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未明显改善
春节后PVC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下跌,直至4月中旬最大跌幅达21.8%。此后,PVC虽然止跌回升,但偏弱格局并未彻底扭转。就二季度而言,供需格局具备阶段性改善的潜力,但改善程度也限制着上行高度。因此,PVC走势上下突破均受限。
供需格局的新常态
第一,产能增速放缓,供需改善。2013年开始,PVC行业开始去产能的自我修复,此后产能逐年下降。氯碱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PVC产能下降22万吨,包括新增产能89万吨,淘汰产能111万吨;产量增速在3.5%,需求增速在1%左右,供需逐渐由失衡转为平衡。据统计,今年计划有296万吨PVC装置投产,但实际投放产能可能不及预期。后期,行业自身以及政策引导下的调节仍将发挥作用,供需持续改善的可能性较大,不太可能再走盲目扩张的老路。
第二,由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转变,出口成为需求新亮点。2016年国内PVC净出口38.9万吨,延续了2014年以来的净出口格局;今年1―3月净出口12.33万吨,2016年同期净出口6.96万吨,净出口规模同比扩大。据瑞银预测,中国2017年、2018年PVC出口将分别占全球PVC贸易量的1.5%、1.6%。虽然出口总量不大,但增长态势将对PVC需求构成一定的利好支撑。
第三,阶段性供需矛盾犹存。二季度PVC季节性检修将令短期供应减少,并且传统需求有回升趋势,供需存在阶段性改善潜力。不过,二季度的检修力度同比表现欠佳,社会库存同比仍偏高,从而压制了环比改善的利好。
氯碱失衡再次显现
2016年下半年开始,氯碱失衡的情况再度出现。2016年四季度,烧碱下游氧化铝市场量价齐升,带动烧碱需求增长,烧碱价格自9月后逐步上涨。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烧碱产量同比增加14.3%,创6年来同比增速新高,同期烧碱(32%离子膜)价格也由690元/吨攀升至970元/吨,增幅在40%左右,片碱(96%)价格的增幅也在30%以上。
2016年四季度,在电石价格走高、交通和环保等因素的提振下,PVC同样出现了阶段性量价齐升局面,行业利润也得到了大幅改善,整个烧碱行业的综合利润呈现较高水平。不过,好景不长,今年以来PVC产量增长并未得到有效消化。随着电石价格下调以及烧碱行业高产量,PVC呈现产量不断增加而价格不断下跌的态势。随着PVC生产利润下降,山东地区的液氯市场价格一度出现400―600元/吨的倒贴局面,烧碱企业出现“以碱补氯”的状态。
短期来看,烧碱行业在高利润的驱使下,维持着较高的开工率。虽然5月氯碱装置检修增加,产量有所下降,但下游氧化铝刚需用量仍较大,企业采购较积极,液碱价格维持高位振荡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短期在氯碱供需失衡的情况下,PVC供应增加对价格的压力犹存,价格回升只能寄希望于成本的提振和消费的改善。
支撑力量依然存在
中长期来看,PVC并不过分悲观。首先,成本支撑或仍有发挥余地。电石价格自年初以来持续走低,4月中后旬开始回升(年初国内电石均价从2830元/吨一路下跌至4月中旬的2430元/吨,近期价格上涨了80―100元/吨不等)。
其次,季节性消费回升已启动。从社会库存来看,4月中旬之后,PVC社会总库存开始下降,由31.5万吨降至5月中旬的27万吨,虽然仍较2016年同期的库存偏高28.5%,但环比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由于每年4―9月是PVC的去库存阶段,预计在季节性规律的作用下,库存压力阶段性缓解,下游消费环比改善的趋势不变。
最后,从长期来看,随着电解铝行业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期,不排除随着政策的深入,氧化铝市场产能和需求下滑,进而减少对烧碱的需求。如果烧碱需求放缓,氯碱行业的开工率下降,将缓解PVC的供应压力。如此一来,将对PVC有潜在的利多影响,只是具体程度仍待政策落实情况而定。例如,按照1吨氧化铝对应0.241吨的烧碱需求,假设电解铝产能减少500万吨,对应影响975万吨氧化铝以及234万吨的烧碱需求,这部分烧碱占总产能的6%左右。
综合以上分析,二季度中后期,PVC仍然会延续区间振荡格局,但振荡重心有望小幅上移,期价在5300―5400元/吨有一定的支撑力,而上行第一目标位在6200元/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