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原油期货

销售不畅 苹果价格恐继续下跌

时间:2018-01-26 14:56:54

可用包括建仓空单在内的四招化解风险

苹果期货的推出,将显著提高苹果产业的标准化、信息化、信用化、金融化水平,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产业主体管理经营风险,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

苹果产业标准化、信息化不足

当前,苹果种植以散户为主,标准化程度差,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能在期货上交割的产量占红富士总产量的20%―35%。优果率低是苹果生产中的最大短板。此外,产后处理基本处于一盘散沙阶段:不分选、弱分选、故意串级分选比比皆是,市场报价混乱,苹果流通成本极高,形成多层中间环节,制约了产业市场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导致苹果产业小、散、乱。目前,水果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非常少,与我国苹果产值2000多亿元、水果产值上万亿元的规模不相称。

期货基准品成为新的现货流通标准和价格标杆。苹果期货选择了全国产量最大、代表性最强的红富士作为基准品,并在国标基础上修订了一级品要求。各主产区的苹果经过挑选都有能满足交割的物品。今年,新苹果上市时,部分企业会以期货标准进行收购,水果专卖店、大型超市也可能按照期货标准采购和定价。若真如此,则将提高水果产销的标准化程度,促进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和流通方式的优化。

期货以散果为主的交割方式有利于苹果存储方式的改进。陕西、山西主产区的苹果集中上市时,很多果农会将苹果堆放在地头和家里,等待客商上门收购,堆放时间通常是半个月。这些苹果未及时进入冷库,降低了果实品质。另外,入库时,批发商虽然会分拣分级,但多数情况下是纸箱入库。烟台地区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果农采摘后先行分级,卖给客商或代办时再次分级,苹果采摘后三天内一般都会进入冷库,且以散果入库为主,出库后再包装。散果入库具有规模效益,成本低,对苹果品质的损耗小。期货交割主要是散果交割,有利于散果出入库方式的推广。

苹果贸易标准化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苹果售价计算公式繁杂:苹果售价=收购价+果农经纪人的手续费+冷藏费+出库挑选人工费+装箱包装费+从产地到批发市场的运费+批发商批发成本(质量损耗、门面租金、人工费等)+批发商的利润+零售商的销售成本与损耗+零售商利润。中间环节多,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产地便宜得卖不掉,销地贵得买不起”现象。苹果期货的推出,使生产成本、流通成本的信息透明化,降低了不合理费用,减少了中间环节。

总的来说,苹果期货的规则设计体现了优质优价原则,有利于提升果园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苹果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

国内新型种植模式还未普及

主流乔化栽培的红富士生产周期长,3―4年开花,5―6年挂果,7―8年丰产,对果园管理的要求很高,适合小农户精细管理,不适合规模化生产。

规模化种植的人工成本较高。以10年树龄、亩产6000斤的成熟果园为例,全年的用工量约为30个工/亩,平均工资在120―150元/天,套袋时的工资更是提升至240元/天,每年的人工投入约4000元/亩,500亩的人工成本就是200万元/年。在没有机械化替代人工的时候,随着产量的增加,用工量还会进一步提升,并且人工工资逐年上涨。再加上土地成本、水利设施费用、道路等基础设施费用、机械费用,可以说,传统果园的规模化经营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

与传统的乔化种植模式注重长枝干不同,新型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注重长果实,能够省肥60%、省水70%、省地80%、省人力90%,适合规模化生产。不过,伐掉正在丰产的果树而采用新的栽培方式再次种植,存在较大风险。矮化模式在欧美国家已经发展成熟,种植面积超过80%,而我国的普及率还不到1%。

期货具有远期价格指导、风险管理功能,规模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利用这一工具,能够合理安排种植规模、销售进度。例如,运用“订单+保险+期货”模式,稳定收益,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苹果产业进入了“有保险、有期货、有数据、有信用”的新时代。

现货市场表现不佳

2017/2018年度,苹果产业创造了多宗“最”:收购难度最大、收购时间最长、收购价格最高、收购主体最多、收购质量最差、包装次品率最高、山东苹果入库存货最少、销售进度最慢、销售价格最乱、贸易经营最难。

苹果市场表现不佳,主要原因是价格高,销售就少;质量差,竞争力就小;鲜苹果出口受阻,内销压力大等。笔者对春节前后的销售建议是早出货。如果春节期间销售不理想,那么就要抓住清明前后的机会,惜售并不可取。

天气影响性、生产周期性、非消费必需品性导致苹果价格波动较大,苹果流通企业、储存企业经营收益的波动也较大,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部门的支持。苹果收购和批发都是现金交易,收购时资金快速流出,而销售时间长且分散,回笼资金缓慢,这制约了产业企业规模化的提升。苹果期货的推出,在苹果产业和资本市场之间搭建了桥梁,引入资本力量,形成新的定价机制,价格风险转移更加多样化。贸易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套保、套利,稳定经营利润;加工企业可以利用期货点价,控制原料成本。由于期货具有高杠杆、强流动性的特点,产业企业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加快库存流转速度。

没有期货,苹果产业企业只能采用加快出货的方式来规避后市价格下跌,而现在,有了更多的化解风险的办法。

其一, 签订远期合约。冷库可与采购者商定远期订单的价格,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加减一个固定值。因为期货有远期价格,现在就能确定现货远期订单的价格,进而锁定收益。

其二,在期货盘面做空。已经存货的冷库或者贸易商,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在期货上卖出同等数量的苹果,进行杠杆操作,期货上的收益能够弥补现货价格下跌的损失。

其三,买入看跌期权。期权类似保险,费用有限,但能有效规避大幅下跌风险。例如,鲁证期货风险管理公司目前的看跌期权费在200元/吨左右,当现货价格下跌后,购买者获得价差收益,而当现货价格上涨时,购买者仅仅损失期权费而不会产生更大的亏损。如果认为“保费”过高,那么可以卖出看涨期权,获得一定费用。经过分析市场供需状况,笔者认为,后市期货价格超过8500元/吨以上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建议产业企业卖出看涨期权,虽然放弃了8500元/吨以上的价差收益,但能获得一定的期权费,相当于对库存进行增值。

其四,注册、出售仓单。将库存生成仓单,再将仓单卖出、转让、抵押,提高流动性,获得流动资金。由于4月1日才能注册仓单,产业企业现在可以将交割品现货卖给专业投资公司。由于期货价格具有权威性,金融机构能够以此来确定苹果价值范围,进而给予苹果产业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

整体上,苹果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能够实现获得更多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稳健经营、做大做强的目的。未来,苹果定价将以期货为基准,流通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龙头企业会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烟台冠果)

  • 上一篇:外部支撑效应难改其自身弱势 菜粕短期整理为主
  • 下一篇:高盛:美国对铝制品征收关税的可能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