量为880.67万吨,2017年为813.35万吨,2018年1―5月为325万吨。进口价格高企,4―5月进口量连续两个月下滑。而根据近年来月度进口情况看,为满足企业年度生产需求,下半年进口量会较上半年略有增加,月均预计在72万吨。
三季度沿海库存进入上升状态
沿海库存作为甲醇市场变化的晴雨表,它的变动不仅反映出进口变动,也反映出国内各产销区的生产、分销、货物集港流向以及下游需求等信息。沿海库存统计数据显示,1―5月,库存呈现先增后降的倒V字形态,并在5月24日达到2015年以来的历史极低值37.46万吨,不足峰值月份的1/3,随后,在进口恢复与内地企业货源持续外流的影响下,沿海库存开始积累,截至7月19日,攀升至57.05万吨,较5月末增加17.44万吨。
图为沿海甲醇库存
三季度检修装置重启以及新增产能释放后,沿海甲醇将表现出季节性累库特征。而四季度,下游企业复产,甲醇供应则受制于环保限产,沿海库存将转入缩减周期。
甲醇行业占据超额利润 下游企业运营不佳
新兴领域的消耗提升
甲醇生产工艺中主要包括煤制、天然气制、焦炉气制以及联醇。甲醇作为煤化工的中间品,有着广泛的下游。从需求结构上看,烯烃需求对甲醇的消耗占比不断扩大,自2015年的38%提高到2017年的45%。此外,甲醇燃料也呈现扩增态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清洁能源需求提升,“煤改气”方案开始实施,醇基燃料具有潜在增量。
传统领域仅醋酸表现稍好
传统下游甲醛、二甲醚、醋酸、MTBE、DMF等行业对甲醇的消耗量在40%左右。在传统下游产品中,甲醛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较大,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板材消费下滑,甲醛需求增速不足;MTBE调油需求日渐萎缩,其对甲醇的需求增量减少;二甲醚因与液化气掺烧存在安全问题而未纳入合法程序,开工率始终维持低位。只有醋酸行业,生产利润良好,加上出口需求增加,行业开工率长期维持高位,对甲醇的需求稳定。不过,醋酸行业消耗甲醇的占比较小,其利好效应有限。
产业利润有待再分配
利润的平衡分配是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不仅是产业内的利润分配,不同产业间的利润强弱对比同样会导致市场发生变化,“经济人(理性人)”的趋利性会带着资金和技术在产业间流转。目前,甲醇价格高位运行,占据了市场的超额利润,以至于下游企业出现运营不佳状况,多数烯烃企业通过降低负荷和装置检修来规避较高的原料价格,以求经营的好转和利润的回流。
1月以来煤价波动剧烈,煤制甲醇成本随之宽幅波动。通过动力煤与甲醇期货的盘面价格来计算煤制甲醇的利润,2017年9月以来甲醇价格高位运行,生产利润维持在较高水平,近3年的盘面平均利润为396元/吨,但从煤制甲醇的利润走势图中发现,近9个月的盘面利润都高于均值水平,表明以煤为原料的甲醇装置的整体利润要好于以往。然而,过高的利润也会遭到下游与投资机构的做空打压。目前利润维持中等偏上水平,后期存在继续回落预期。
图为煤制甲醇利润
煤制甲醇的利润高于往期,下游的利润又如何?受制于沿海甲醇价格高企,华东地区无配套装置的烯烃企业主要采用进口或部分内地采购甲醇,如宁波富德、常州富德、江苏斯尔邦、山东玉皇,面对较高的生产成本,利润小于往常甚至陷入亏损。
传统下游行业中,醋酸行业利润最佳。以山东为例,2017年11月以来,醋酸行业的利润就进入高额增长期,最低为1000元/吨,最高时去除加工费等各项杂费能达到2500元/吨。利润丰厚、持续时间较长,部分商家开始主动降价,以刺激下游开工。当地甲醛行业的利润自1月初以来开始回暖,但6月之后,天气升温,下游板材厂进入淡季,需求萎缩且利润下降;二甲醚行业维持中性水平,6月由于主产区河南、山东的部分工厂因故停车检修,行业开工率下滑至低位后报价上调,但6月下旬,玉皇金宇的装置重启,供应增加,利润再度下滑。
烯烃消费甲醇的量占国内甲醇消费总量的45%,在分析甲醇价格影响因素时,就必须对烯烃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梳理。
在国内已有的27套甲醇制烯烃装置中,正常运行的有17套。其中,中煤蒙大与中天合创低负荷运行,江苏斯尔邦石化开工率也不高,其于7月20日开始检修35天。10套装置正在检修。江苏斯尔邦与宁波富德地处华东,装置体量较大,需重点关注这类装置的重启情况。
前期,受检修影响,烯烃装置开工率下滑,而6月初触底回升,目前整体开工率为76.59%,较低值增长近25.7个百分点。而传统下游只有醋酸行业始终维持高开工率,甲醛、二甲醚等行业的开工率均处于相对低位。
三季度甲醇料先涨后跌 四季度末有望反弹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判断,2018年下半年,甲醇价格将呈N形走势:三季度上半期价格上行,下半期转弱并持续至四季度,四季度末预计出现反弹。
从目前走势看,7月中上旬甲醇价格走强主要因为内地价格在6月下旬下跌至2300元/吨一线,而沿海地区始终高位运行,区域联动下,内地价格走强。一方面,进口价格高企,外盘装置检修加上运输存在周期,可供货源较少;另一方面,沿海地区库存并未大幅持续增长,7月第一周库存为54.12万吨,较6月底下降2.33万吨,造成沿海地区货源偏紧,受此提振,重启的烯烃装置从内地直接采购以备开车,这种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使得内地与沿海的套利窗口逐步缩小甚至关闭。
三季度,随着国内新建装置的投产与国外检修装置的重启,甲醇供应将大幅增加,内地企业库存累积,沿海地区进口量增加,最终,货源会涌入下游厂家和仓储企业,进而作用到价格端,导致价格出现下调压力。四季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因素的边际效应减弱,甲醇价格将在以下因素的提振下反弹:烯烃装置利润得到修复;冬季临近,企业面临环保督察;供暖季工业用气受限,气头甲醇装置降负荷或停工;沿海库存进入排库周期。
实际交易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风险化解:
单边方面,7月下旬逢低买入,上方高点3200元/吨附近出现压力时平掉多单且布局空单,11月之前离场,目标价位看至2650元/吨,之后,12月做多。
跨品种方面,三季度多聚丙烯空甲醇、四季度则多甲醇空聚丙烯,此策略安全边际较高,聚丙烯和甲醇的交易手数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