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慕容风在已超过截稿时间之时,于飞回香港的航班上起草,落机时用whatsapp传给编辑,然后再于周三(4月18日)早上校对、中午前后定稿付印,到读者手上则是周四(4月19日)早上,因而读者手持炒股帮之时,可作比较的信息又比慕容风更多。
说此闲话,并不是要骗稿费,因为慕容风和炒股帮大部分专栏作家一样,无论爬几多格仔,都是没有稿费的,而且大家还会经常收到编辑部追魂whatsapp或微信,为甚么?
其实不为甚么? 面书(Facebook)也没有给稿费用户,反而不断「出卖」用户,出售用户的个人资料、根据大数据向用户推送广告,在精神层面去影响用户,剑桥分析事件只是此现象的表征之一,而用户仍然心甘情愿供应内容,据说是为了存在感。
至于周刊《炒股帮》以至月刊《投资先机》的大神们,存在感应该不缺,那要追求的可能是成就感,文章可以在正式的财经周刊及月刊刊登,并在炒股帮面书专页、投资先机微信公众号、和讯、中金在线的名家栏目,然后个别努力积极的专栏作家,慢慢一步一步融入投资界人脉圈子,相信这些都是得着。
早前,本刊为即将推出的一些首次数字货币发行(ICO)作了相当长篇幅的铺排,有的是来自该等项目的公关费,也有的是本刊亦欲深入了解、参与其中,亦因而让本刊上下认识结交了证券界以外的另一个圈子。
存在感+成就感
而透过接触区块链(Block Chain)、比特币(Bitcoin)以及某些ICO所发出的功能货币,又令到炒股帮团队认识到所谓的算力掘矿、劳力算法等等,令我们揣度未来已显然毋须再只靠政府发行货币以作支付,而顾客需要市场提供服务时,在某个程度上可以透过若干种数字货币。
推论至此,为财经内容的「写手」们,提供某个程度的「incentive」(奖励?动力?诱因?),于大家的存在感、成就感以上再加一点诱因,会否令大家更为凝聚呢?
另一边厢,和知名网台香港制造电视MIHK.TV合力推出的全新网台品牌ShareNewsTV也在多方期待之下由曾子晴Vivian先行出击,首个午间节目《谈股轮经》已于周一(4月16日)推出,经过两日调适已渐渐稳定,据说《谈股轮经》的实时收看直播者超过1,000人,可说是初战告捷。
而为了强化ShareNewsTV品牌,之前分别由《炒股帮》及《投资先机》推出的节目,包括由风中君子主理的《金股期闻》以及由巨鲸和白赖仁主持的《财经live chat》,亦将统一于ShareNewsTV播放,期望在短时间内,几档节目皆上轨道后,将再探讨增加具互补性的新财经节目。
推ShareNewsTV Channel
传媒商业模式重塑,行内各有不同选择,也只能说运用各自优势。要积极开源,内容质素自应努力提升,而提升又需要更多努力和投入,成本必将因而增加,鸡和鸡蛋可如何解决?嘉宾不辞劳苦准备资料、甚至连车马费也无法阔绰,行业痛点如芒刺在背。
在新加坡,慕容风和专门做ICO顾问的新加坡朋友交流过,也见过MyDoc Token的创办人,还和即将发起ICO的InfluenceCoin团队商讨在亚洲区的宣传工作。综合各方意见,说到底,无论首次股票上市IPO抑或ICO,要能长远成功,为这个「O」(offering)背书的另一个「O」(operation)才真正重要,而事实上大部分的ICO,只能说是IPO的变种、而投资者亦只是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玩得过的心态。
而其实诸多ICO,其实与区块链并不沾边,究竟为何需要用上区块链技术,连创办人亦未必说得清楚,某些业务为何需要「去中心化」?明明中央化更有责可循,却反而将事件搞得复杂,也许是「风口」惹的祸。
非去中心化无集资额ICO
行文至此,慕容风忽有主张,其实所谓数字货币,如果运用在像《炒股帮》等等的商业经营之上,其实或多或少可以略为解决目前行业所面对的痛点,例如供稿的专栏作家并无稿费,但若以行业目前的稿费通例,大可打个折扣给予代币作为股励,而在某个锁定期后,发币方可因应币值升跌在市场进行买卖或回购。同理,作为主持或嘉宾,也可以以取代币作为车马费,同时代币亦可因应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作出调节,以增加主持及嘉宾的积极性。
而ICO所以被监管所不容,很大程度是由于中间涉及融资,而如一个没有融资的ICO,极其量是等于另类的权益转移,而且这种COIN其实暂时毋须去中心化,反而只要记录清晰,更有助于将创作者的努力先予以记录,直至时机成熟才作融资打算,而实时不作融资,已发出的货币亦可挂牌自行买卖。
说到此处,慕容风不禁心怀兴奋,未来数月,慕容风将促成新新闻致力于开发ShareNewsCoin(暂名),而ShareNewsCoin的首批受益者,将会是所有为ShareNews旗下媒体作出贡献的专栏作家、直播嘉宾、甚至是受访者,当然为了控制成本,届时发出的Coin将会十分有限,至于这些Coin于未挂牌前可以如何交易?Well,我只能说大家还未最后定案,不知道读者们对此有何意见?不妨透过炒股帮微信发表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