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香港股市整体走牛,恒生指数上涨了近28%,成交额、交投活跃度明显放大,热闹非凡。香港的IPO市场与大市同步,过去三个季度,无论是在新股数量、估值还是首日表现,都可圈可点。
新股数量同比增长49%
智通财经APP从德勤中国的全国上市业务组发布的数据获悉,截至9月30日,预计香港市场会有106只新股,同比上升49%。其中创业板的新股为55只,同比增长49%,带动整体新股数量上升,同时创下了1999年创业板设立以来新高。德勤IPO分析会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期间内,共有18家海外公司赴港上市,分别来自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及地区,较2016年同期仅有的5家海外公司,增长了2.6倍。这也让来自内地的新股占比由去年同期的41%下降至32%。
发行定价方面,今年港股市场欣欣向荣,新股定价亦免不了水涨船高,较2016年同期更为高调――市盈率超过20倍的IPO占比达到47%,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个百分点。
发行定价较高,新股上市后的首日回报率也未投资者失望,期内整体新股平均首日回报率为88%。其中,主板新股首日回报率为18%,较去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美高域以174%的涨幅位于首位;创业板新股首日回报率为164%,较去年同期下滑234个百分点。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期内创业板新股首日回报率下滑,主要因为此前香港创业板大都采用纯配售方式上市,股价“表演”成分居多。今年年初时,证监会及港交所出手整治创业板新股配售的乱象,此后上市的创业板新股大都采用公开发售与配售相结合的方式上市,股价也不再像此前有较大的起落。
若只集中计算采用了公开发售方式上市的的创业板新股的首日股价表现,则创业板平均首日回报率仅为13%。
融资金额大幅回落
尽管前三季度,港股市场的IPO数量显著增长,但由于超大盘IPO宗数较少,IPO融资总额大幅回落,为850亿港元(单位下同),同比下滑37%,仅能超越2009、2012及2013年同期水平。这主要是由于2016年9月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这宗较大的IPO项目。2017年前三季度,前5大IPO融资总额达517亿,较去年同期下滑48%,并且进一步集中于金融服务业,分别为国泰君安(172亿)、众安保险(113亿)、广州农商银行(93亿)及中原银行(93亿)。由药明康德分拆上市的药明生物(46亿)则位居第五。
不过中小规模的IPO较2016年同期有明显增长。对于大型IPO规模下滑、中小型IPO规模扩张这一情况,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领导合伙人欧振兴表示,很明显,香港新股市场的角色已经从蓝筹、大型大陆企业或国有企业的上市首选地,清晰演变成为一个同样能吸引香港和国际潜在高增长中小企业的融资地。这也是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每年会有几例超大型IPO,但数量不会太多,仍是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
尽管香港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新股市场表现强劲,但在今年第三季度结束前,纽约证券交易所排名稳守领先,这得益于在今年前6个月完成的3宗超大型新股上市。上交所和港交所紧随其后。对于2017年全年的IPO展望,德勤预计,第四季度香港还有1至2只大型新股上市,主要来自与科技相关的企业。全年来看,香港约有140-150只新股上市,较上年增加约17%-45%,融资总额约1300亿-1500亿,较上年降低约23%-33%。虽难以保住全球新股融资冠军宝座,或仍能进入全球新股融资前三甲。
同时,欧振兴表示,香港监管机构就上市监管决策及管制架构咨询作总结,将扫除业内对香港新股市场发展前景的疑虑。同时对于目前正在讨论的创新板,香港市场咨询意见普遍对新经济企业和未有盈利的创新企业在港上市表示支持,这也为此类企业未来赴港上市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