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仙居陈华真诚坚守在乡村健康的阵地上

时间:2021-07-13 00:00:00

初夏的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碧空如洗。仙居县境内的龙母山永安溪水道和苍岭古道,绿树掩映,清风徐徐。当我们流连在青山绿水间时,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的形象总使我们感动不已,他就是仙居县湫山乡沙地村村医陈华。身穿白大褂,穿行阡陌间。和蔼可亲地为乡亲们把脉问诊、调方配药,陈华在这里扎根近半个世纪,治疗着乡亲们的病痛,温暖着山村的乡愁。

20210713153653270.png       乡村诊室虽小,但一桩桩、一件件、一堆堆的赤诚扶贫故事,却彰显着一位乡村医生的医者仁心。在当地农村,陈华的家庭显得与众不同:5层高的楼房装着电梯。这部电梯,专为重病患者上下楼提供方便。在陈华家里,经常有重病患者住在他的家中治病,最长的曾住8个月。不少人还长期接受免费治疗和食宿,一日三餐都由陈华的妻子蒋彩英安排得井然有序。一位重症患者,咳得厉害,整晚不能入眠。该患者已70多岁,家在外地,来回看病不方便,且家境不佳,陈华便让她免费在家中治疗并提供住宿。一天夜里,该患者突然咯血,陈华干脆搬了一把板凳坐在床边照顾,每隔5分钟就替她喂一次药,愣是整晚没合眼。就这样,该患者在陈家一住就是三四个月。天真可爱的初中生虞某,多年来走路有点蹒跚,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孩子5岁时被查出患有遗传性疾病。为了治病,我们把家里仅有的5万元积蓄都花光了,但还没治好病,当时全家都绝望了。”回忆陪孩子看病的经历,虞某父亲的心里十分辛酸。

20210713154025807.png父亲带着虞某来到陈华的诊所看病,陈华减免了他的医药费。孩子在陈华的诊所住院一年半,症状有所缓解,现已重新开始了学习生活。虞某的父亲说:“孩子出院了,医疗费至少也得花三四万元。我坚持要打欠条,但陈华夫妇坚决不让。现在,孩子每年还要去陈医生那里拿几次药,每次陈医生不但不收药费,还给买回程的车票。我现在没有能力报答这么好的医生,只能等孩子长大、家境好转了再报答。”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明新村70多岁的卢宝瑞,对陈华也是心存感激。“从去年1月至今,我每月都去陈医生诊所拿药。没有钱,陈医生就免了我的医药费。我的病要彻底治愈那是不可能了,但他配制的中药可以减轻我的痛苦,晚上我也不再因胸闷而彻夜不眠了。”卢宝瑞激动地说。在壶镇镇和睦村的应家,在东方镇新沈度村的郑家,我们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有关陈华医生为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的故事。为家境贫寒的患者免费治疗,这是陈华行医40多年来一直在坚守的一条规矩。在陈华诊所药房的抽屉中,有一左一右两沓病历,其中较厚的一沓病历上写着免费,这些都是他免费为贫困群众开的药方。在今年的账单上,免费的药方是收费药方的3倍多。

20210713154137261.jpeg在陈华每本笔记的扉页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段话:学医先学德,不论贫和富;救人如水火,诊断精上精。几年前,一名杭州患者被一家大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情急之下,家属慕名给陈华打电话求助。当时,陈华正在北京出差,闻讯连夜飞回杭州,打车直奔医院。到医院后,陈华为患者号脉、开药。出院后,陈华又连续为该患者治疗了四五年。每每提起陈华,这位患者总会说:“陈医生真是妙手仁心啊。”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来找陈华看病的人中,有平民百姓,有富贾贵胄,更有穷困人家。该排队的都要排队,在他眼里,生命同样宝贵,看病应以先后、轻重、缓急论。陈华表示,看到病床上没钱医治的患者痛苦扭动的身体,听到患者家属撕心裂肺的呼叫,那种强烈的对生命的渴望,一次次震撼着他的心灵,让他不敢停下脚步。在悬壶济世这条路上,虽然行得艰难与孤独,但陈华从未放弃,一个人坚守在简陋的乡村诊室,保护着一方村民的健康,这一坚持就是近半个世纪。陈华的电话费惊人,每月都在2000元以上。对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患者的求医问诊,不管是凌晨还是深夜,他始终有问必答,细致如初“。医生是上帝伸向人间的手,”他说“,帮助一名患者,医生也就成就了一份自己。”这些年来,有人说陈华“傻”,若去大城市开诊所,肯定能赚个盆满钵满。他多次谢绝朋友劝说去县城开诊的邀请,始终守在乡间,不愿离开。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长年累月无怨无悔。人们说,乡村医生是群众身边的健康守门人。乡村医生是真心实意亲民爱民、服务基层一线群众的卫生勤务员。

