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股票大盘

药企争赴港股难解盈利困境

时间:2018-08-22 00:05:04

8月20日,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亚盛医药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前,生物医药公司歌礼生物和百济神州已成功登陆港交所,目前还有不少创新药企业宣布启动赴港上市计划。这背后离不开企业为研发新药对资金的寻求,以及港交所政策的放闸扶持等因素。业内人士认为,赴港上市能为企业自身新药研发筹备资金,新药成功研发后能推动国内整个创新药行业的发展。不过,产品成功研发后能否给企业带来可持续性盈利还有待检验。

亚盛赴港

继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歌礼生物和百济神州成功登陆港交所后,香港资本市场又迎来了一位新排队的“生物医药股”。8月20日,亚盛医药递交了招股书。根据招股书,亚盛医药为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临床中段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7项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亚盛医药的候选药物系列包括新型小分子候选药物,该等候选药物可破坏复杂且难以标靶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透过修复BCL-2/BCL-xL、MDM2-P53及LAP途径等关键固有细胞凋亡路径的正常功能来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上述途径在调控细胞凋亡方面起关键作用。

目前,亚盛医药的7个新药项目已进入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的I-II期临床开发阶段,其中包括新型、强效的BCL-2/BCL-xL双重抑制剂APG-1252等。亚盛医药并未披露具体募资金额,仅在招股书中表示,此次发售收取的净额将用于核心产品APG-1252、APG-2575、HQP1351的进行中以及计划临床试验和HQP1351商业化的筹备。

今年以来,生物医药公司赴港上市如潮涌。5月,专注研发脂肪肝疾病等领域新药的歌礼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6月,致力开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创新药的华领医药,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多重耐药“超级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疗法的盟科医药等生物科技企业相继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7月,疫苗企业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主要开发及商业化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百济神州申请在港交所上市。

在上述生物医药科技企业中,歌礼生物和百济神州现已处于招股上市阶段。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预计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借助港交所IPO新规上市。

政策扶持

上述生物医药公司赴港潮的背后不得不提港交所的IPO新规。从歌礼生物、华领医药、盟科医药等企业再到亚盛医药,不难发现这些企业都具有“未盈利”的共性。亚盛医药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6-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766.7万元、632.8万元,年内亏损1.07亿元、1.2亿元。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2.8亿元。

对于亏损的原因,亚盛医药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为研发成本和业务相关的一般行政开支所致。此外,公司尚未将任何候选产品商业化,故并未从药品销售中获得任何收入,预计未来几年的收入来自NDA申请批准后的核心产品及其他产品的销售。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的生物医药公司身上。2016-2017年,歌礼生物分别亏损6268.9万元、1.3亿元,百济神州分别亏损约1.19亿美元、9603.4万美元。在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看来,创新药研发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创新药企需要持续投资于研发平台以及进行中和计划进行的候选药物临床试验,从而持续产生重大研发开支。“这是创新药企普遍存在亏损的主要原因。”

不过,今年4月,香港交易所发布IPO新规。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此外,新规要求拟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于建议上市日期前至少6个月得到相当数额的第三方投资,并至少有一只核心产品已通过概念开发流程,这为生物医药公司筹措资金、用于新药研发提供了条件。

赵衡表示,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赴港上市能为自身新药研发筹备资金,新药成功研发后将会推动国内整个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增强国内创新药行业的研发实力。

此外,国家政策对创新药发展的鼓励与支持也给创新药企业提供了成长土壤。百济神州中国开发资深副总裁汪来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药产业的发展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2016-2017年,国家大幅度加速新药进临床的申报以及后期NDA申请的流程,国内创新药企业发展迎来了机遇。

未来承压

成功上市给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注入新的资金,用于新药研发以及产品商业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持续性盈利的能力得到保障。赵衡表示,“创新药的研发本身具有研发时间长、投入大的风险。此外,产品成功研发后,企业还将面临能否顺利推广并实现商业化等挑战”。

研发时间长、资金投入大的特性决定了新药的定价不会太低。在商业销售阶段,企业不得不面对高定价、患者难以支付且难以进入医保的难题。亚盛医药在招股书中也表示,公司无法预测何时或能否获利及维持获利能力的时间,即使候选药物获准作商业销售,公司预计推出该等商业药物将产生重大相关成本。

汪来表示,新药的定价并不需要定得很高,只要企业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最后也能达到好的销售。“市场其实是非常大的,以肿瘤免疫治疗药物PD-1为例,这个领域其实做过一次统计,在中国每年新增可以使用PD-1的患者人群将近有300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在这个情况下,患者和企业可以取得共赢,并不见得非得要定高价,企业才能够有获利,药品可能定价比较低,让老百姓(603883,股吧)可以用上,更要用得起。”

企业可以选择用“以价换量”来获得市场,但单品独大可能成为创新药企实现可持续性盈利的又一“拦路虎”。业内人士认为,创新药研发需要近十年,导致很多创新药企业面临产品单一的局面。随着时间推移,竞品不断出现,产品市场需求开始放缓,一旦竞品在价格方面占有优势,而企业还未研发出更多的创新药,单品独大将会让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A股上市的创新药企贝达药业受困于单品独大,可持续盈利能力并不稳定。贝达药业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该款药品营收占公司总营收近100%。据财报数据显示,贝达药业2017年实现营收、净利分别为10.26亿元、2.51亿元,同比下降0.84%、30.12%。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姚倩/文 宋媛媛/制表

  • 上一篇:海底捞赴港上市,学不会的海底捞如何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 下一篇:齐家网中期业绩表现亮眼,创始人邓华金称下半年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