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原油期货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时间:2018-01-22 15:53:11

摘要:

在煤炭行业债务整体均呈现“规模下降、资质提升”、盈利整体改善的背景下,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煤炭发债企业内部的分化。我们提供两种分化的视角,(1)依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制定了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整体路线图,优选“推进建设”区域的煤炭企业,规避“关闭退出”区域的煤炭企业。(2)关注不同煤炭企业的非煤业务板块,非煤业务的亏损可能会拖累煤炭板块的复苏,从而阻碍公司盈利的步伐。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作为产能过剩的代表性行业之一,煤炭行业的债务状况一直备受债券市场关注。在经历了2015年行业低谷,2016年国发〔2016〕7号文拉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276个工作日”限产措施,以及一系列安全环保督查之后,煤炭发债主体有何变化?内部呈现什么新的特征?是当前时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1. 企业数量和存续规模

作为发债企业整体信用资质的反映指标,我们统计了2014年至2017年煤炭发债企业的评级分布情况。从发债企业数量来看,2014年以来,煤炭发债企业的数量基本在90家左右,并在2015年后呈逐年减少的态势。从主体评级分布来看,煤炭发债企业的信用资质在2015年降至低谷,AA评级的发债主体占比最高,达到34.04%;2016年较2015年微弱改善,AA评级的发债主体占比小幅降至32.58%;2017年,煤炭发债主体的信用资质明显提升,30.12%的煤炭发债主体达到AAA评级。

从债券余额来看,煤炭债的存量债券规模大幅递减,从2014年超过17000亿,到2017年月7600亿,降幅超过55%。但是存量债券中,高评级债券的占比明显提升,AAA评级占比从2014年79.33%提升至2017年83.30%。从债券余额来看,煤炭债的存量债券规模大幅递减,从2014年超过17000亿,到2017年月7600亿,降幅超过55%。但是存量债券中,高评级债券的占比明显提升,AAA评级占比从2014年79.33%提升至2017年83.30%。

因此,不管是发债企业数量,还是存量债券余额,整体均呈现“规模下降、资质提升”的趋势。

2. 行业整体盈利改善

根据申万行业二级分类,截至1月18日,共有80个发债主体属于“煤炭开采”行业,涉及456只个券(短融、中票、公司债、企业债、定向工具)。我们将以这些主体为样本,跟踪其财务状况,观察煤炭行业近年来的演进特征。

煤炭行业平均营业收入自2014年起开始下滑,2014年同比下滑6.88%,2015年进一步恶化,同比下滑22.03%。2016年下半年以来,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推进的影响,煤炭价格大幅反弹,行业盈利能力逐步回升,2016年平均营业收入较上年小幅增长1.07%,2017年三季度,盈利状况进一步改善,同比增幅扩大至47.20%。从绝对水平来看,2017年三季度煤炭行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为522.18亿元,较2015年和2016年已有显著提升,但是仍未回到2014年550.51亿元的水平。

煤炭企业平均毛利润的弹性明显高于平均营业收入。在经历了2012至2015年连续同比下滑之后,2016年平均毛利润同比增长44.30%,2017年三季度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至80.35%。从绝对水平来看,2017年三季度煤炭行业的平均毛利润为79.81亿元,已经超过了2013年71.41亿元的水平。

煤炭企业毛利润的价格弹性显著高于营业收入的价格弹性,主要原因在于大量煤炭企业除正常的煤炭生产之外,还从事煤炭的贸易业务,贸易占收入的比重较大,同时毛利率很低,导致煤炭价格回升对整体收入的拉动相对有限。

从盈利空间来看,煤炭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在2015年前逐年下滑,到2015年达到最低值16.74%,此后逐年回升;同时,煤炭行业的期间费用率呈现相反的走势,在2015年前逐年递增,到2015年达到最高值18.68%,此后逐年下降。销售毛利率的回暖叠加期间费用率的下降,煤炭行业的盈利空间逐步打开,从2015年-1.94%上升至2017年三季度11.44%。

煤炭行业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也呈现大幅回升,2017年三季度煤炭行业的平均营业利润和平均净利润分别达到42.02亿元和31.50亿元,均超过了2013年时的水平,尚未恢复至2012年。煤炭行业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也呈现大幅回升,2017年三季度煤炭行业的平均营业利润和平均净利润分别达到42.02亿元和31.50亿元,均超过了2013年时的水平,尚未恢复至2012年。

