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高温天气一样,南京的楼市继续高烧,这也使得16个2016年9月被誉为“高价”拿地的企业重估其南京地块的价值。
这些企业包括多家港股上市公司,譬如恒大(0333)、金地商置(00535)、融信中国(03301)。
当下的南京,多个楼盘去化迅速,买房摇号成为主流。从亚泰山语湖、碧桂园翡翠台,到京奥港未来墅,购房者摇号得房率持续偏低,譬如翡翠台只有0.7%。与价格上涨形成对应的是上市量的不足,南京克而瑞数据统计:8月份南京共有5093套房源上市,较7月份下跌33.1%。
7月份,在楼市实施长效调控机制的背景下,包括万科、中海、金地等多家房企仍争抢南京地块。当月,南京8天内共拍卖出30幅地块,其中12幅宅地全部达到最高限价,多个项目的竞拍次数超过100轮。但如果加上新政要求的建设保障房的投入,许多地块成本已直追甚至超越同地段房价,可以说是隐性地王,地价远超2016年9月价格。
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至今,南京楼市迎来史上最严调控期,土地市场也是新规频出,但因其优越的产业环境、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却愈发受到开发商的追捧。据智通财经APP了解,除却传统的万科、保利、中海、招商等企业在加紧拿地之外,星河、金科等过16家房企首次涉足南京。至此,百强房企中近七成已经完成这个六朝古都布局。
2016年至今南京一共诞生了30多幅楼面价达到2万元以上的地块,但截至目前这些地块中年内预备入市的最多不超过5家。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譬如融信中国的G58地块已开始动工建设。
现在的问题是,南京、杭州等一这些“新一线”城市布局的改变,会是国内房企战略转向的缩影吗?
被重估的G58地块
2016年9月,南京总计出让20个地块,彼时所有地块均以最高限价出让,最后摇号以幸运者得之。
根据后来的媒体报道,江宁、仙林、城南、江北、麒麟5个板块诞生新地王,江北高新区、城北尧化门、江宁九龙湖、江宁岔路口、江宁方山、江宁正方新城、仙林湖、城南铁心桥等10个区域地价被刷新。
融信中国彼时收获的G58地块,位处仙林湖区域,彼时有20家企业均出以最高限价,楼面地价为24957元/平方米。最后,通过摇号花落融信中国。
但1年前的“地王”,比起2017年7月的土地出让,则不值一提。30幅地平均溢价率96.6%,多宗土地竞价超过100轮,并总计需配建18.94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无偿交给政府。如此计入保障房面积真正测算,则已是新一轮的“地王”制造机。
以7月7日出让的九龙湖G20地块为例,该地块被金隅地产以32亿元拿下,楼面地价达1.98万元/平方米,要现房销售,需配建保障房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1.98万元仅较周边地块之前拍卖价格低数百元,但加上配建保障房的成本,真实地价约2.6万元/平方米,实际上是创出地价新高。
截止8月底,虽有“史上最严”调控政策压顶,但包括万科、保利、中海、招商、碧桂园等房企均有落子南京,如招商地产(000024,股吧)新增面积同增14.29%,而龙湖拍得的土地面积最大。
这里就得出一个疑问,在严苛的出让条件之下,万科、龙湖、融创等房企仍然表现出对南京土地如饥似渴的热情,作为地产界的老人,郁亮、吴亚军、孙宏斌会看错南京未来的房产市场吗?
回到2016年融信的G58地块中,24957元/平方米这个价格是否合理。
注:2016年9月前南京各区域的地块最高价格这里有几点需要作为参照:地产商对于G58地块的价值判断、G58所处区域楼盘的价格对比、目前新的地块出让、当前区域市场供应等。
G58地块的价值:彼时20家国内一线房企均以最高限价竞争标,说明共同看高该地块价值。主要源于该地区处于仙林大学城远期规划里,未来该区域将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内聚焦众多“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对房源价格接受能力高;
价格对比:目前区域价格均在3万元/平方米以上。据智通财经APP查阅链家得知,新城香悦澜山和万达茂,均价在3万元左右;高科荣镜(2013年)在3.5-4.1万左右;
无新出让地块:在G58地块之后,仙林湖区域再无新地块出让,这使得在未来两年内,仙林湖新房供应极为有限;
当前区域市场供应:2017年上半年,仙林湖区域供应量仅有4.14万平方米,同比下跌89%,进入8月份更是“交了白卷”,供应量挂零。综上所述,再加上上文所言及的南京房地产前景看好,融信中国G58地块在2016年或许拿地价格“稍贵”,但现在来看已在合理区间。
虽然南京出台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对新房上市价格予以指导,但考虑到近期城市库存量在低位运行,且为免误伤开发商拿地积极性,或会在指导上适当加入开发商合理的利润区间。
根据南京克而瑞的统计数据,截止到8月30日,南京2017年的供应面积为52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5%,与2011~2016年均值600.5万平方米相比也减少73万平方米,是2013年溧水、高淳撤县建区加入到全市统计后供应量最低值。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北京取消限价政策传闻的释放,未来各大城市是否取消限价仍未可知。南京克而瑞首席分析师周颖即坦言,南京房价反弹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到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南京现房销售拍得的50余幅地块或将集体亮相,届时限价政策如何执行,甚至是否会一定程度放开都还是未知数。
一二线城市是中期地产支撑
对于融信中短期业绩的影响,南京仅是其中一个例子,事实上目前国内定义的“新一线”城市房产市场多如同南京一般火热,譬如杭州、厦门。
