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万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16日起更名为华信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的消息,引起业界的关注。该公司自1993年创立起,“万达”二字就在其名称中沿用,并成为农产品(000061,股吧)、能源化工衍生品等领域的一个响亮品牌。那么,这家老牌期货公司主动隐去沿用24年之久的“招牌”,是否意味着重大转型?由此说开去,在券商系期货公司占据业界强势地位的当下,国内产业背景的期货公司又该如何发挥优势、转型突围?
稳基石
优秀传统需继承
万达期货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大型期货公司之一,此前是在中储粮体系主导下。在2015年8月上海华信国际(002018,股吧)集团(下称华信国际集团)入主成为控股股东后,公司的名称由万达期货更名为华信万达期货。
“公司此次更名为华信期货,去掉了"万达"两个字,并非要摒弃公司的传统,而是要在继承和发扬农产品等领域原有服务优势的基础上,突出与华信国际集团的融合。因此"万达期货"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更好的载体。”华信期货总经理丛龙云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公司将借助股东方世界500强企业集团的背景,以及跨国能源全产业链和全牌照金融体系资源,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多元化和跨境经营,成为一流综合衍生品服务商,打造金融控股集团。
一德期货副总经理李忠民也认为,期货公司无论何时都不会愿意丢掉自己的传统优势,要认认真真地继承和发扬公司的优秀传统,发挥专业优势,筑牢公司大发展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追随市场发展潮流,转变经营思路与策略,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作为总部设立在天津的以传统业务为主导的期货公司,近年来一德期货重点着力于"财富生态圈"的打造。”李忠民对记者表示,在进一步夯实传统经纪业务的基础上,公司正在谋求价值实现,同时在期货服务实体经济中不断探索实践。
据了解,在当前大环境下,一德期货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凭借公司熟悉部分期货品种上中下游产业链业务的优势,一方面做精做细优势品种的产业开发与服务,另一方面坚持走确定性研究之路,在与实体企业合作中谋求更高的结合度,从中不断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价值与作用,完善产业与社会资源通过期货市场对接的渠道,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李忠民表示,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公司在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同时,不断挖掘先进的人力资源、先进的工作方法、先进的服务理念,形成了具有穿透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发优势。公司的风险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成为资源整合的抓手,实现了多目标营销落地。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发展也得以持续。
“很多期货公司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如果再借助股东的平台,就会有效地助推企业的发展,在保持期货公司自身优势的同时,还会衍生出更多的优势,并可以把很多看上去零碎、不相干的资源整合起来。”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告诉记者,专业型期货公司要想打破发展瓶颈实现大发展,一定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和人才储备情况,形成自身独有的发展优势和经营方式,也会取得骄人的成绩。
据了解,当前南华期货与九三油脂等大型产业企业合作,正在利用期货平台整合各种市场资源,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同样达到了专业型期货公司突围的目的。
求转型
“拼命游动”+借力
在国内期货市场创建初期,客户交易一手小麦,期货公司可以收取80元佣金。而在当前,客户开平仓完成一笔期货交易,期货公司在交易所手续费的基础上加收的佣金只有0.05―0.1元,一些公司甚至更少,传统经纪业务越来越难做。对此,丛龙云告诉记者,在这一形势下,期货公司犹如掉入牛奶桶的青娃,要想求生,就只有拼命地游动。与此同时,期货公司还可通过深化产融结合等方式借力发展。
丛龙云介绍,自2015年华信国际集团入主成为控股股东以来,华信期货迎来了新的机遇期。一是公司制度和文化建设得到完善。公司由过去以国资主导变为民营企业占主导的期货公司,当前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已开始显现。二是华信国际集团倡导的项目合伙制,大大改善了公司的人才激励机制,与华信期货进行合作的团队也可以共享收益,这在子公司华信物产有限公司(下称华信物产)和未来的境外子公司等业务和项目上都会体现。三是公司得以借力华信国际集团能源、金融板块资源,围绕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业务打造核心竞争力。四是公司的资本实力跃升至行业前列。自2016年12月以来,公司获得控股股东两轮共52亿元增资,当前公司注册资本18.3亿元,净资产逾60亿元。公司对子公司华信物产增资至25亿元。在获得上述优势的背景下,2016年年底公司客户保证金规模较华信国际集团入主首年(2015年)增长80%,公司净利润显著增长。
除此之外,公司的战略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未来华信期货将围绕大股东服务国家战略的愿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如期货端将在香港设立全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华信物产也将在新加坡设立农产品国际贸易期现运作平台。与此同时,将来华信期货还会围绕子公司业务设立产业基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谋发展
苦练内功创优势
