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期货消息 日前,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支持、南华期货与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以下简称“阳光农险”)联合开展的“赵光农场大豆收入险试点” 项目完成理赔247万元。本项目是2017年大商所支持的9个收入险试点项目之一,并引入龙头企业九三粮油工业集团,采用基差采购的模式助力农民售粮,更全面的解决了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
记者获悉,本试点项目承保面积约3.75万亩,为黑龙江省赵光农场、襄河农场6000吨大豆提供了种植收入保障,投保农户201户,亩产保额544元。保险到期后经过测产并核算,除赵光农场第四管理区因未受灾害、产值稳定,未触发理赔条件外,其余投保地区均因受到灾害或价格不同程度下跌的影响触发理赔,理赔金额总计247万元。
在24日举行的理赔活动中,大商所副总经理朱丽红表示,大商所起步于大豆、玉米等农产品(000061,股吧),与农业及黑龙江地区有着不解之缘。多年来,大商所持续关注中国农业发展,不断探索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新模式。自2015年支持推出首单以大商所期货价格为标的的价格保险以来,大商所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规模,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17年,大商所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32个,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截至目前,已有28个实现理赔,理赔金额超过4000万。
记者了解到,2017年“保险+期货”模式有很多重要创新,一是开展了收入险试点,为农民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二是引入大型企业集团,结合基差贸易,打通销售渠道;三是引入商业银行,向有融资需求的农户发放贷款;四是很多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试点的价值和意义,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朱丽红指出,这次赵光农场大豆收入险试点项目模式与美国目前运作的成熟模式基本一致,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希望设计和参与该试点的各主体能够继续引领我国“保险+期货”试点创新的步伐,在东北主产区探索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更好思路和方法。
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指出,“保险+期货”模式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索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有效提高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今年赵光农场试点项目中,不但创新试行了产量与价格相结合的收入保险,还引入龙头企业九三集团,探索大豆基差采购的新型粮食购销模式,保障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农户、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多方共赢。”他说。
“2017年,九三集团参与了‘保险+期货’赵光农场大豆收入险试点项目,开创了生产加工企业利用基差采购原材料大豆的新局面,在探索大豆基差采购的新型粮食购销模式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理博表示,目前,九三集团70%以上的豆粕贸易和近50%左右的散油贸易均已采用基差销售模式,在采购端推行基差贸易模式,在保障农户利益、助力农户销售粮食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锁定货源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他认为,“保险+期货”模式充分发挥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提高了我国农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为支农惠农提供了现代化金融手段。引入大型企业集团,有针对性的为产业链上、中、下游主体建立了现代市场新型合作关系,将成为新时代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模式。
赵光农场场长王宏忠谈及今年的试点时表示,今年农户投保收入险,相比以往投保的产量险没有多交1分钱,最终获得赔付比投保产量险多了100多万元,实实在在的让农户得到了实惠。“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国有近8亿农民,给农民一个根本性的保障,中国农业才能发展,中国的根基才能牢固。‘保险+期货’是广大农民的福音,是在为中国农业做贡献。”他感慨道。
赵光农场第九管理区职工李月刚也告诉记者“从传统产量险升级到收入险,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种地什么都不用担心,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大豆市场行情不好,都没事,因为有收入险给我托底,赔了保险公司给我兜着,有这样的好保险,农民种地就真的有了保证。同时,通过基差点价将粮食销售给九三集团,比卖给普通粮贩每斤多收入了好几分钱,可以说得到了双重实惠。”
记者在理赔活动中了解到,接下来大商所将持续加强“保险+期货”的支持力度,并在认真听取市场意见和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合约规则制度。一是重新定位基于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合约标准,完善交割制度,真正体现我国国产大豆的内在价值,为产业企业交割提供更多便利,努力建设成为全球非转基因大豆的定价中心。二是加强玉米、大豆期权的研究和上市推进工作,为“保险+期货”的对冲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降低保费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