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原油期货

2018年油脂市场整体供应依然宽松

时间:2018-01-05 17:37:53

图为油粕期货价格季节因子

图为油粕期货价格季节因子

图为马来西亚棕榈油月度库存

图为马来西亚棕榈油月度库存

图为国内菜油库存与库存消费比

图为国内菜油库存与库存消费比

图为国内棕榈油进口量与消费量

图为国内棕榈油进口量与消费量

豆油价格运行区间预计在5000―7000元/吨

全球大豆产量处于历史高位

2017/2018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3.5亿吨,处于历史高位,市场供应依然偏松。USDA预计,大豆主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的产量增减幅度不同。其中,美国增加350万吨,巴西减少600万吨,阿根廷减少80万吨。尽管如此,全球库存仍处于近10个年度以来的高位。

图为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与美豆期价走势

图为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与美豆期价走势

一般情况下,库存消费比与CBOT大豆期货价格呈负相关。上年度,天气较好,南美大豆丰收。其中,巴西大豆产量突破1亿吨,创下新高,以至于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随之攀升至20%的高位。此外,美国大豆单产与产量也不断走高,美豆价格在900―1100美分/蒲式耳的区间振荡。展望2018年,全球大豆供应宽松,库消比难以大幅下降,美豆价格大概率维持在上年度的价格区间。其间,随着天气变化与大豆产量的确定,美豆价格走势也将遵循季节性规律。

目前,澳大利亚气象局确认了拉尼娜现象,但持续时间较短,仅3―4个月。通过对拉尼娜与美豆价格进行关联分析,发现拉尼娜持续时间较短时的话,其对大豆市场的影响有限。同时,若距离厄尔尼诺发生的时间较长,拉尼娜的强度就会变弱。因此,本次发生弱拉尼娜的概率较大,对大豆生长的影响也有限。

油厂各阶段有不同的挺价策略

我国的蛋白需求不断增加,大豆进口量逐渐提升。上年度,我国共进口大豆9350万吨,其中40%从美国进口,48%从巴西进口,7%从阿根廷进口。预计2017/2018年度将从全球进口9700万吨大豆,占全球进口总量的65%。考虑到豆粕消费增速迅猛,进口数据还有上调空间。

图为国内豆油与豆粕年度消费量

图为国内豆油与豆粕年度消费量

早期,进口大豆主要作为油料作物,用于压榨食用油,豆粕仅是副产品,用于增加油厂的压榨利润。随着消费的升级,蛋白需求旺盛,养殖业规模扩大,豆粕需求以8%―10%的速度增加,而豆油消费增速维持在4%―6%。油厂的压榨进度以及挺价策略取决于二者的价格关系。

通常,豆油和豆粕期现货价格的季节性明显,二者走势相反,呈现上半年油跌粕涨、下半年油涨粕跌的格局。鉴于此,上半年适合买粕抛油,下半年适合买油抛粕。具体而言,豆油期货价格的顶部在4月,底部在9月;豆粕期货价格的顶部在8月,底部在3月或11月。

另外,豆粕库存高点通常出现在7月底8月初。随后,进入豆粕消费旺季,库存减少。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油厂在此期间加大豆粕销售力度,进而导致豆油库存增加,油粕比随之下降。四季度,处于春节备货的消费旺季,豆油库存逐渐减少。

上述规律在2013―2016年不断重复,但在2017年下半年则出现反季节性现象。2017年上半年,油厂压榨利润丰厚,开工积极性高涨,以至于6―7月豆油与豆粕库存均处于历史高位。之后,随着饲料消费的好转,豆粕库存下滑,9月出现豆粕库存低而豆油库存高的景象。在农业部严查转基因证书时期,豆粕库存低位,现货紧俏,油厂为了销售更多的豆粕而提高开机率,导致本已处于高位的豆油库存进一步累积。此时,油厂采取了挺粕抛油策略,在期货盘面上卖空豆油,市场也因而出现粕强油弱的反季节性现象。

最近几年,豆粕消费增速快于豆油,挺粕成为油厂的盈利重点,豆粕库存变化比豆油库存变化更能影响油厂的压榨节奏。2018年,全球大豆供应宽松,国内进口量增加保证了豆油的供应。目前,豆油有170万吨的库存,2018年上半年无需担忧供应;下半年,随着豆粕需求的好转,油厂压榨量增加,豆油供应放量,价格很难突破2017年7000元/吨的高位。同时,油厂库容也限制了豆油库存的大幅攀升,豆油价格在5000元/吨的历史低点有较强支撑。所以,2018年豆油价格运行区间预计在5000―7000元/吨。

棕榈油价格运行区间预计在4000―6000元/吨

全球市场处于增产周期

经历了厄尔尼诺,2017年下半年棕榈油开始增产,10月之后库存快速累积。USDA预估,2018年全球棕榈油产量与库存将持续放大,供应势必更加宽松。

图为全球棕榈油库存与库存消费比

图为全球棕榈油库存与库存消费比

2000年以来,全球棕榈油产量和消费量以6%―7%的速度增长,而2015年的厄尔尼诺导致全球市场棕榈油供不应求,库存有所减少。随后,棕榈油进入复产周期。

2018年,棕榈油产量预计继续增加,库存消费比提升两个百分点,至17%。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5%,USDA预计,2018年,上述两国的棕榈油产量将分别增加250万吨和160万吨,库存消费比均上浮3个百分点。

