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博文
经历了2017年12月份大涨幅度近千元之多的火爆之后,国内三聚氰胺产品又赢来元旦节后的第一个低潮期,价格呈断崖式下跌,且跌势难止。市场经济下,大宗商品拉涨到一定高度后呈现疲态,继而惯性下跌的定理毋庸置疑,但短期内疯狂拉涨后迅速下跌的产品,却也寥寥无几。究竟是何种原因使得三聚氰胺价格大起大落?而在这大涨之后,何处止跌?以下就由笔者简述自己眼中的三聚氰胺究竟为何如此“疯狂”的。
从12月份的三聚氰胺走势来看,临近中旬,市场价格大幅上行,接近10天内涨幅达1350元/吨。据了解,且部分华东华北地区厂家暂停报盘,市场货紧价扬,在炒作心态主导下,场内多数企业方面大幅调涨出厂价。
在此期间,支撑三胺价格大幅上行的主要因素有两点:
第一,受西南限气影响,西南地区多数尿素企业生产停工,而就三聚氰胺市场而言,川渝厂家除部分前期检修企业以外,多数维持正常生产,上游尿素因货紧价扬,且部分川企生产三胺所需原料采购选择了华中、华北地区,由于考究运费及尿素价扬影响,成本面支撑三胺价格上行。
第二,我国三聚氰胺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三聚氰胺国内产量中,三胺出口约占二成左右,在产量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加之临近年末,生产企业多数处于主发预收外贸订单状态,因此暂停内贸报盘销售,因而12月中旬过后造成货紧假象,加之尿素价格大幅拉涨,三胺从成本面,供应面方面双重利好,造成价格大幅拉涨也无可厚非。
而在短暂拉涨之后,场内业者忙于炒作,也应理智的关注内贸需求问题。2017年我国的三聚氰胺装置开工维持五到六成,因环保力度不断加强及国内产能过剩等因素迫使厂家选择低位开工,甚至选择停产来缓解压力。在目前低位开工的情况下,三胺产量依旧维持较大的出口依赖性,这也不难得出我国三聚氰胺供应过剩的结论。
同样则引出为何在“大起”之后“大落”的问题,答案是较为明显的,产品过于拉涨之后理性回调属于大宗商品的共同性质,而经过过度炒作拉涨的产品没有实质性需求的支撑,必然会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情况。
我国三聚氰胺下游消费需求占比最多的的为层压板,达38%左右,其次为模塑料、粘合剂、涂料等,不难看出,家装行业属于三胺产品的主流消费领域,而目前处于家装淡季,且目前环保常态化的影响下,多数板材厂家等面临限产及整顿情况居多,订单量不足,需求支撑弱势现状之下,三聚氰胺下旬至节后价格走低明显,目前国内主流常压已接近12月上旬水平,主产区主流成交价格在8800-9300元/吨。
而在目前下游需求乏力的情况下,三聚氰胺的价格并不能说已经出现探底现状,加之2018年国内楼市预期不足,或将出现增长幅度继续缩减的现状,主流情况维稳的走势下。因此中宇资讯认为,1-2月份三聚氰胺也许因为需求抑制的原因,继续回落下行,价格维持8000-8500元/吨区间观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宇资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