行业净利润亏损面在2015年达到历史峰值,在2015年发布年报的76家企业中,净利润亏损的有51家,占比达到前所未有的67.11%。此后随着行业景气度回升,亏损面迅速下滑,2016年净利润亏损的企业降至24家,占比达到31.58%。2017年三季度,仅5家企业净利润仍未扭亏,亏损面进一步下降至8.93%。换一个角度来说,在煤炭行业整体盈利回暖的背景下,不同企业盈利复苏的进度呈现分化。

3. 行业内部呈现分化

根据上文中煤炭发债企业盈利情况和亏损面的演变,剔除24家尚未发布2017年三季报的主体,我们将剩余56家煤炭发债企业分成四组:

第一组: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持续为正。这部分企业即便在行业最困难的2015年,仍能维持盈利,属于煤炭行业信用资质最好的企业,归为第一梯队,共有13家;

第二组:2015年净利润为负,2016年和2017年三季度净利润为正。这部分企业在行业最困难的2015年呈现亏损,但是在2016年供给侧改革推动下,第一批实现扭亏,归为第二梯队,共有24家;

第三组:2015年、2016年净利润为负,2017年三季度净利润为正。这部分企业在2015年和供给侧改革元年2016年尚未实现盈利,直至2017年三季度才扭亏成功,属于第二批扭亏的企业,归为第三梯队,共有15家;

第四组:2015年至2017年三季度尚未扭亏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在煤炭行业整体回暖的背景下,仍未走出亏损泥潭,归为第四梯队,共有4家。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纵观上表中煤炭发债企业的分类,我们注意到以下几点特征:

(1)关注区域分化。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制定了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整体路线图。根据规划,东部的煤炭企业将继续保持区位优势,由于下游市场需求较好,市场化去产能存在一定难度;西部的煤炭企业生产成本优势明显,优质产能仍将进一步集中;中部、东北、西南以及非煤炭生产基地的部分煤炭企业的开采条件差、生产成本高、资源接近枯竭,将面临被迫关停和整顿的压力。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结合上述去产能路线图,我们注意到,第四组的4家煤炭企业中安源煤业(600397,股吧)、江西能源均位于江西省,属于规划中“关闭退出”的区域;同煤集团位于晋北煤炭基地,属于规划中“控制规模”的区域;义煤集团位于河南省,属于规划中“降低规模”的区域。因此,不难发现,煤炭企业的盈利状况随不同的区域位置呈现分化,一般而言,优选“推进建设”区域的煤炭企业,规避“关闭退出”区域的煤炭企业。

(2)关注非煤业务。

我们以阳煤集团为例(申万行业分类将阳煤集团划为综合行业,因此未显示在分组中),探讨非煤业务板块对企业盈利分化的影响。阳煤集团位于晋东煤炭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无烟煤产量居全国首位。非煤业务主要是煤化工,产品包括化肥和精细化工,由于尿素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大幅下行,精细化工主要产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售价倒挂。此外,电解铝板块也长期处于成本售价倒挂的状态。

从评级报告披露的营业收入和毛利润来看,2017年前三季度,煤炭板块占阳煤集团营业收入的18.72%,却贡献了73.17%的毛利润;相比之下,化工板块占营业收入的38.39%,仅贡献了11.44%的毛利润。

从净利润来看,2015年、2016年,阳煤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6.88亿元、-7.85亿元,直至在2017年三季度艰难亏损,微利0.31亿元。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3. 主体评级调整特征

我们对煤炭行业2017年的评级调整情况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归纳整理了评级调整的主要原因。在85家主体中,2017年主体评级下调的企业主要有7家,主体评级上调的企业主要有24家。

对比评级下调和评级上调的原因,我们注意到,除财务因素(盈利能力、现金流、偿债压力)之外,评级机构也重点关注了煤炭企业的区位分化和业务板块的分化。这与我们上文中提及的观点相互印证。 对比评级下调和评级上调的原因,我们注意到,除财务因素(盈利能力、现金流、偿债压力)之外,评级机构也重点关注了煤炭企业的区位分化和业务板块的分化。这与我们上文中提及的观点相互印证。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煤炭行业债务整体均呈现“规模下降、资质提升”、盈利整体改善的背景下,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煤炭发债企业内部的分化。我们提供两种分化的视角,(1)依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制定了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整体路线图,优选“推进建设”区域的煤炭企业,规避“关闭退出”区域的煤炭企业。(2)关注不同煤炭企业的非煤业务板块,非煤业务的亏损可能会拖累煤炭板块的复苏,从而阻碍公司盈利的步伐。

信用评级调整回顾

本周没有发行人及其发行债券发生跟踪评级调整。

主体评级调整超过一级的主体:无。

一级市场

1. 发行规模

本周非金融企业短融、中票、企业债和公司债合计发行约1201亿元,总发行量较上周大幅上涨,偿还规模约863亿元,净融资额约338亿元;其中,城投债(中债标准)发行245亿元,偿还规模约337亿元,净融资额约-92亿元。

