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由i-EDU主办的“教育产业投资香港峰会”圆满落幕。现场 香港交易所上市发行服务部高级副总裁钟创新发表了个人看法。他表示,“沪港通、深港通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二级市场的最新发展,尤其是南下资金越见积极参与港股,对企业选择上市地也有帮助。港股的制度安排是只要符合上市规则就IPO,制度清晰、上市时间表非常市场化。”
香港交易所上市发行服务部高级副总裁钟创新
一、2017年恒生指数上涨36%港股领跑全球
我在港交所工作了12年,一直负责内地企业赴港IPO的部分。除了IPO,很多时候还要去思考如何完善生态环境的问题。其实IPO只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还需要买方基金和卖方机构,只有让各方更好配合起来,才能让这个市场更活跃,增加发展的动力。虽然以前大家会觉得香港市场估值偏低,交易量不足,创新能力不足。但是,现在的香港市场环境与一年前比起来,有比较大的区别。尤其最近港股连续几天创新高,恒生指数交投量方面有明显的改变。
经常有人问,港股现在会不会A股化,还是受海外影响比较多?以去年为例,香港市场和两边都有关系,也可以说都没有。对比美股、中国市场,去年港股领跑全球,恒生指数上涨36%,这是在全球市场当中表现最突出的一个地方。
二、港股日均交易量突破880亿港元 Q4明显提高
从每日平均成交额来看,2016年每天成交670亿港元,去年每天成交880亿港元,增长三成左右。而且,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明显的转折点,有很多新经济的公司赴港IPO,包括:阅文集团、雷蛇、众安保险等,我们发现市场上不少公司可以在港IPO。
尽管我们现在才要改规则引进新的公司,但是这波行情出现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公司不仅受市场欢迎,而且原来市场的潜力这么大。去年第四季度港股的成交量明显提高,每天的成交量高达千亿港元(全年每日平均成交额为880亿港元)。今年前3周,每日平均成交额又比去年的880亿港元增长了6-7成,现在平均每天是1600亿港元的市场交投量。总体比去年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港股通,把两地市场联动起来。
三年前刚启动沪港通,那时在香港的资金量并不算很明显,每天占港股交投量大约10亿左右,在港股每天不到1%,但是每一年都在增加,从0.7%到2.4%,再到4%,到去年一整年,大致是5%-6%。按月来讲,一直在不断增加,每天的交投量也是净流入,从启动开始到现在几乎每个季度都是净流入港股。去年对比前年大致增长60%,带动现在每天100亿港元南下资金的交投量。
港股从880亿港元增量到现在1600亿港元,增加的部分除了国内带过来额外增加的100亿港元,其中700亿港元在哪里?带动很多本来在香港市场的基金,很多海外新的基金开始做港股,这些基金带动总体市场的活跃度。
近期了解到,今年国内很多基金的战略都开始重视港股。去年港股由于增量表现很好,港股做得好的赚40%-60%,对比国内赚10%。由于财富效应带动,以前基金做资金配置的时候,可以做沪深港,原本只是配20%的港股,今年他们可能还要把线往上调,增加50%。
比如:最近有一个国内的基金,沪深港新经济,只发1000,一天卖差不多300亿,只卖一天。市场里面的需求很明显,都是冲着港股的这种资金来买的,市场的投资情绪也立刻被调动起来了。部分人的资金已经来到香港,在香港继续买卖,为港股增添了一些动力。这也是我们花了几年,在市场里架构搭建起来的生态环境。
三、中国海外资产配置正在逐渐成为一个趋势
数据来源:CEIC
随着中国人均GDP上升,海外资产配置将成为一个大趋势,企业也开始布局海外。对比全球来看,许多成熟国家市场配置数额比较大。
目前国内的情况是钱不算多,但是资产配置的需求很明显,而且潜力大。不少卖方机构都有覆盖港股的需求,也会请A股分析师同步关注港股。分析师根据公司业绩、估值等情况,得出的报告很容易合理化,国内市盈率40-50倍增长,香港教育板块15倍左右也是正常,明显港股更具有发展的空间。这也会影响市场卖方机构,市场的生态环境也会带动更多情绪,而且市场里面可参考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四、港股2000多家公司 国内公司占比“五六七八”
现在大家都希望有更多好的公司,目前香港市场有2000多家公司,国内占比大概五六七八,意思是:50%的数目是给内地企业,他们占港股市场总市值的66%,股票日均交易量占比为76%,占总体IPO接近八成。所以,中资企业在港股影响非常明显,投资者对国内公司也并不陌生。
去年2000多家公司中,中国公司占一半,都以传统行业为主,增长也比较平稳。香港很多银行股,像城商银行、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工商银行,很多房地产做建筑的都在香港上市。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多这样的公司估值比较差,但是国内IPO市盈率都在20、30倍,港股去年IPO市盈率平均数是22.6倍,基本上和国内持平,但是个别行业有高有低。从去年IPO市盈率分布区间来看,10倍-20倍市盈率占香港市场一半左右,另外一半都是超过这个水平。在香港我们不会管每个板块的估值,行业做得好,投资人相信公司可以卖个好价钱就可以。
