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言至理
从港交所交易大堂退出的历程看,投资工具、运作模式等金融科技创新乃全球资本市场大势所趋。
吕锦明
2017年10月27日,是香港资本市场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堂在完成其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使命后,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港交所主席周松岗在回首这段历程时感慨,“交易大堂陪伴香港人走过了30多年的日子,有风有雨、有顺流有逆流,今日它已经完成其使命。”此情此景,更令不少“红衫仔”(在港交所交易大堂内身穿红马甲的经纪交易员)等市场参与者黯然。不过,正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所言, “大时代没有结束,而是一个大大的时代开始了!”
从启用到退出,港交所交易大堂经历将近31年的风风雨雨,亲历了与香港资本市场繁荣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又一个重要时刻:目睹了“红衫仔”从写黑板到后来实现电子化交易的转变,见证了从港英时代外资大行主导市场到现在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日趋紧密的变迁……
其实,在亚洲各主要证券交易所中,港交所是最后一个关闭交易大厅的。全球多个主要交易所取消交易大堂内的现场交易早有先例:早在1996年,深圳交易所就已停用交易大厅;2014年,上海交易所装修后,以前近1600个交易席位近乎全撤走,仅余下少量位置供B股交易员使用;在国外,东京交易所、伦敦交易所也于2000年之前已经关闭交易大堂,新加坡交易所也于2006年中关闭。
全球各主要交易所陆续关闭交易大堂,实际上是金融科技(Fintech)日新月异和资本市场高速发展相结合的折射和反映,本次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堂也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1986年,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的前身由4家当地证券交易所合并而来,当时所有交易都在交易大堂内进行;1996年1月,经纪商除了可以在交易大堂以外拥有一台终端机――这对香港的经纪商而言,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自从港股交易可以在证券公司通过自动对盘系统直接下单后,大量的交易已可以通过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交易渠道进行。港交所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1月,银行和经纪商被允许在公司内完成所有交易活动之前,有22%的交易活动是在交易大厅内完成的;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跌至1%。关闭前夕,港交所交易大堂内的证券交易柜台数目只有60多个,平均每日只有30名经纪在这里工作。有交易员介绍说,在港交所交易大堂关闭前的几个星期里,这个曾经能容纳过千交易员的交易场地内,每日也只有寥寥数人出席,显得格外冷清。
从港交所交易大堂从辉煌到退出的历程可见,包括投资工具、运作模式等在内的金融科技创新乃是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港交所交易大堂见证香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31年期间,内地的沪深股市快速崛起、高速发展,且在多方面指标都赶超了港交所,例如:内地交易所虽然起步较港交所晚,却领先于港交所进入全面无纸化交易模式;内地在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科技的日常应用方面也远远跑赢香港――当八达通还一统香港流动支付市场时,内地的两大电子支付系统早已快速占领内地市场,并迅速向海外市场扩张。对此,有香港财金界人士指出,在金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改革与创新犹如急流行舟,不进则退。为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和优势,以港交所为代表的香港资本业界应当在这方面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港交所近年来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例如:在互联互通制度创新方面就取得很好的成效,近来又在着手对接纳同股不同权架构企业来港上市进行咨询和尝试。如今,历经香港股市31年发展历程的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将被重新改装变身成为香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地标――“金融大会堂”,它将会继续见证香港金融资本市场在金融科技的大潮中不断前行。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