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袁 东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张海妮
资本市场的新概念轮转得有点快,去年底还在热炒“核心资产”,一过完年,“独角兽”企业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对于此类公司IPO上市地的争夺,各大证券交易所似乎都开始“亮剑”。近几年,港交所在IPO上一直走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前列,目前港交所也在进行各种制度的改革,以吸引优质企业上市,其中就包括了所谓的独角兽企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制度似乎就差临门一脚了。
优惠政策日渐清晰
虽然港交所在近期的上市制度改革计划中没有明确提出“独角兽”企业的概念,但是一些受制度优惠覆盖的企业显然正属于“独角兽”企业范畴。
早在2017年6月,港交所就向市场刊发了两份咨询文件,文件提到拟推出港股主板及创业板之外的创新板。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港交所宣布不设立创新板,但是从港交所后来的决定看,吸引新经济公司赴港股上市成为了该次咨询的焦点。
而就在2月23日,港交所直接就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的上市制度征询市场的意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内地提出的“独角兽”企业及“超级独角兽”企业多数为新经济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商务、文化娱乐、互联网金融、交通出行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企业也正是目前港交所吸引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
为了吸引新兴及创新产业的企业去港股上市,港交所甚至支持让更多还没有盈利或收入的公司上市。香港交易所集团监管事务总监兼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自咨询总结公布后,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及其他相关人士磋商,以进一步完善及制定适当的投资者保障。“我们深信,我们所制定的新上市制度,可达至最佳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满足市场竞争需求的同时,也能保持高度的投资者保障。”戴林瀚还指出。
而香港一投行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创新是发展的大趋势,可以吸引更多的新经济行业到港股上市,有利港股市场做大做强,吸引资金流入参与。”
在经过两轮及较长时间的市场咨询后,港股市场吸引新经济企业上市的制度改革相信很快即将出炉。而一些制度细节,在两次咨询及回复文件中也已经露出端倪。
用制度吸引超级独角兽
近期市场盛传的“小米公司即将登陆港股市场”似乎已经不是新闻了,而像小米这样的“超级独角兽”在2018年登陆港交所的企业还有好几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年的“独角兽”、现在的巨无霸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似乎成了港交所的一大遗憾。市场人士指出,当年没有“同股不同权”制度成为一大诱因。
而此次小米等“超级独角兽”被吸引至港股市场,相信“同股不同权”制度是一大前提。2月港交所的咨询文件中指出:“我们拟吸引更多高质量、高增长及创新产业公司来港上市。不同投票权架构是许多这类型公司(包括在美国上市的创新产业高增长内地公司)的特色。这些公司有时高度倚赖其所有人兼管理人的专业技术、市场知识和远见,但很多时候公司上市前向外界投资者集资数次后,该等人士的持股被摊薄至很低水平,故公司上市时会设立不同投票权架构,加强这些关键人士的投票权,使他们即使持股比率下降仍可保有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适用“同股不同权”的企业需具有以下特征:新科技、创新理念、新业务模式,以让该类公司有别于现有的其他行业竞争者。
就在年初,平安好医生已经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资料。另据市场预测,小米、蚂蚁金服、陆金所、万达体育、斗鱼、猫眼等一系列“超级独角兽”及“独角兽”企业均可能在港股上市。
另外,港交所还希望修改上市制度,吸引其他已上市的企业将港股作为第二上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