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专业的评级机构,9月21日,基于“中国信贷增长可能带来金融风险”的理由,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一事显得并不专业。
9月22日,财政部正面回应称,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天,中金公司发布研报指出,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误诊”。9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的一篇评论也表示,标普调降中国评级很草率。甚至不少专家直接指出,标普“误诊”中国经济会危害全球,有失一个国际专业评级机构该有的严谨性与客观性,实属无事生非。
至于标普的草率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后果?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李海涛指出,考察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的态度,标普这样评级机构的态度只可作为参考,只有真金白银的“资本选票”,才是最可以信赖的根据。
唱空中国遭到多方强势回应后,标普马不停蹄调转枪头,瞄准了处于IPO静默期的万达商业。
9月28日,标普发布评级公告称,万达商业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并将公司全资子公司万达商业(香港)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从“BB +”降至“BB-”。
标普下调万达商业信用评级的理由也十分简单,万达商业出售资产将削弱其市场地位,降低发展项目利润的贡献,虽然也会减少债务。
显然,标普所指的是今年7月19日万达商业、融创中国、富力地产三方交易。在这宗交易中,万达商业把77个酒店项目和13个文旅项目出售给富力地产和融创中国,交易总价637.5亿元。
在发布会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坦言,通过这次转让,万达大幅减少负债,收回巨额现金。接受记者专访时,王健林再次重申,“通过资产转让,万达商业负债率将大幅下降,这次回收资金全部用于还贷,万达商业计划今年内,清偿绝大部分银行贷款。”
而据业内人士分析,资产出让之前,万达商业的负债率约在70%左右;637.5亿出让款进账后,万达商业的整体负债率约会下降5个百分点。
财务角度看,负债率的下降,在改善万达商业的债务情况同时,也会进一步拉低万达商业的融资成本。商业模式方面,万达是国内房地产行业最早脱离“买地盖楼卖房”重资产道路的房企。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以万达广场为核心载体的背景下,万达基本完成了向轻资产化转型。
出售酒店和文旅项目,使得万达商业的资产结构更为轻盈。而更为深度的“去房地产化”,也会增加万达商业IPO过会的筹码。不过,因为上述交易涉及到资产变更,正在A股排队的万达商业和富力地产均顺延3个名次。
7月19日万达商业敲定资产转让;9月28日,标普才基于交易核心下调万达商业信用评级。两个多月的时间差,足见标普的“迟钝”。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标普似乎还忽略了万达商业已披露的财务数据。
2014年,万达商业营业额1078.71亿,净利润248.39亿。2015年,万达商业营业额1242.03亿,同比增长15.14%;净利润299.71亿,同比增长20.66%。2016年上半年,万达商业营业额376.35亿,同比增长21.82%;净利润61.75亿,同比增长18.48%。
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表示,万达商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后的表现以及回A股招股书披露材料,都能说明万达商业目前处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而选择IPO的敏感期下调万达商业评级,不知道标普是否别有用心。”
资本市场方面,股市和债市似乎对标普的这份评级报告似乎并不感冒。
截至目前,万达旗下的万达电影,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尚未开盘;万达旗下多只债券未出现剧烈波动。
更有意思的是,摩根大通在给客户出具的一份研报中也提到了标普的评级报告。
摩根大通提出,宣布的资产处置将大大改变万达的财务状况,我们认为这应该更多地减轻监管风险对其业务情况影响持续的担忧;完成资产处置后,该公司的净杠杆水平最低,B股名义流动性最高。
因此,摩根大通把标普下调万达商业评级的行为概括为“见树不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