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原油期货

市场化后东北粮市“傍”期货受益匪浅

时间:2018-01-03 17:35:51

通过对东北三省的调研发现,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市场化后粮食贸易企业的贸易量大幅提升;期货市场助力下,一些企业取得了良好业绩;粮食协会与期货交易所合作,在改革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为更好地了解东北地区现货市场近一年来的变化,以及相关主体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解和应对方式,5月2日~5日,粮油市场报记者跟随大连商品交易所在东北三省进行春耕调研。

通过5天的东北粮食春播考察,粮油市场报记者深切感受到,去年国家取消玉米临储、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进行粮食供给侧改革,给东北粮食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国家原来担心的农民粮食卖难问题没有发生,粮食的贸易量大幅增加,粮食深加工企业扭亏为盈,“期货+保险”业务更加深入人心。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在吉林省调研时了解到,2017年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在8698万亩左右,粮食播种面积7618万亩。其中,玉米面积5368万亩,比去年减少198万亩;水稻1265万亩,比去年增加50万亩;大豆379万亩,比去年增加56万亩;杂粮杂豆439万亩,比去年增加43万亩。这表明,今年吉林省在粮食供给侧改革中,引导农民进一步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据吉林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王涛分析,近期,随着市场粮源的减少,吉林省玉米收购价格稳中略涨,玉米主流收购价为0.69~0.74元/斤。在补贴政策影响下,省内玉米深加工和饲料加工企业均备有2~3个月的加工用粮库存,至少可满足6月份以前的加工用粮需求。今后一个时期,临储玉米拍卖价格、数量及节奏将成为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走势的“风向标”,预计未来国内玉米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

王涛在总结国内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效时指出,一是玉米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初步建立。东北与中原产区、产区与销区、国际与国内玉米价格倒挂问题得以解决,呈现出“区域从南至北、价格递远递减”的市场规律,有效顶住了国外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二是南北粮食贸易购销活跃。多元主体入市积极性提高,南北贸易企业互动频繁,产销关系更加紧密,吉林省玉米由临储政策时的“就地储”变成“全国销”,外销玉米260亿斤,比临储收购政策时期一整年的粮食外销量还要多。

三是玉米产业得以有效激活。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采购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近40%,在产的15家企业开工率达到98%以上,具备了与中原地区企业同等竞争的优势,是近年来经济效益最好时期,深加工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自去年11月国家实施玉米深加工企业奖补政策以来,玉米深加工企业累计加工转化玉米115亿斤。

四是粮食库存增量锐减。截至2017年3月末,吉林全省粮食库存2034.1亿斤,比新粮上市初期仅增加235.2亿斤(这部分新增库存主要是国家收购的一次性划转储备玉米,以及深加工、贸易企业建立的正常经营库存),比上年入库新粮降低531亿斤。

王涛认为,市场化收购以来,产销区价格倒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贸易企业入市积极性大为提高,吉林省在市贸易企业数量最多时达到1200余家,多数采取短线经营、见利就走、快购快销方式。市场化收购的第一年,虽然贸易企业经营数量较多,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盈亏均有发生,多数企业略有盈利。

从玉米深加工情况看,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产能1490万吨,占全国的17.5%,居全国第二位,主导产品是商品淀粉、淀粉糖、酒精(含燃料乙醇)、赖氨酸等大宗产品。玉米市场化改革以后,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采购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近40%,具备了与中原地区企业同等竞争的优势,是近年来经营效益最好的时期,深加工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企业效益最好时,在不考虑补贴因素的情况下,酒精加工企业每加工1吨玉米盈利380元,淀粉企业盈利400元。自去年11月份以来,玉米深加工企业累计实现利税1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6亿元,玉米产业得以有效激活。 市场化后粮企贸易量大幅提升

“由于去年玉米市场取消临储收购,企业市场化收购极大地释放了市场的活力,使得玉米下游饲料企业、淀粉企业需求量大增,企业的贸易量也有大的提升。”大连良运集团总裁助理、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传辉介绍,公司粮食年贸易量玉米100多万吨、大豆20万~30万吨;玉米年期货套期保值量20万吨,平均年交割10万吨,去年最多时单月交割50万吨。

本来东北市场大量的玉米库存曾是政府的负担,但自从去年市场化改革以来,价格改革一次到位,市场的反应大大超出了各个方面的预期。杨传辉预计,市场对库存玉米的消耗将会加快,随着玉米价格的见底和需求量的加大,今年的玉米收购价格将会提高。

杨传辉介绍,大连良运集团由一家传统单一的粮食转运企业发展成为从事粮食供应链管理、有机食品连锁经营等众多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不仅在辽宁建有仓库,在吉林、黑龙江共建9个仓库,他们公司每年运用玉米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盈利达几百万元。在接受粮油市场报记者采访时,杨传辉还在看着不停跳动的期货盘面,为客户和公司关注着市场变化。

