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月底大商所豆粕期权上市之后,郑商所白糖期权也如约上市。作为商品领域第一批上市的商品期权品种,豆粕期货和白糖期权上市将会对分析师培养形成怎么样的影响?期货行业应该如何去适应这种“新生态”?
弘业期货总经理周剑秋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品期权上市,标志着期货行业真正进入衍生品时代。“商品期权的上市将会加大期货公司的差异化,期权业务准备充分的期货公司优势将会更加明显,同时期货公司也将会在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业务中实现差异化竞争。”周剑秋说。
为迎接商品期权时代,期货公司对期权人才的引进、培养十分重视,同时在IT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据介绍,目前弘业期货已有一支近10人的期权业务团队。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达90%,海归博士1人。
她说,虽然公司已做好了期权业务的人才储备,但后续还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公司经过多年培养,已涌现出一批从业经验丰富、创新能力突出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公司新业务的开展也需要具备国际性视野的新生力量注入。”
她表示,未来他们将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人才储备力度,提升团队实力,重点拓展期权业务。
南华期货副总经理、研究所所长朱斌表示,他们公司的专业期权人才既有自己内部培养的,也有外部招聘的。“我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做得不错,我们的做市商团队还是以内部培养为主,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自我培养为主,我们在人才培育上投入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朱斌告诉记者。
浙商期货研究所所长徐文杰表示,对于商品期权期货公司做了一定的准备,比如这几年场外期权业务发展比较迅速,期货公司储备了一定的专业人才。但整体来说,这方面的人才还是不足的。“之前国内只有上证50ETF期权,对于期货公司来说相对比较遥远,以后还是要加强商品期权人才的培养。”徐文杰说。
据介绍,浙商期货目前采取的方式是内外结合,他们从美国引进了专业的期权领军人才,曾任职著名对冲基金的交易及风控总监,具有丰富的期权交易经验。同时,他们内部也培养了一批人才。“在保险+期货上,我们做的规模比较大,期权方面的人才已经通过场外期权进行了初步锻炼,最终衍生品团队正式获批大商所豆粕期权和郑商所白糖期权的首批做市商资格。”
他表示,商品期权上市对国内期权方面人才的培养实际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倒逼。“期权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工具,需要有金融工程或数学方面的知识,对传统的期货分析师的知识结构是有一些硬性要求的。原来的期货分析师如果没有主动去学习,是很难很快适应行业发展的。”
周剑秋对记者表示,期货公司传统的期货分析师大多不涉及金融工程领域,通常是对行业基本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后台支持。但是,商品期权推出将会倒逼期货行业分析师更加全面地掌握金融衍生品工具,分析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
“随着商品期权的上市,行业发展对分析师的要求更加苛刻,分析师不但要懂基本面,还要精通技术面,更要懂得期权知识,知道如何利用期权策略来服务投资者,分析师不得不开始涉及金融工程领域。”她说。
朱斌也表示,对于分析师而言,期权上市之后他们的策略会有更多的要求。以前分析师可能更多地关注行情,提供的策略也更多的是偏期货的,判断趋势和价差是他们的核心工作。但是商品期权上市之后,他们的策略可能会是期货和期权的结合。
“期权的策略跟期货的策略最大的区别是,期权的策略要求精细化,比如上涨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是快速上涨还是缓慢上涨。针对这些不同,期权可以形成不同的策略。”朱斌告诉记者。
他表示,由于期权策略是多元化的,分析师除了掌握行情的基本面之外,也要将对期权工具的理解和把握纳入他们的研究范畴。这样,他们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方案才会更个性化。 (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