2017年上半年,融信在仅推出4个新楼盘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155.14亿元的上半年合约销售目标,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7.35%,新盘去化率高达93%。
收入分布中,杭州项目占比60%。2013年融信中国进入杭州市场,4年时间布局了15个项目,下半年预计在杭州推出10个全新楼盘。杭州作为经济潜力与人口潜力都相对较高的城市,10个项目将为融信贡献可观的未来结转业绩与利润。
就厦门而言,以融信铂悦湾为例,2016年拿地的楼面价成本为23207元/平米,但现今不同产品的预售价为3.7-5.8万元/平米。
穆迪认为,未来融信合约销售的增长可获得其优质土地储备的支撑。截至2017年6月底,以总建筑面积衡量,公司在福州、杭州、南京、上海、厦门和天津的项目在融信总土地储备面积中占到了67%。上述城市的房地产需求强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是这些城市购买力较强的购房人群规模不断增长。
数字验证了这一点:上半年融信中国在一二线城市拿地均价为10603元/平米,在售项目均价为26584元/平米;三四线城市拿地均价为5754元/平米,在售项目均价为14469元/平米。
融创、万科都在加杠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楼市数据显示,截止8月底,国内仅3.32亿平方米待售面积,创下四年来楼市库存新低,去化周期降到了5.1个月。
与库存创新低形成对比,房企拿地热情远超过往。截至8月31日,拿地最积极的50大房企合计拿地金额达到14910亿元,较之2016年10093亿元,涨幅高达49%。
在这一轮拿地大战中,融信同样在快速攻城拔寨。截至2017年6月30日,融信在18个城市已拥有76个地产项目,总土地储备1301万平方米,仅今年上半年新增土储就约381万平米。
当然,这也是融信所被质疑的地方。截至2017年6月底,融信的短期债务达人民币189亿元,较2016年12月底的人民币77亿元增长144%。与此同时,尽管2017年上半年融信合约销售额增长64.3%,截至2017年6月底公司现金及存款下降32%至人民币110亿元;由于总债务增加,企业的净负债率从去年98%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92%。
但这样做错了吗?事实上,在整个2017年,大部分的房企都在加杠杆,包括万科、华润、招商蛇口、保利、万科等无一幸免,绿地的净负责率甚至连续两年超过267%。在9月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万科证券事务代表梁洁坦言,万科要加杠杆。
数据显示,万科2017年上半年净资产负债率比2016年底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此前大股东华润置地更增加了17.7个百分点。
外国投资人因为不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故此往往错误的预估,在恒大、碧桂园上尤其如此,因为他们不了解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加标杆才能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占领及获取后期更丰厚的利润――今年1-7月房地产前十强已经占到了全国7万亿销售市场规模的25%,相比去年底18.35%的市场占有率有大幅度提升。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融信的高负债勿需担心,除了有中国市场中大房企都在加杠杆的特殊因素,另有融信本身优良的企业质地:
A.在融信期末有息负债中,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境内公司债及美元优先票据,到半年度末平均融资成本6.73%,远低于90%房企;
B.融信速动比率0.81,较上年同期提高约0.1。今年上半年融信总资产周转率为0.11次,较去年同期上升下降0.03次,总资产周转率较好。另值得指出,融信到半年度末在手现金110亿元,以公司现有规模,通常保持50亿元现金足以维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C.截至2017年6月30日,融信集团已经获得总授信额达1185亿元,未使用授信647亿元。其中获得银行授信1033亿元,非银行机构授信152亿元;
D.以公司的开发计划,未来一年内预计可推售货超过1000亿,为公司后续业绩及现金流提供了有效保障
E.融信综合权益快速增加。2016年,融信权益总额涨到230.89亿元,约是2015年的4倍,这些权益的增加主要源于项目的快速结转、利润的增长及公司的轻资产战略。
F.对于即将到期债务,融信可以通过新的权益性融资和债权性融资归还到期债务。公司目前土储货值3000亿元,即使不采用“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根据项目开发计划,公司未来完全有能力用销售回笼资金归还现有债务,债权人的权益肯定有保障;
G.融信的联合开发力度有所增强。在新增的21幅土地中,包含自营与合营项目。近年有多笔与万科、绿地、碧桂园、保利等开发商合作的拿地与开发案例。
作为房地产企业,要为其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增加财务杠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看到,融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此一阶段内确实杠杆率相对较高,但财务方面仍处稳健区间,并通过轻产运作减低负责率,而通过目前的销售和激涨的土储规模,我们反而看到了其成为另一个融创中国的可能。
于2016年于港交所上市的融信中国,2017年上半年累计收益119亿元,同比增长70.4%,较之2012年的12亿元营收,6年不到已翻升约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