关于期权,杨传辉表示,期权对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金融工具,可以让企业的盈利更大化。非常期待玉米和大豆等期权的推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期货助力粮企取得良好业绩

辽宁:玉米深加工企业“借”套期保值扭亏为盈调研中了解到,东北某企业年加工量65万吨,由于收购市场的变化,开工率由去年的80%到今年的100%,企业效益由去年的一季度亏损3000万元、全年亏损1亿元,到今年一季度盈利1000万元,今年淀粉出口量预计近8000吨。

今年4月该深加工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尝试在玉米市场上“基差点价”,合同到年底,每个月1000吨。玉米淀粉的交割量达1万~1.5万吨。

完全市场化的玉米市场,让淀粉市场更加成熟,企业参与期货执行严格意义的套期保值。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玉米临储的取消,让市场化决定玉米价格,不但使得玉米期货对市场更有指导意义,而且使淀粉市场竞争更加多元化。

吉林:采取“订单收购+场外期权+龙头企业”模式据记者了解,吉林云天化(600096,股吧)(600096,股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粮食、化肥、种子、种植四大板块业务,年经营粮食252万吨、化肥114万吨、种子1000万斤,销售收入68亿元。粮食、化肥经营规模位居吉林省首位,是国内仅有的一家集“种、肥、药、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运营商。公司采用“订单收购+场外期权+龙头企业”的模式,联合几十家农业合作社共同发展,取得很好的业绩。

与公司合作的顺民农业合作社,2016年用15000吨玉米尝试“保险+期货”的形式,为合作社多获得1万多元的利润,增加了合作社的信心。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如果今年保费率能降下来,整个做的量至少翻1倍。去年做了1.5万吨,承包的面积是2300万亩,今年可能会增加,增加至少1倍以上,预计准备做5万~7万吨的量。由于吉林实行“米豆轮作”,合作社今年轮作了300公顷的其他农作物。

黑龙江:深加工企业推动“粮食银行”发展黑龙江象屿农业物产集团公司,拥有1700万吨仓容、20多个收购库点,目前存有1300万吨的临储玉米,拥有120万吨的玉米深加工能力,计划2018年底再扩建150万吨的能力。

公司副总经理薛强接受粮油市场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司为服务农民种植,推动“粮食银行”建设,为农民提供“代种、代储、代销”业务,还提供低息小额的资金贷款,与大连港(60188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大连港拿出五六百辆散粮车,与该公司配套的三五百辆散粮车,大概有千辆散粮车,定期从事黑龙江到港口整个货物的物流运营;与哈铁 形成战略合作协议,除了一些散粮车的合作之外,公司在所有的铁路场站建立装车点,甚至把烘干塔前置到铁路场站,这样能缩短距离,提高效率,可以直接烘干然后直接上车。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与知名饲料企业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未来可以推动两方面的发展:一是在交易中可以先发货,一年以后再点价,不用先谈价再发货,这是一个前置的过程;二是在市场有机会时,饲料厂不用在南方建立战略库存,因为南方进货成本高,自然条件又不好,很不方便,可以把战略库存建在产地,保障代收、代储、物流配套,共同打通全产业链。

粮食协会与交易所合作“发力”

调研中,黑龙江垦区赵光农场场长王宏忠介绍,赵光农场位于黑龙江省北安市中部、克东县东部,处于镰刀弯地区,拥有耕地面积50万亩。2016年60%耕地种植玉米、20%种植大豆、20%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今年为了适应市场要求,调整为30%玉米、60%大豆、10%其他。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保险+期货”及玉米的政策性变动后,南华期货联合阳光农险为赵光农场114户农民的1万吨大豆做了“期货+保险”的操作,使农民多获利87.6万元。王宏忠今年准备扩大到1.2万吨。

据黑龙江大豆协会会长唐启军介绍,黑龙江大豆协会针对市场状况,为了让农民科学种田,组织了一个专家团,让专家提出一些好的思路和方式帮助农民。大豆协会定期召开会议,为农民讲解如何回避风险,让农民增收。

另外还把专家请来与农民交流,告诉大家怎么做,用期货手段增收。

唐启军说,充分利用黑龙江大豆协会和九三集团两个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基地更好地培训农民。今年黑龙江大豆协会与大商所联合,将给黑龙江省种粮大户免费发送大宗商品价格行情和当地的现货信息,帮助会员发挥品牌优势,树立诚信品牌,科学种田,用科技和金融手段增收,搭建统一的大平台,让黑龙江成为绿色的大粮仓。

  • 上一篇:电煤日耗增加 需求支撑焦煤价格坚挺
  • 下一篇:山西:2017年调减籽粒玉米18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