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2017年可谓商品期货期权“元年”,据悉目前各期货交易所正在研究扩大商品期权品种。如何看待2018年商品期权的扩容和预期很快推出的原油期货等品种?
许丹良:期货期权品种在2018年将会进一步丰富。目前,国内各家期货交易所正在积极研究扩大商品期权品种,例如上期所对铜期权的准备等,可以预期,中国商品期权品种将进一步丰富。就目前来看,我国商品期权上市虽不到一年,但市场成长较为稳健,从上市初期的限制到逐步放开,再到商品期权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以及一般机构和特殊法人户积极进入市场等,这表示中国期货市场初步具备加快速度往前推进商品期权的基础。
对于原油期货来说,截至2017年底,原油期货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将在恰当时机登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中国版人民币原油期货是我国首个国际化交易的期货品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原油期货上市在引领我国参与原油定价的同时,也将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此外,生猪期货也将推出,为生猪市场提供公开、公平、公正、权威的信息服务和价格参考。生猪期货的上市有助于破解“猪周期”难题,让生猪价格回归市场理性,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铁矿石期货国际化的工作也已经准备完毕;纸浆、不锈钢、天然气期货方面已准备多年,尿素、红枣、咖啡期货方面也有充分准备。
中国证券报:随着商品期货在资产配置领域的地位提升,风险管理者对大宗商品的资产配置也同步提高。怎么评价大宗商品ETF和LOF基金发展?
许丹良:中国是大宗商品消费大国,国内商品期货ETF和LOF基金的前景非常广阔。商品作为一种独立的资产类别,具有抗通胀作用,同时商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与传统类资产的相关性较低,特别是贵金属还有避险功能,这些特性决定了商品期货ETF和LOF基金具有良好的资产配置价值。2018年以来,商品期货ETF和LOF基金发展得比较迅速,虽然当前指数基金仅包括四只黄金ETF、一只白银LOF,但公募基金有几十只基金已经或正在向监管部门报批。可以预期,2018年中国商品指数基金领域可能会有突破性发展。
中国证券报: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当前《期货法》的立法工作正在有序推进,2018年《期货法》立法工作是否会提速?
许丹良:《期货法》作为中国期货期权市场最为重要的法律,其缺位不利于市场国际化发展。《期货法》经过了长期的论证和充分的讨论,多次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中,随着中国期货期权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及服务国民经济与实体经济功能的不断增强,《期货法》推出亟待加速。目前《期货法》已经被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草案的第二版已经完成,当前我国《期货法》立法条件具备,立法时机进一步成熟,《期货法》立法工作有望提速。
中国证券报:资金充足是期货公司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近年来,期货公司上市融资热度不减,缘于与自身的创新发展相匹配。怎么看待期货公司上市融资这一现象?
许丹良:2015年至2016年,国内期货行业掀起了上市融资热潮,通过国内主板上市、挂牌新三板以及赴香港上市等都成为主要渠道。两年内,一大批国内期货公司纷纷上市,开创期货公司上市的新纪元。目前挂牌新三板的期货公司多达16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登陆H股的内地期货公司迄今有鲁证期货和弘业期货。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继续保持交投活跃,国内一批综合服务能力较强、创新业务潜力巨大和发展存在资金缺口的期货公司,将通过境内外不同交易所寻求上市融资,以此来解决公司发展中遇到的资本金不足问题,并进一步满足创新业务快速发展、网点布局全面铺开、金融交叉持牌等需求。据悉,国内一大批期货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革,预计2018年将是期货公司进军A股主板市场实质性突破一年,期货业也将再掀“上市”热潮,同时也为发展壮大我国期货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证券报:在你看来,未来期货公司可以在哪些方面打造新核心竞争力?场外期权市场是否会是下一个蓝海?
许丹良:经过多年发展和经验积累,可以说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已成为期货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期货公司打造新核心竞争力就是如何发展好风险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服务实体企业目前只停留在提供相关研究咨询报告、开户及交易通道等经纪业务服务,而风险管理子公司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仓单质押、合作套保等丰富服务内容,因此,服务实体经济只能落地在风险管理子公司平台。
只有加大对期货公司及风险管理子公司的持续、大量投入,以及制定期货监管与时俱进的期货风险管理业务及风险管理子公司相关的配套政策,才能真正推动期货风险管理业务发展和促进打造新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2018年是期货公司经纪业务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大部分期货公司将向投资者提供商品期货与期权、金融期货与期权的通道、财富管理、风险管理和咨询业务,单一期货期权经纪业务将逐渐向综合型经纪业务转型。
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期权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三大期货交易所都对场外期权的发展进行了投入,通过开展仓单交易、场外期权、仓单互换、基差等交易业务,实现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结合、互动,实现产业链资源的有机整合,推动仓单串换、现货报价、现货做市商、场外期权、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保险等业务。可以说,在场内期权尚未正式推出的阶段,场外期权恰当地补充了市场空缺,借场外期权管理风险,为实体企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