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第一财经网(博客,微博)”,作者为王玉凤。
香港人李玲(化名)对在深圳生活的便利性颇有不可思议的感觉。
喜欢叫外卖的她惊奇地发现,即便外面刮风下雨在家都可以叫到美食,而香港很多都是要到店自取的。上班路上,在街头小贩那儿买根玉米都可以微信支付。同时,移动金融发展迅速,手机银行等电子转账既方便快捷又安全可靠。
再加上内地发达的快递物流和相似的气候环境,感受到种种的便利与快捷的李玲不知不觉在深圳工作了三年,还带着两个孩子搬到了这里。
近年来,深港两地的联系日益密切。不过仍主要停留在探亲访友和休闲娱乐层面,跨境公干和上班的人数虽然总体上在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
深圳福田口岸。资料图摄影/王恺而面对世界第四大湾区建设的美好前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已经形成并且发展提上日程的背景下,如何鼓励更多香港年轻人来内地尤其是深圳就业,促进大湾区内人才流动,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重要命题。
更大的生活和就业空间
目前,粤港还未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要素自由流动,而“人”的率先流动可能会带动“物”和“资金”在大湾区内的流动。即便是从实际因素考虑,来内地工作也有助于香港年轻人降低生活成本,增加就业机会。
在这些方面,深圳的优势不言自明。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15年公布的调查数据,全港共有86400间 房。 房居民有近20万人,大部分是青年至中年的低学历人士。多数人租住的主要原因是租金便宜,每月平均租金3800港元。但是若以 房住户入息中位数为11800港元计算,交租后每月生活费便只剩下约800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