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近日,美团、猫眼、宝宝树等多家内地新经济公司正在陆续涌向港股,欲抓住最后的时间窗口。
“现在排队(来香港)上市的企业很多,大家都想尽快上市,尤其是港交所接受同股不同权及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后,内地很多企业有兴趣。”香港中环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延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已有143家企业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主板81家。同时,目前有大约160家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主板发行申请并等待处理中。进入夏季,内地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仅在7月3日一天就有11家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请,9月3日亦有8家公司在港交所提出申请。
“目前市场总体情况是理性健康,不像去年一窝蜂,投资者对在增长潜力大的行业中的好公司兴趣还是很大,但整体的估值水平也更为合理。”摩根大通香港投资银行业务主管刘伯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他坦言,香港市场投资者目前对一些传统领域的企业兴趣减弱,“个别传统制造业的公司因为市场兴趣寥寥而最终被推迟或取消IPO,或由于监管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也会等政策落实后再做投资 策。”
根据港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大约有4家申请主板上市的公司自行撤回申请,另外有20家申请主板上市的企业已获原则上批准,但在申请有效期 没有上市。
冲刺最后的上市窗口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大波新经济公司争先恐后涌向港股市场。然而,由于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气氛冷淡,很多上市不久的新经济股票频频跳水,导致投资者对待这类股票格外谨慎。
“很多在海外上市的内地新经济公司股票纷纷跌破发行价,而且国际资金不断流出包括香港在内的新兴市场。坦白来说,目前大部分来上市的新经济股票估值基本合理,但谈不上便宜。很多估值是按照未来业务增长预测以及同业估值得出的,这其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杨延德坦言。
截至9月4日收盘,恒生指数报27973点,微升0.94%。全日大市成交额萎缩至721.28亿港元,创超过一个月以来最低水平。今年以来,恒生指数的跌幅达到6.5%。
杨延德表示,“虽然很多IPO项目我们会看,但不一定会买,除非IPO定价提供很大的折让,这样可以给投资者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我们会更看好一些拥有行业龙头地位、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的企业。”
融资困境亦是推动内地公司扎堆来港上市的重要因素之一,他指出:“这些公司在上市前的很多轮私募融资中已经把估值推到很高的水平,目前很难再通过私募市场获得资金,因此在公开市场发行可能是逼不得已的选择。”
9月4日,另一家互联网独角兽美团点评正式在香港进行路演,IPO招股价定价区间为60-72港元/股。杨延德表示,按照这个定价区间,美团的估值大约为400亿至510亿美元,与公司最后一轮的私募融资估值接近。
刘伯伟透露,目前在排队等候上市的公司大多为中等规模,“大家的心态都是先做好各项准备,上市窗口会来也会走,而且上市准备工作一般需要3至6个月。过往经验来说,这个上市窗口期通常会维持1-2年,但目前宏观经济层面仍有很多不明朗因素。”
破发率高达76%
7月10日,“同股不同权”第一股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却在开盘前的集合竞价时段直接“破发”,截至9月4日收盘,股价累计下跌1.53%。
Wind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新上市公司一共143家,其中108家处于破发状态,占比达76%,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达40家,占比28%。一些新经济行业代表性公司映客、有才天下猎聘、汇付天下上市后的股价已分别累积下跌25.71%、15.61%、49%。
以8月为例,8家上市公司,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就有5家,目前处于破发状态的有7家。其中,首家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歌礼制药股价在9月4日收盘下挫至7.27港元/股,相比14港元的招股价几乎腰斩。
“港股上市公司估值过高,市场承接力不足是破发的主要原因,而下半年上市的公司估值会趋于合理,但由于内地资金流动性持续紧张,下半年赴港上市的企业需求可能会更大。”国泰君安国际主席阎峰曾向记者表示。
对于新经济公司上市后股价频频破发的现象,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总裁陈启宇向本报记者表示这取决于市场供求双方的博弈,“如果没有这个(新股上市改革)机制,港交所无法吸引这些创新活力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后,产品成功了,被跨国公司大幅溢价收购了,这就是香港投资者以前没有过的变现机会。”
此外,这波内地新经济公司登陆港股,有望优化香港资本市场过往过度依赖金融、地产等行业的畸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