五、2017年新股行业股价表现
去年个别行业是市场的风口,比如:科技股,整个行业板块涨了82%,消费服务业也占了比较高的水平。2017年平均股价和市值升幅为40%,所以个别行业表现很明显,受到市场的追捧。这种上涨是由于总体资金流入引起的,无论国内资金、海外资金都认为,港股目前处于长期偏低的估值水平,这也是这些资金进入以后,港股是否需要重估的重要概念。
这些公司带动了港股的发展,我们也会看到,过往几年,上市交易板块也很多,这是好事也是挑战。首先,形成一个版块,就会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但是,当这个版块出现上市公司太多的时候,市场也会有选择,这对卖股票是一个挑战。
去年香港市场,首选从审批的角度比较开放,符合规定就批,再加上批的公司可以进港股通,这对公司的交投量、股价都有帮助。美图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一进港股通,前后交易量完全不一样。目前,港股大的势头比较正面,但是风险也在,美国、全世界经济,都是全球一体化的,欧洲也很难说的准,现在的高位也是历史新高。总体来讲,市场里面至少在短期之内,在香港还是一个不错、可考虑的地方。
六、香港清晰的上市审批制度
沪港通、深港通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二级市场的最新发展,尤其是南下资金越见积极参与港股,对企业选择上市地也有帮助。
最近大家看到,由于A股的制度问题,出现7中1,6中1。相较于A股,港股的制度安排是只要符合上市规则就IPO,制度清晰、上市时间表非常市场化。港交所主要把关企业是否符合上市条件,后续市场反应是市场决定的,上市后的股价不需要上市委员会代表负责任。
港股的审批制度和国内市场差别较大,而和美国市场比较类似,甚至美国市场比香港市场更宽松一点,但大家无需担心香港市场,市场互联互通,在香港上市,后续的估值肯定是港股通;从资金的自由度来讲,现在很多民企老板会有更灵活的处理方式,比如把部分财富转到海外、为公司员工做持股计划,这些在香港都是很普遍的操作模式,律师事务所会帮企业安排具体的操作方式。
通过上图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香港交易所接受310家公司的上市申请,拒绝了8家,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审核过程中自动淘汰的。正在处理中的有172家。相对来讲,在香港上市较稳定,一般来说,平均审批时间约为4个月,当然每家公司的审批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数据都是公开的。
七、灵活的上市架构
在架构方面也有很多灵活的处理,香港交易所建议民企组织架构、国企都是H股。简单来讲,企业红筹架构之后基本上是外资,就比较灵活。海外架构总体来说比较方便,既可以在国内留个尾巴,也可以先H后A,或把子公司分拆,企业家可以自己考虑不同的上市方案。
八、香港上市基本程序
香港上市程序流程上和A股差不多,企业在香港上市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和香港交易所联系沟通,我们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知道把关点在哪里,包括政策的调整,我们都会有一些应对措施。
九、扩展市场吸引新经济公司
我们希望引进创新型的公司,包括港交所在引进新经济企业上有三大领域上的创新:
1、生物科技章节
首先会让那些没有收入的公司(不是说没有盈利),让零收入的公司也可以在港股IPO,但是只针对生物科技的公司。具体上市要求包括:预期最低市值不得少于15亿港元;至少有一只产品已通过概念开发流程(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期临床试验);曾有至少一名资深投资者进行投资;具备125%的营运资金,并在上市前最少两年一直从事现有业务。
2、不同投票权架构(“WVR”)章节
引入同股不同权,在出现重大投票事件时,大股东会以很少的股权获得较大的投票权。但这不是每家公司都有,如果教育企业市值达到100亿港元就可以申请,而且收入需要达到10亿港元。这个规定比港股主板的门槛还高。现在都是满足本来在主板的上市挂牌条件,公司可以给创始人10倍投票权。
3、便利第二上市的制度安排
针对市值超过100亿的公司,并且在海外主要交易所挂牌的中概股公司,便利他们回香港挂牌第二上市的制度安排,为香港市场带来更多动力,同时也可以让投资人选择更多标的。现在香港交易所和香港监管机构、香港证监会基本统一了具体门槛。我们在2018年的2、3月会根据基础条文做最后一轮市场调研。6、7月企业就可以正式申请IPO。
个别准备IPO的公司时候,还需要关注两点原因:
第一,第一批IPO拍板的时候会获得很高的关注度,关于这一点,监管机构不评论。但公司里面其他行业的东西,会尽量配合时间表后一点,把它带动起来,这也许是一个好时机。
第二,从港交所监管人手的角度考虑。从申请的时候,当我们开闸时,虽然预计到会有很多公司IPO,但具体应该安排多少人手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企业如果想先做好有关基本工作,选择第一批上市,更要好好把握时机。
picture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