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导读
“煤改气”到位的要确保供气,包括提前和超出原有改造计划已实施改造的新增用户,也包括之前因种种原因尚未落实供气合同的用户,只要是民生采暖用气,都将确保供应,供气有缺口的地方要认真落实“压非保民”方案。
在12月18日举行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由于北方地区冬季采暖带动天然气消费激增,用气量是夏季的3.5倍,部分省区市甚至更高,季节峰谷差很大。高峰时期,为了更好确保民生用气,将适度压减工业用气。
孟玮表示,针对近期情况,有关供气企业已与直供大工业用户、城市燃气企业对接,根据保民生需要,启动和实施应急预案。“希望参与调峰的非居民用户特别是工业用户能给予理解和支持。”
入冬以来,受北方地区取暖需求增加,以及部分气源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资源保障压力持续加大。供暖价格也成为热点,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11月受理供暖价格问题2603件,其中与天然气相关的65件,关注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北方地区下一步继续实施“煤改气”过程中,应当科学论证,统筹安排,确保天然气供应。
适度压减工业用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非居民用气主要是工业用气,“压非”主要是确保民生用天然气的需要。
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份,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0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9%,其中,国内生产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5%。进口天然气817亿立方米,增长28.9%。
孟玮表示,因工业生产、燃气发电、化工等领域用气需求较快增长,加上“煤改气”需求增量较大,天然气消费量呈现两位数增长,比上年增速快12个百分点,比前五年平均增速高8个多百分点。
孟玮表示,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将加强衔接,支持企业进一步实施争取进口、增产增供、互换资源等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居民供暖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油则油,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她强调,“煤改电”“煤改气”没到位的允许使用煤炭取暖,全力保证煤炭资源供应,保证燃煤供热机组正常运行。有条件的尽可能做好洁净煤供应工作。目前不具备条件的要尊重当地群众的取暖习惯,以确保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广彬指出,预计2017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400亿立方米,缺口约100亿立方米,并不是很大,但是较为集中。
他指出,目前全国天然气使用量60%是工业,40%为民用。过去也有工业用户用气受限的情况,只是今年突出一些。今年有些投产没跟上,加上中亚进口受到了影响,预计明年情况会好转。
确保民生供暖需求
孟玮指出,国家发改委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
她指出,“煤改气”到位的要确保供气,包括提前和超出原有改造计划已实施改造的新增用户,也包括之前因种种原因尚未落实供气合同的用户,只要是民生采暖用气,都将确保供应,供气有缺口的地方要认真落实“压非保民”方案。
“也就是说,只要是民生用气,无论是合同内还是合同外,都要无条件予以保障。同时,各地要确保用气用电安全,尤其是农村地区。”她说。
孟玮介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增供保供措施,建立联合监测调度机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按照相关要求,协调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多方采取措施,增加天然气供应,保障民生需求。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实施大规模“煤改气”要进行科学论证,研究天然气供应,另外也要算经济总账,比如政府补贴是否跟上,农民能否消费得起。“要系统考虑,做好积极应对,在不让烧煤时找好替代办法。”他说。
孟玮介绍,天然气产能建设及地面配套工程投产已经加快,12月份已实现增产370万立方米/日。在此基础上,明年1月份全国再增产约330万立方米/日。
今冬明春采暖季原计划采购进口LNG共248船,合气量245亿立方米,日均供气1.62亿立方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安排到港接卸时间,增采39船进口LNG,增加资源供应约35亿立方米,日均增加供气2000万立方米左右。
12月8日,与环保部协商,经北京市政府同意,启动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应急备用机组,置换出天然气200万立方米/日。全国合计已落实置换天然气使用1000万立方米/日。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广彬指出,中国未来天然气用气需求仍将大量增加,到“十三五”末,天然气要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0%以上。北方地区实施“煤改气”后,今年冬天空气质量大为好转,这说明效果明显。
“未来中国天然气需求量还会快速增加,但是明年有了今年的经验后,‘煤改气’有望温和和有序一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