马来西亚有全球最大的毛棕榈油期货交易所,是全球棕榈油的定价中心,而印尼虽然棕榈油产量最大,但其相关数据公布较晚,且权威性备受争议。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数据发布多且及时,比较权威。本文重点关注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市场数据。

早期,棕榈油主要产自马来半岛西部的柔佛州、彭亨州和霹雳州,由于其新增种植面积有限,种植园逐步延伸至东部半岛的沙巴州和沙捞越州。东、西部油棕树种植面积增速有一定差异,东部的沙巴州和沙捞越州年均增速为5%,西部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增速缓慢,年均为1%。在2013年,东部地区的种植面积首次超过西部这一传统种植区域。整体来说,马来西亚油棕树种植面积年均增速为3%。

棕榈油生产受当地气候影响,产量呈季节性规律。每年2月的产量是当年的最低水平,之后逐月增加,9―10月达到峰值。棕榈油价格的季节性与产量和库存的季节性有关:1―4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少,库存被消化,价格上涨;4―9月,产量增加,库存积累,价格下跌;10―12月,产量下降,库存减少,价格再次上涨。2018年在棕榈油增产的预期下,季节性规律是价格运行的主基调,而月度降雨量大小与劳工工作日状况影响短期产量与库存变化节奏。

需求缓慢增长

印度是油脂消费大国,也是主要的进口国。在印度的油脂消费中,棕榈油是消费量最大的油种,其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占油脂消费总量的40%左右。印度的棕榈油消费全部依赖印尼和马来西亚,预计2017/2018年度,印度棕榈油进口量将增加40万―50万吨。

图为印度油脂消费增速

图为印度油脂消费增速

近几年,我国棕榈油消费相对稳定。自2014年减少棕榈油贸易融资之后,每年的消费量与进口量维持在450万―500万吨。预计2018年的棕榈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变动有限。另外,随着印尼棕榈油产量的增加,我国从印尼进口棕榈油的比重抬升。目前,我国进口印尼棕榈油的量已经超过马来西亚。二者的价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地供应的松紧程度。

厄尔尼诺过去,2017年下半年棕榈油开始增产,10月之后库存快速累积。棕榈油增产预期与现实的错配,造就了国内外棕榈油期货价格先跌后涨再跌的波折走势。

2018年,棕榈油产量与库存有望继续增加,供应更加宽松,价格中枢将略低于2017年,预计在4000―6000元/吨的区间内振荡,且月度产量变化影响价格波动节奏。

菜油价格运行区间预计在6000―8000元/吨

菜籽种植面积下降

图为国内菜籽库存与库存销费比

图为国内菜籽库存与库存销费比

前几个年度,菜籽种植收益下滑,种植面积减少,菜籽与菜油的产量小于消费量,市场处于持续降库存阶段。2016/2017年度,全球菜籽产量止跌回升,虽然欧盟与我国的产量小幅减产,但加拿大、澳大利亚与印度产量增加,使得全球市场菜籽增产1.36%。2017/2018年度,全球菜籽产量将继续增加,加拿大与欧盟预计分别增产200万吨和150万吨,市场供应将较上年度更加宽松。

2017/2018年度,全球菜籽库存消费比将上升至7%,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菜油的库存消费比逐年下滑,2017/2018年度预计降至11.46%,为近7个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连续第4个年度的下降,这将对菜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国内菜油供应相对偏紧

国内菜籽为非转基因品种,加之长江中上游的居民有食用浓香型菜油的习惯,国产菜籽的消费市场与加拿大转基因菜籽的消费市场分割开来。国产浓香型菜油价格较高,而进口菜籽价格低廉,压榨的菜油与盘面价格较为接近。

2015年开始,国家停止菜籽收储,农民种植收益减少,种植积极性下降,菜籽产量随之下滑,去库存效果明显。

国产菜油抛储200万吨后,国储库存余量已经不多,预计在100万―120万吨。后期,国储抛售对市场的影响力减弱。

国产菜籽以长江流域的冬菜籽为主,其一般在4―5月集中上市,而在此之前,市场以消费加拿大春菜籽为主。与之相对,库存方面,清明之前为水产淡季,菜粕消费疲弱,油厂开机率不足,菜油市场供应偏紧,支撑价格;冬菜籽集中上市后,菜油供应放量,库存随之增加,季节性规律明显。大周期来看,菜油库存逐年下降,目前已经降至6个年度以来的最低点。

综合来说,2017/2018年度,国内菜籽供应偏紧,菜油价格强于豆油和棕榈油,预计在6000―8000元/吨的区间内波动。

(作者:王瑞 何曙慧 张秀峰 作者单位:信达期货)

  • 上一篇:消费低迷菜粕承压 油粕价差或扩大
  • 下一篇:优质玉米供应趋紧 市场看涨预期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