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王雅媛港股圈”微信公众号,作者为“JAY”。
世界是凌乱的,可即便如此,仍然无法阻挡人们内心对美好的向往。如果遇到那个完美的TA,给你一个说“I do”的机会,你愿意吗?
投资者买股票的时候,通常会在意价格,希望能买便宜几个百分点。对于大多数股票而言,这个策略是合理的,因为更低的成本价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边际,以及更高的预期回报率。便宜 ―― 总是抵御未知风险的有效手段。
但是,如果投资者从一开始就知道一只股票会在未来几年里上涨5倍、10倍,那么为了区区一点点价格折扣而冒着踏空的风险就是愚蠢的。
假如:你2009年就事先知道银河娱乐(0027.HK)会在2014年涨到80港币/股,那你何必纠结是在2.5港币买(大约8倍PE),还是在3港币(大约10倍PE)买的呢?
所以,巴菲特说:“我们宁可用一般的价格买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也不愿意用非同一般的便宜价格买入一家一般的公司。”巴菲特虽然抠门儿,却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
巴菲特还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如果你有幸找到了,还硬着头皮加了几倍杠杆,比如2001年在中国的京沪首付2成、贷款8成买了一套房,那就真的爽歪歪了。
管他当时是3000元/平,还是5000元/平,当你在2017年的今天回头来看,其实没多少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知道哪只股票会涨5倍、10倍,是你命中注定的,你会对TA说“I do”,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I did”,也不是perhaps or maybe呢?
虽然,这方面的预测不是我的专长,可我也会时不时的“黄鼠狼挑门帘儿 ―― 露那么一小手儿”。
在中国市场挑十倍牛股
自上而下的选股方式,最神奇的地方就是隔山打牛,并非一般阅历所能及,一旦掌握,就如同安装了上帝之眼。这种方法其实是站在未来的角度,往当下进行合理的倒推,可以避免普通投资者最常犯的错误: “用后视镜去预测未来”。
我第一次发觉这个规律,是在几年以前读了一篇统计报道,里边列举了过去几十年里,美国股市内生增长率最高的20家公司,这些公司可以连续几十年以“每10年翻10倍”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这20家公司里,我发现超过一半的公司,比如:烟草公司、酒业公司、可口可乐、箭牌口香糖、生产麦片的、生产婴儿食品的……它们都可以用一句非常直白的话来概括:有品牌的、跟嘴有关的消费类公司。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70年代的美国人,你需要做的投资很简单:长期定投“一篮子”食品、饮料、烟草、酒业的龙头公司。
你不需要太在意估值,不需要读年报,不需要仔细了解每一家公司近期经营状况的优劣,只需要不停地买买买,然后一直持有,就可以了。
其实,这事儿没有我说的那么简单。因为你在中国复制同样的策略恐怕是无效的,至少不如在美国那么有效。
首先,中国的烟草公司不在证券市场上市,你买不到。
另外,中国在食品领域并没有美国那么强的优势,可能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法治水平无法维系高水平的食品安全,或是因为中国本土缺乏高品质、低价格的农产品(000061,股吧)原料。
总之,你用这种策略虽然也能找到诸如贵州茅台(600519,股吧)(600519.SH)、云南白药(000538,股吧)(000538.SZ)、千禾味业(603027.SH)之类的符合标准的投资对象,但是你无法找到像美国那么多,而且价格又比美国当年的同类标的贵出不少。
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在食品行业并没有美国那么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你何必非得复制美国呢?复制韩国也行啊。
韩国人和我们中国人很相似,都喜欢热闹的大城市,都喜欢炒房,都得被高考虐,都死要面子,都喜欢拍50集以上的电视剧,无论南北都喜欢P图……
从产业竞争力去分析,中、日、韩等东亚国家在很多行业有着几乎相同的经济学比较优势,因为我们有着相近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和价值观。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处于相似的纬度和地理环境,因而有着相似的自然资源禀赋,历经千百年的基因筛选,筚路蓝缕,适者生存,进化至此。但是,你不需要知道这么多why,你只需要知道how就行了。
任泽平大拿在2年前发表过一篇文章,里边列举了韩国自1997年到2013年以来跑赢大市的行业名单,一共8个字:汽车、电子、证券、保险。然后,这8个字的答案,又引出了16个字的问题:哪些汽车?哪些电子?哪些证券?哪些保险?
首先,上述每一个行业,都有一堆公司等着我,我根本不知道该买哪一家。其次,即使是汽车、电子,里边也有很多细分种类。生产汽车零部件的算汽车行业吗?生产计算器、或者电子字典的算电子行业吗?
2016年以来的这一轮港股牛市,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
看着敏实集团(425.HK),耐世特(1316.HK),我知道生产汽车零部件的算汽车股。看着丘钛科技(1478.HK),舜宇光学科技(2382.HK),我知道生产手机零部件的也算电子股。
另外,还有吉利汽车(175.HK)、华晨中国(1114.HK),也在用它们凌厉的走势验证着这一思路的有效性,并为下一轮周期的到来,做出更准确的定位去提供研究的素材。至于有哪些具体的规律?我可不想剥夺大家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当你解决了买哪个行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买哪家公司的问题。然后,需要做的事情就十分简单了,就像一些人买腾讯控股(700.HK)那样:每一次较大幅度的回调都可能是买入的机会。
教育行业存有孕育十倍股的土壤
是否存在韩国没有比较优势,而中国却拥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呢?
