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原油期货

财政部发布新版企业套期会计准则

时间:2017-05-06 10:51:03

财政部近日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通知。上述准则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通知称,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进行了修订。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通知强调,执行上述准则的企业,应当同时执行上述三项准则。

为鼓励企业提前执行,通知明确,执行上述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以及2015年11月26日印发的《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之前准则的实施对规范金融工具会计处理、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升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透明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有关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实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现行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过于复杂,主观性强,影响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过于原则,对金融资产证券化等会计实务指导不够;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脱节等。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修订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来及时、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该负责人说,本次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修订,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金融资产分类由现行“四分类”改为“三分类”;二是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三是套期会计更加如实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现行的套期会计准则对套期会计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导致实务中企业开展的大量套期业务无法通过套期会计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反映。新修订的套期会计准则更加强调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在拓宽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以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取代现行准则的定量要求、允许通过调整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数量实现套期关系的“再平衡”等方面实现诸多突破,从而有助于套期会计更好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除此之外,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还在以下五个方面作了调整和完善:一是简化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二是调整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三是进一步明确金融资产转移的判断原则及其会计处理;四是增加套期会计中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五是增加套期会计中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现行准则规定,当企业仅指定期权的内在价值为被套期项目时,剩余的未指定部分即期权的时间价值部分作为衍生工具的一部分,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造成了损益的潜在波动,不利于反映企业风险管理的成果。修订后的套期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会计处理方法,期权时间价值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首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续的会计处理根据被套期项目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交易的经济实质,提供了与其他领域相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了会计结果的可比性,减少了企业损益的波动性。”该负责人表示,修订后的套期会计准则规定,符合一定条件时,企业可以在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后续计量中或尚未确认时,将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敞口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当条件不再符合时,应当撤销指定。新规定允许企业对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敞口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方式来进行会计处理,以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和信用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在损益表中的自然对冲,而不需要采用套期会计,以此作为套期会计的一种替代,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管理信用风险活动的结果,提高企业管理信用风险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上一篇:库存高企等因素压制 沪铝挑战前高难度大
  • 下一篇:坑口供应量增加 电厂补库存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