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5月以来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超市场预期。尤其8月以来,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均出现明显升值,方正证券(601901,股吧)发表研报指出,该现象已经很难简单的用美元走弱来解释,这可能反应了国内经济新周期的基本面因素。
美元大幅走弱是人民币升值的外因
2016年下半年受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特朗普新政预期、美联储加息预期、市场担心欧洲大选黑天鹅等影响,美元指数大幅走强。但是自2017年初以来,特朗普新政阻力重重。
而且,欧洲经济超预期引发欧元走强。民粹主义退潮法国,法国大选有惊无险。经过负利率、QE和结构调整,欧洲经济走出低谷、走向复苏,PMI指数持续创出新高。欧元区8月制造业PMI终值57.4%,创2011年4月以来新高。欧央行公布利率决议,维持三大利率不变。受此影响,欧元大幅走强。在美元指数构成中,欧元占比高达57.6%,欧元相对走强更强化了美元走弱。
在特朗普新政低于预期和欧洲经济超预期的影响下,美元指数从年初的103.8大幅贬值至9月11日的91.8。美元指数的大幅贬值,导致非美货币相对美元纷纷升值。
人民币不仅对美元升值,而且对一篮子货币全面升值
此轮人民币升值并非只对美元升值,兑一篮子货币同样出现了强劲的升值,因此其不能简单的用人民币“补涨”来解释,这是5月份人民币跟随非美货币“补涨”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8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到3.1%,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亦由7月31日的92.75上升到9月1日的94.42,上升幅度达到1.8%。人民币兑欧元、日元、英镑等非美货币分别升值2.3%、2.6%和5.0%,兑其他主要货币亦有不同幅度升值。
人民币兑美元和CFETS双双升值8月以来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变动此轮升值的主导力量是市场而非定价机制与5月不同,8月以来的人民币升值主要反映的是市场因素而非定价机制的作用。而在离岸市场上,人民币远期的贬值预期也逐渐趋稳。5月汇率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中间价连续下调,市场价被动跟随中间价下行,且下行速度较中间价慢,而8月以来,即期汇率下行加快,而中间价调整反而显得更加迟缓,反映市场因素在此轮人民币升值中成为主导力量,而非定价机制。
另外一方面离岸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1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亦大幅下行,其隐含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达到2015年8月以来的高位。市场力量主导8月以来汇率下行离岸市场贬值预期趋稳中国经济新周期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内因经过六年多经济调整和市场出清,叠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上。新周期的核心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
近期经济和市场正按照新周期的逻辑演绎:外需复苏、产能出清、商品PPI大涨、企业盈利大幅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股市结构性牛市、人民币汇率走强、长端利率上升。
历史上,在美元贬值的环境中,人民币既可能跟随贬值、也可能走强,选择弱锚还是强锚取决国内经济基本面。年初以来美元走弱,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是由经济新周期决定的。螺纹钢价格大涨经常账户维持顺差图资本账户逆差扭转银行和企业部门的集中结汇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升值2016年以来,在联储加息推动强势美元的预期之下,国内企业部门开始增加美元负债。商业银行也通过大规模发行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美元债提高自身资本充足率,以满足银监会要求的2018年底前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自2016年7月以来,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和外汇贷款分别由6454亿美元和7799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7月的7946亿美元和8379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和7.4%。而从外管局口径的外债数据来看,自2016年3月以来,我国外债总头寸由1.36万亿美元上升至1.44万亿美元,增加733亿美元,其中金融机构负债增加规模由3799亿美元上升至6795亿美元,增加1214亿美元,为主要贡献来源,而中央银行外债下降493亿元,为主要拖累项。
此前人民币的趋势性贬值使得企业和银行都迟迟不愿意结汇。随着5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稳,大行开始主动结汇,伴随着人民币持续走强,企业部门结汇为避免手中美元贬值,结汇意愿不断增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走强。企业美元存款和美元贷款迅速增加各部门外债情况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有助于汇率的稳定货币国际化程度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向世界展现了更大影响力,相应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表现出在规模上和份额上大幅上升。
人民币被纳入SDR篮子货币后,开始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依据IMF公布的2016年4季度全球外汇储备报告,人民币首次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币规模为84.51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1.07%,位列第七位。
人民币国际支付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0.5%水平逐年稳步提升,2017年7月达到2%。人民币份额占比较主要支付货币美元、欧元、英镑等仍有较大差距,但2012至2017年间,人民币全球货币排名从第35位跃升至第5位,以此态势稳步发展,未来,人民币有潜力成为国际支付的重要工具。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国际支付:人民币话语权提升人民币汇率展望:短期内双向波动、大幅升贬空间均不大,中期有升值基础从短期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符合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从内部看,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上,但尚未形成明显复苏的态势。从外部看,特朗普新政低于预期,但并未阻碍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
近期央行释放信号,不愿人民币短期继续大幅升值。中国央行9月11日表示,已将外汇风险准备金征收比例降为零,并取消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准备金的穿透式管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表示,这两项政策都是在前两年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资本流动呈现一定顺周期性的背景下出台的宏观审慎管理措施,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上述两项政策有必要进行调整。
从中期看,方正证券判断人民币有升值基础:一是中国经济新周期将持续提升企业盈利、股市结构性牛市以及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二是经过增速换挡,中国经济正处在L型的一横,未来潜在增长率在5%-6%之间,仍大幅高于美国的2%左右,宏观资产回报率在全球仍然较高;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传统行业通过去产能提升规模经济,新兴行业通过创新发展孕育新增长点,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四是政策通过房地产去库存、地方债务置换、传统行业去产能等化解重大潜在风险点。汇率虽然短期可能受到部分因素干扰而与基本面有所偏离,但在中长期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因此人民币汇率前景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前景。未来中国经济改革仍任重道远:通过减税和打破玻璃门放活新兴产业,通过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财政整顿建立财经纪律,在金融稳杠杆的过程中完善金融监管,为了平滑改革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阵痛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