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讯(记者 刘勇)2月份的“小阳春”,到3月直接演变成了“冰冻”行情。4月1日,生意社发布3月份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为-0.47,均涨幅为-4.35%,反映该月制造业经济较上月呈收缩状态,经济有下行风险。
与此同时,生意社大宗58榜显示,3月份只有29.31%的商品上涨,68.97%的商品下跌,另有1.72%的商品持平,环比下跌商品数量增加至近七成。种种迹象表明,自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牛市征程到此处“戛然而止”,3月份转入“熊市”。
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CDRC)同时发布的4月份大宗商品信心指数(CCI)为-0.01,环比3月(当月CCI为0.28)大幅下滑,收在荣枯线以下。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支撑起2月份市场上涨的主力商品在3月发生明显变化。生意社大宗58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下降的商品共40种,主要集中在钢铁(共7种)、有色(共7种)以及橡塑(共7种)。其中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橡塑板块,跌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丁苯橡胶、PA6、纯苯。丁苯橡胶已经连续两个月占据跌幅榜主要位置,两月累计跌幅高达42%,价格已跌回到去年12月份的水平。
3月份上涨商品寥寥无几,除了动力煤、沥青等个别主要商品,其余上涨品种以农副产品和无机化工品为主,并不能扭转整个大宗商品“熊市”局面。
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刘心田认为,大宗商品市场去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5年来最长一波的持续性上涨后,很多商品泡沫堆积,下跌风险加大。而此次跌幅较狠的商品以前期上涨过猛的丁苯橡胶、纯苯、甲醇、天胶、铁矿石等为主。上述商品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2月份累计涨幅均超过50%,天胶、铁矿石涨幅甚至高达80%,如此快速大幅的上涨导致后期下跌难免。
刘心田认为,4月CCI之所以转阴,一方面是3月市场表现和CCI指数表现背离,公众性预测出现大幅偏差,市场信心动摇,很多坚定看多者转为看平或看跌。而全球流动性收紧等早先出现的利空一直处于被压抑状态,3月中旬终于在美联储加息落地后被激活。利好“预支透支”及利空的“延迟补偿”不仅影响了3月市场表现,也扰乱了市场人士的心理节奏。
刘心田表示,CCI转阴说明市场信心偏悲观,绝对数值较小则说明多空分歧较大。“4月大宗商品震荡概率较大,不会呈单边态势,不同板块的表现将有所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