信用债的单周发行量大幅上升,净融资额大幅上升。短融发行量较上周大幅上升,总偿还量较上周持平,净融资额大幅上升,中票发行量较上周大幅上升,总偿还量较上周大幅上降,净融资额持平,公司债发行量较上周大幅上升,总偿还量小幅上升,净融资额小幅上升,企业债发行量较上周小幅上升,总偿还量持平,净融资额持平。

具体来看,一般短融和超短融发行776.6亿元,偿还440.17亿元,净融资额336.5亿元;中票发行257.1亿元,偿还192亿元,净融资额65.1亿元。具体来看,一般短融和超短融发行776.6亿元,偿还440.17亿元,净融资额336.5亿元;中票发行257.1亿元,偿还192亿元,净融资额65.1亿元。

上周企业债合计发行10亿元,偿还100.357亿元,净融资额-90.35亿元;公司债合计发行157.5亿元,偿还131.02亿元,净融资额26.48亿元。上周企业债合计发行10亿元,偿还100.357亿元,净融资额-90.35亿元;公司债合计发行157.5亿元,偿还131.02亿元,净融资额26.48亿元。

2. 发行利率

从发行利率来看,交易商协会公布的发行指导利率整体上升,各等级变动幅度在0-6BP。具体来看,1年期各等级变4-6BP;3年期各等级变动4-5BP;5年期各等级变动4-6BP;7年期各等级变动2-5BP;10年期及以上各等级变动1-3BP。

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

银行间和交易所信用债合计成交3220.41亿元,总成交量相比前期有所上升。分类别看,银行间短融、中票和企业债分别成交1238.28亿元、1344.97亿元、388.51亿元,交易所公司债和企业债分别成交238.51亿元和10.14亿元。

1. 银行间市场

利率品现券收益率涨跌不一;信用利差整体变动不一;各类信用债收益率涨跌不一。

利率品现券收益率涨跌不一。具体来看,国债收益率曲线1年期下行2BP至3.56%水平,3年期上行1BP至3.67%水平,5年期上行2BP至3.88%水平,7年期上行1BP至3.9%水平,10年期上行5BP至3.98%水平。国开债收益率曲线1年期下行2BP至4.35%水平,3年期上行9BP至4.92%水平,5年期上行9BP至5.06%水平,7年期上行6BP至5.12%水平,10年期上行13BP至5.13%水平。

各类信用债收益率涨跌不一。具体来看,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1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下行0-0BP,3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下行-2--1BP,5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下行0-0BP;企业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下行-2--1BP,5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下行0-0BP,7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2-2BP;城投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4-7BP,5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1-3BP,7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3-3BP。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信用利差整体变动不一。具体来看,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1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3-3BP,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缩小-3--2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缩小-2--2BP;企业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缩小-3--2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缩小-2--2BP,7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1BP;城投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3-6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变动-1-1BP,7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1BP。 信用利差整体变动不一。具体来看,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1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3-3BP,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缩小-3--2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缩小-2--2BP;企业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缩小-3--2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缩小-2--2BP,7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1BP;城投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3-6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变动-1-1BP,7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1BP。

各类信用等级利差变化较小。具体来看,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1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缩小0-0BP,3年期等级利差扩大0-1BP,5年期等级利差缩小0-0BP;企业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扩大0-1BP,5年期等级利差缩小0-0BP,7年期等级利差缩小0-0BP;城投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变动-1-2BP,5年期等级利差扩大0-2BP,7年期等级利差缩小0-0BP。 各类信用等级利差变化较小。具体来看,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1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缩小0-0BP,3年期等级利差扩大0-1BP,5年期等级利差缩小0-0BP;企业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扩大0-1BP,5年期等级利差缩小0-0BP,7年期等级利差缩小0-0BP;城投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变动-1-2BP,5年期等级利差扩大0-2BP,7年期等级利差缩小0-0BP。

2. 交易所市场

交易所公司债市场和企业债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企业债上涨家数小于下跌家数,公司债上涨家数小于下跌家数;总的来看企业债净价上涨223只,净价下跌318只;公司债净价上涨86只,净价下跌124只。

附录

附录

风险提示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风险提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超预期,环保限产政策,宏观经济失速下滑

煤炭主体如何演进与分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固收彬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上一篇:沙特敦促维持合作至2018年之后 但“减产不是唯一方式”
  • 下一篇:能源大佬:油价在高位维持不了太久,50多美元才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