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宇资讯 深度观察
文/于丽娟
时至12月中旬,国内化肥市场冬储备肥进度仍然缓慢,企业发运订单多为前期的低价订单,而价格拉涨之后市场跟单明显不足,生产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僵持状态仍在持续。纵观近几年的化肥市场,经销商对于冬储的积极性愈发低迷,“冬储”---这一起着“蓄水池”作用的传统的商业合作模式,近乎沦为了“鸡肋”。 原因何在?中宇资讯认为无外乎以下两点。
供大于求的历史背景
“冬季储备”的由来,是为了调和化肥生产的连续性和其需求的季节性之间的矛盾,但随着我国化肥产能的不断扩张,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大转变,化肥市场的供应能力大大加强,并且我国物流的及时性与灵活性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冬储”的意义便被弱化了。而且前几年的冬储市场,淡季涨价旺季降价的戏码不断上演,有了前车之鉴的经销商,对于风险加大的冬储市场已经产生了免疫力。
价格持续攀高 泡沫太大
据中宇资讯了解,前期尿素、磷肥的疯狂上涨,已经将部分化肥产品的市场价格成功地推到了历史的高位,这种快速的拉涨,由多重因素共同促成:其一,环保施压,装置开工率受限,市场供应能力下降;其二,原料煤炭价格高位,国内钢铁、化工等其他大宗商品同样价格虚高,而业内并不看好后期行情,一旦泡沫破灭,将对化肥市场形成强势利空。其三,行业内的择机炒作,使得市场并不健康,“高位坚挺”的表面之下,其支撑未必真正有力。
由此可见,化肥市场冬季储备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意义,且目前距离用肥期尚早,不确定因素太多,高风险之下经销商对于冬储大量备肥也就兴致索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宇资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