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是我国的“大豆之乡”,凭借肥沃的黑土地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黑龙江大豆颗粒饱满,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85年9月3日,这里诞生了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九三集团。扎根黑土地,经过33年的发展,九三集团现已发展成为年加工大豆能力1200万吨,以大豆加工为主导,集国际贸易、资本运营为一体的大型大豆经营加工企业集团,其发展见证了中国榨油行业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几番浮沉。
作为与期货市场结缘较早的老牌国有企业,近年来,九三集团除继续将期货市场纳入自身油脂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战略环节外,更多充当起了“传道者”和“老大哥”,发挥自身影响力,推动整个大豆压榨产业链构建期现结合的市场经营和风险管理体系。这一理念和发展思路与大商所不谋而合,2017年9月3日,值九三集团成立34周年之际,大商所―九三集团产业培育基地水到渠成、应运而生,期货市场携手龙头企业为大豆产业撑起期货“保护伞”。
1 携手培训实体企业
九三集团大宗商品销售负责人张晓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目前,九三集团70%以上的豆粕贸易和近50%的散油贸易采用基差销售的模式,可以说,基差销售模式已经全部覆盖了传统的一口价销售模式。而随着业务模式的改变,销售定价的方式、操作模式、合同执行流程、双方权益的约定都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九三集团及时修改业务流程、修改合同,积极与下游客户进行沟通,帮助客户适应变化。“客户不是神,不可能你推出一项新业务,给他们一纸通知就会做了,所以与新业务推出相配套的就是培训。”
此前,对基差贸易的推广更多是渗透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例如,九三集团充分利用期货及其相关交易工具,在沿海工厂大力推广豆粕、豆油的基差贸易,让更多的饲料厂、终端客户从不了解期货到接受期货,最后形成自己的期货交易理念。
作为老牌国有加工企业,多年来九三集团一直注重内部培训,同时加强与期货行业的交流,与大商所和期货公司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2014年年底,九三集团与南华期货联手开展行业培训,通过举办各类论坛和大型活动,搭建产业与期货行业的交流平台,组织下游客户集中学习期货知识以及基差贸易的相关内容。作为行业“老大哥”,九三集团在基差贸易的推广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下游客户的培训需求很强烈,而且急需更加专业、深入、成体系的培训模式,使其转变观念,真正融入到新的贸易体系中。
另一方面,大商所也在积极寻求市场和产业培育工作新的着力点。多年来,大商所始终支持会员单位通过组织培训和调研,以产业企业开发服务为核心开展市场培育工作,这一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市场活动灵活性和时效性需求。但像压榨行业这样,面临新旧贸易模式更替,新业务迅速发展,急需产业链各个环节迅速“上手”的局面,此前市场培育工作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大商所抓住了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龙头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大商所转变培育方式的着力点不谋而合。张晓杰介绍,九三集团通过申请成为大商所产业培育基地,借力交易所、期货公司的专业优势,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培训平台,既维护了集团下游客户的粘性,共同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让集团对于期货的理解更加深入,进一步推动了集团的经营发展。目前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九三集团涌现出一批期货交易、基差交易、套期保值、企业风控的能手。
2 基差定价推广力度大
对于九三集团来讲,期货市场不仅是一个套保平台,还是原料采购、价格控制、产品销售平台,这其中,离不开企业基差贸易的开展。张晓杰表示,通过基差销售,九三集团提前锁定了市场利润,规避了远期基差走弱的风险,降低了远期现货市场的销售压力。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九三集团实行采购、汇率、期货、销售四大头寸紧密围绕进口大豆压榨利润的管理模式,期货研发部对上下游平衡表持续跟踪,为集团各阶段的操作思路提供逻辑依据;集团各部门、子公司以利润为导向,灵活运用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为企业经营服务。因此,在全国油脂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压榨利润常年亏损的大环境下,九三集团得以稳定生存,且为市场持续不断地输出产品。
而与九三集团成熟的理念和成套的操作体系相比,很多买基差的下游企业,其目的并不是利用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仅仅是为了买便宜货,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饲料企业及贸易商。为使这些企业和集团的合作伙伴尽快提高基差贸易水平,在产业培育基地成立后,九三集团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分别在哈尔滨和广州开展了2期专题培训,邀请国家粮油信息网、南华期货、九三集团的有关专家对大豆基本面、行情和基差应用等进行了深入讲解。同时,九三集团与大商所和期货公司合作,举办了大型培训类活动5次,在长春、铁岭、大连、天津、广西等地举办小型基差培训班十余次,累计培训学员近千人。
张晓杰表示,近年来,在九三集团的努力下,在产业培育基地的进一步推动下,集团客户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基地辐射企业代表、天津和牧众诚饲料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海龙深有感触地说,通过系列培训,学员们提升了对市场信息数据的分析解读能力,交易逻辑感明显增强;了解到压榨厂如何通过管理压榨利润来进行基差销售,如何管理豆粕基差贸易头寸,如何点价,等等,并且提高了风险控制的意识。据了解,目前,天津和牧众诚饲料贸易有限公司以基差采购为主,基差贸易量从此前的30%―50%提高到80%左右。而客户水平的提升和市场融合度的增强反过来又促进了九三集团的经营和发展,2017年,九三集团豆粕销售中的基差贸易占比70%,超过去年同期20个百分点,基差定价推广效果显著。
