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本周报收28439点,五日跌0.17%。国企指数涨0.74%,报收于11644点;红筹指数涨0.01%,报收4396点。恒生一级行业方面,金融业表现较好,五日涨0.80%;原材料业和地产建筑表现稍逊,五日分别跌3.73%和1.79%。
本周南向资金日均流入16.61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资金日均流入16.14亿港元;港股通(深)日均流入0.47亿港元。港股通(沪)10大流通股中,融创中国、中国平安、腾讯控股和工商银行均上榜5次;港股通(深)方面,中兴通讯、环球医疗和融创中国均上榜5次。
恒指从年初22000点一路攀升站稳28000点,涨幅已超过25%,屡创十年新高。港股的优异表现吸引了大量内地投资者。2017年以来,港股通南下资金已超2200亿元,低估值、安全边际高的港股市场得到内地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可配置的大类资产,以避免投资过于集中而产生的单一市场风险,考虑到目前QDII额度有限,港股也成为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保险机构参与境外市场投资的首选。
公募和保险资金积极南下
赚钱效应正吸引机构资金不断涌入香港市场,加仓港股成为行业主流。今年下半年以来,已发行或正在发行的沪港深基金已达10只,且发行周期正不断缩小。
从陆续公布的基金三季报来看,大量沪港深基金选择继续加仓港股,如交银沪港深价值精选的港股持仓比例由37.97%增加至49.54%,鹏华沪港深新兴成长混合基金也将港股持仓比例由44.53%提升至49.31%。同时,QDII基金也选择持续加仓港股,海富通大中华精选Q3仓位从73.67%提高至89.24%。
低估值高股息的金融类大蓝筹涨幅较大的龙头港股依然占据部分基金的重仓股榜单。据Wind数据统计,上半年国内主要公募基金重仓的1811只股票中有106只是港股,且重仓的港股总市值达到196.5亿元。其中腾讯控股(700.HK)被30只大型基金重仓持股,合计持股市值达26.8亿元。另外,汇丰(5.HK)、中国平安(2318.HK)、建设银行(939.HK)等也被公募基金广泛重仓。
由于港股长期处于价值洼地,有较高的分红水平,符合保险资金获取长期稳定收益和分散投资的目的,也深得保险资金喜爱。目前内地保险资金或成南向资金主力。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内地险资通过沪港通渠道投资港股规模已达1744亿元,其中约1117亿元为直接投资。据市场估算,保险资金仅通过沪港通渠道投资港股的规模,约占沪深港通渠道的总体南向持股额的29%。预计随着保监会开放内地险资参与深港通业务,2017年保险资产保守估计会有3%的资金配置港股,至少千亿增量资金。
私募资金多元化路径布局
目前,一些私募机构已不单纯满足从沪深港通渠道购入港股,还纷纷通过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申请资产管理牌照(9号牌照),发行海外基金(美元基金),从而更直接地布局港股及海外市场。
目前已有18家内地证券类私募持有香港9号牌照,其中包括混沌天成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重阳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知名私募。
同时,海外资金也呈现出回流港股的趋势。随着国内经济数据的企稳和国内企业盈利数据持续向好,海外资金积极寻求机会,布局香港上市的中概股,以香港为平台设立的海外基金正为海外机构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有力途径。
以往香港股市虽然主要由海外资金主导,但由于海外投资者仅把香港市场作为一个只具有配置价值的市场来看待,常常造成港股大起大落。而内地资金对于港股市场和上市公司更为熟悉,能够发挥中国资产的投资专长,有利于引导海外资金合理配置港股。
我们认为,机构资金进入港股市场有利于促进市场的长期稳定,减少投机因素的影响和波动。同时,机构资金也帮助港股扭转过去“边缘化”市场的地位,提升流动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促进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