资本实力大幅增强后,华信期货还有哪些更具体的规划?对此,丛龙云透露,一是在经纪业务方面,公司将在构建成熟团队的基础上完善网点布局,尤其是在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期货市场发达地区。同时,公司将依托华信国际集团的能源背景优势,借助原油期货上市的契机,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在风险管理公司华信物产业务开拓方面,除了探索境外业务外,还将在巩固现有的基差交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等业务的基础上,在场外期权业务方面引入做市商团队,在豆粕、玉米、白糖等品种上达到与期货业务相匹配的市场规模。同时,配合股东方向油气板块转型的目标,公司将组建油气研投、贸易团队。华信物产还计划依托华信国际集团洋浦仓储基地和原油进口配额,构建油气板块原油进口、仓储、成品油销售的线上交易平台。
三是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公司将联接各类金融机构主体,进行资源匹配。比如为金融机构,尤其是资金量较大的银行、保险等机构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另外,公司将引进顶级量化人才,组建多个量化交易团队,以量化FOF基金为依托,推动自主型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
四是在商品期权业务上,引入国内一流做市商团队,利用期权工具,结合在场外衍生品业务上的经验,积极拓展服务实体企业的能力。
五是在境外业务上,公司正着手在中国香港设立全牌照金融平台,打通境外证券、期货、资管、贸易、投资业务通道,并将以中国香港为依托,逐步在新加坡、美国设立机构,将境外客户请进来,这也有助于为即将上市的原油期货引入“活水”。此外,华信期货将深化与兄弟单位的合作,如在经纪业务、融资融券、投行、固收、新三板、IB等方面与上海华信证券开展全方位合作。
唐启军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全球贸易格局将进一步融合,产业企业跨国采购原材料、销售产品将越来越普遍。实体企业规避风险、降低经营成本等都需要期货公司大力发展境内业务,探索开展境外业务,并以此来帮助实体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原材料点价、套利等业务操作。
“当前国内期货公司都在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很多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开展了基差交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等基础业务。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大力推动场外期权业务的发展,它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场外期权业务的开展应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努力降低风险和操作成本,同时要与场内期权结合起来,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唐启军说,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期货公司要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特别是与银行和基金等进行市场服务联动,深挖资源,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这可以弥补期货公司自身业务能力不足的“短板”。
唐启军认为,虽然很多期货公司股东的背景不同,但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期货公司应努力用好股东的优势与资源,借力推动自身业务的开展。
丛龙云认为,与券商系期货公司相比,产业型期货公司少了很多金融客户资源,但其优势在于对相关商品市场及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理解更加深刻。具有产业背景的期货公司不仅应设法弥补劣势,而且更需思考如何发挥优势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强化自己的服务特色。例如在产业客户服务上,期货公司如果能在洞悉产业客户风险点的基础上,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巧妙地融入产品中,让客户通过购买产品轻松实现风险管理的目的,才能凸显自身的专业性。未来,场外期权、“保险+期货”等能更好满足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业务将大有可为。
在他看来,目前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逐渐发力,一些公司的创新业务收入开始赶超传统经纪业务。期货公司收入结构日益多元化,应归功于监管层的正确引导和期货公司近年来在创新业务上的大胆探索。随着经营思路的打开,期货经营机构应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创新主体的作用,探索更多能满足客户风险管理、资产及财富管理、产业链融资、商品流通等实际需求的业务。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自身的资本实力,通过多元化经营来打造自己的业务生态圈。
聚人才
建专业服务团队
业务领域的拓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团队的构建。丛龙云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前国内期货市场新品种正陆续推出,商品期权得以“破冰”,期货投资模式日益演变、改进,在这样的时代下,谁拥有了内功深厚的各类人才,谁就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据记者了解,为培养和获得高素质的人才,华信期货一方面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主动从外部发现和招募“千里马”。另外,项目合伙制的共享收益机制将大大增强公司的人才激励,对更多的优秀人才产生吸引力。
唐启军认为,依靠稳固的团队、专业化的服务,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创业目标,但要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期货公司,必须储备大量各类型的专业人才。例如,豆粕期权上市后,如果期货公司针对种豆农民开展“保险+期货”业务,要把期货服务拓展至农业种植领域,那么不仅需要精通数学、可以随时进行精算工作的高端人才,而且还需要熟知大豆种植、生长、收获时间与市场发展态势的农产品专家。“有备无患,拥有人才的期货公司就有发展的希望。”唐启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