此外,九三集团及南华期货为所有学员建立了学员档案,方便九三集团专业人员与学员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提高经营水平。与此同时,九三集团与南华期货大力推广的国产大豆“期货+保险”项目,不仅完成了原料采购任务,还为支农惠农提供了现代化金融手段与平台。通过基地学员档案,九三集团和黑龙江大豆协会清晰明了地采集合作社信息并提供后续服务,将合作社划分为大型合作社(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中大型合作社(种植面积在五千亩至万亩之间)、中型合作社(种植面积在一千亩至五千亩之间)和小型合作社(种植面积在一千亩以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社提供不同的电话回访,并建立微信群,有针对性地为每位学员解决适合自己的模式问题,根据合作社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期货套期保值方案,在种好粮的基础上卖好粮。
九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杨宝龙表示,大商所的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等期货品种,与九三集团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是企业开展套期保值、基差销售等业务,实现期现结合、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2000年以来,我国大豆产业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大豆压榨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大量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倒下,很多油脂压榨企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生产、经营和加工阶段,对期货市场认识不足。当前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包括干旱、内涝等,都已有相应的农业保险体系支撑,市场风险则需要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和管理。大商所―九三集团产业培育基地的成立,为相关主体理解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搭建了一个平台,为行业抵御市场风险、增产增收,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 新型贸易模式呼之欲出
随着豆粕期权的上市,期货不再是客户保值点价的唯一工具,豆粕期权与豆粕基差贸易相结合的新型贸易模式呼之欲出,这一客户、油厂、期货公司多方均可受益的新模式值得产业培育基地积极研究、推广。
“我们希望交易所为企业开展该业务提供资源上的帮助,希望期货公司的高级期权交易员来研发这种模式的细节。”张晓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18年,九三集团产业基地将继续加强同大商所和期货公司的紧密合作,充分调动集团资源,由已开发客户到潜力客户,充分发挥基地自身的布局优势和客户渠道优势,继续邀请国内外行业资深讲师为学员们进行培训。“2018年我们会增加培训班的次数,加大培训内容的深度,扩大精英学员的数量,积极研究结合豆粕期权的新型贸易模式,为油脂油料产业链提供一个更加优秀的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共同发展。”
4 两基地“结盟”共促服务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大商所―九三集团产业培育基地与大商所―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产业培育基地,不断增进彼此交流,携手发挥大豆压榨龙头企业及黑龙江大豆主产区的作用,建设期现培训、调研、交流平台,引导和带动大豆生产、经营企业及期货从业人员对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企业利用衍生品市场的能力,目前基地集群效应初现。
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唐启军介绍,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在种植、加工、贸易流通等过程中利用金融手段和资本运作对冲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已成为常态。大豆、豆粕、豆油期货和豆粕期权为实体企业、种粮大户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规避经营风险提供了工具。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在大商所的支持下,在2017年举办了多场培训,上千人直接受益。“我们为黑龙江省的种粮大户和农业合作组织免费发送大豆、玉米现货和期货价格信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唐启军表示,2018年,大商所―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产业培育基地将不局限于种植企业,要把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新工具、新模式有针对性地分享给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建立现代市场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同时,充分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提高现代市场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共促实体经济发展。根据大豆产业的发展态势,持续推动黑龙江大豆产业的发展,继续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将大商所―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产业培育基地打造成黑龙江乃至全国大豆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