韩国和中国虽然相似,但是毕竟经济规模比中国小,有些行业可能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或者达不到上市的门槛。但在中国,这些行业不仅会出现在IPO的名单里,而且会群体性地脱颖而出。
今年9月3日,看到媛姐写了一篇《 民生教育(1569.HK)丨 外资看不懂的“金矿股”会在深港通下滚烫发亮吗? 》,里面详细分析了民生教育。我读完文章后,当即做出了买入的决定。
原因很简单:这只股票我已经盯了一个月了。虽然,我每天上班只有10分钟左右的业余时间看股票,但是我每天一定会拿出5分钟去琢磨这只股票。我只是在等待,等待我信任的那些人里能有一个人验证我的投资逻辑,那么这笔投资的总体确信度就超过了90%,我就可以出手了。
我如此关注教育股,源自一个血的教训:大概2012年前后,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一只美国中概股:好未来(TAL.US)。
当时,我百度了一下,发现它只是一家从事中小学课外补习的民营小公司,名不见经传。我想都没想就把它给枪毙了,没有深入去调研。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好未来现在的股价(复权后)大概是当年的30倍,实现戴维斯双击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小瞧教育股。
目前的中国教育行业绝对是牛股集中营,无论是港股,还是美股,即使你无脑买入整个行业的全部上市公司,用买指数基金的方法长期定投,最后总的算下来,大概率也是会赚得盆满钵盈。
不过,这并不是说每只股票都会像好未来一样上涨30倍。因为,好未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教材,以及易于扩张的连锁商业模式。这是其他线下的民办教育股所不具备的。
中国另两个可能产生牛股的行业
最后,再提两个中国有可能仿照美国牛股辈出的行业。
TMT的未来,仍然精彩
TMT是一个朝阳行业,而且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被AI挤兑到失业之前,它恐怕会一直朝阳下去。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在该行业挑选股票的困难在于,TMT的每家公司都很独特,需要一股一策,而且涉及很多晦涩的技术,很难看得明白。但是,有一个行业你肯定看得懂:金矿旁卖水的。
TMT行业要创新,要盈利,要增长,网速是根本保证。网速提上去,价格降下来,普通消费者才能大玩直播,才能用得起移动互联网。
从2012年开始,中国无论是PC宽带,还是3G、4G,经常被总理批评网速太慢。于是,中国三大电信公司知耻后勇,发愤图强,一直在大兴土木,经过5年的沉淀积累和奋勇开拓,终于把平均网速从全世界第90多名“跃升”到第70多名。为啥名次上升这么慢?
因为,其它国家也在不停进步呀。所以,宽带建设是没法儿停下来的。得活到老建到老,资本开支不能停,三大电信公司真是太苦逼了!
今年5月份,中金公司出了一个研报,说中国的宽带建设已经步入尾声,长飞光纤光缆(6869.HK)、南方通信(1617.HK)这些公司股价闻讯大跌。
但是,如果你已经自上而下地看懂了整个行业,就会优雅地对中金说声“谢谢”,然后趁低吸纳,因为“每一次较大幅度的回调都可能是买入的机会”。
生物科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生物科技是另外一个中国有可能赶超美国的行业。虽然现在只是星星之火,但是哪一场烧掉建制派的熊熊大火在一开始的时候不是星星之火呢?
虽然,生物科技类的股票我一只也看不懂,但是,巴菲特当年提供了一个笨办法:买一篮子生物科技股票来DIY一个ETF。虽然,山寨的ETF看起来有点low,但是就跟“中国新歌声”里的山寨椅子一样,用习惯了好像也没太大区别。
而且,就算是不懂生物科技,我还可以向懂的人去请教,去学习。遇到自己看不懂的科技股,不要本能地去躲,而是要迎上去挨戳,只需掏一点点钱,戳着戳着就找到估值的感觉了。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你不能安于待在自己的能力圈里,而是要尽量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和呆在能力圈里,二者同等重要。所以,“港股投教系列”讲完了这几期,都认真记笔记了吗?
结语
在股市上,Ten bagger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甚至无法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哪怕你只成功一次,就足以证明你有眼光。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你抓住了它,看着它像Ravel Bolero舞曲里的旋律一样,从开始时的涓涓细流,慢慢汇聚成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河,奔腾入海,人生的精彩和壮阔莫过于此。
你可以把这只股票一直留在你的账户里,每当有人来参观、或者股价创出新高时,就骄傲的宣布:“我俩从幼儿园开始就认识了!”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投资选股票并非只用本文这一种方法就能搞定的,你用情太专的话就悲剧了。
不要被文章第一段的文字所迷惑,尤其是当你看到“I do”这两个英文单词时。那怦然心动的浪漫只是一种生物学的条件反射,容易诱导你忘记一个基本的事实:一笔成功的投资,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风水里研究的那样,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自上而下地选股,解决的只是“地利”的问题。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再聊聊“天时”和“人和”。这些因素的搭配方式五花八门,如此让人着迷,以至于我很难说,我到底是更喜欢赚钱炒股票,还是更喜欢码字写文章。(编辑:何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