2107131125271776139917.jpeg陈华心里时刻装着村民的疾苦,一辈子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无论炎热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无论老幼贫富,他总是随喊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几十年如一日。对此,陈华说:“为父老乡亲防病治病,让他们身体健康,是我一辈子的心愿。”相比城市大医院的医生,乡村医生显得业余、不专业,但他们更应该“淬火”,掌握看病“硬功”。之前,农村的医疗条件极差,面对低矮、破旧的村卫生室和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陈华也有过失落和彷徨。但是,当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时,他便暗暗下定决心,掌握真本领,用精湛的医术赢得患者的信任。如今,陈华家中的中医馆里珍藏着1000多册古籍医书、600多本祖传的从医笔记。在家里的书桌上,他一天天苦读医书,把各种典籍背得滚瓜烂熟,而他自己,40多年来也写下了500多本笔记,记录着从医经历、用药体会、草药效用。中医药治病简便验廉,受到农村患者的青睐。陈华根据农民的需要,认真钻研中医诊断治疗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的作用。

20210713154400736.png有时,为了找到最有效的中草药,陈华还亲自试药,不知吃了多少苦。有一次,他因试吃药量过大的某草药而导致中毒,不得不连吃1千克多的萝卜汁,才慢慢恢复。在陈华诊所后面摆放着20多个煤炉,上面放着一个个用来熬药的药罐。煎药师陈晓雨介绍,诊所已经买了自动熬药设备,但是经过对比发现,机器熬出来的汤药没有人工熬出来的疗效好。为保证药效,陈华依然沿用古法熬药,并聘请两位煎药师制药。因陈华诊所煎出来的汤药花费少,疗效又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医生是一个干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医术是一门没有尽头的科学。精益求精离不开学习,学习好比“开铺子”“进货”,不学习“铺子”就要关门,只有精勤不倦,才能当好群众身边的健康守门人。久而久之,陈华的精益求精早已化为一种内在动力。多年来在悬崖峭壁上采药,手掌磨出一层厚厚老茧,只为让患者吃上放心的中药。“只要他不在看病,就是去采药了,他身上也因上山采药而摔得到处是伤。”蒋彩英有些嗔怪,也满是心疼,“龙母山又高又陡,出了事可怎么办?”不久前,陈华上山采药时,一不留神脚底打滑,从山上滚落,摔断了腿骨和指关节。陈华家里摆放的许多容器里都装有他采来的药材,瓶瓶罐罐里载满了岁月沉淀下来的故事。离家3公里的龙母山,是陈华常去找药的地方。早在30多年前,他就常和同伴背着竹篓翻山越岭采药。如今,陈华的采药团队已有26人,一到春夏,如果不是一大早就有患者来看病,他就会和同伴驾着小货车去大山深处找药。陈华的家里有两个三层的仓库,是专门用来放中草药的。陈华介绍,仙居县和缙云县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草药资源。“因为常去山上挖草药,我的手因此变得太糙了。”陈华伸出右手,手指关节处被磨得粗糙发白,轻轻一握,能感触到他手掌里一层厚厚的老茧,老茧的缝隙内有怎么也洗不掉的泥土痕迹。“许多草药都是自己采的,这样节省治疗成本,可以为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陈华说。多少年,陈华开的方子中,几乎每味药都是自己采来的。药房里,1000多味草药塞满了一个个杉木笼屉。药材被分门别类地装进冰柜、玻璃罐、瓷瓶,贴着一块块小标签。有时,为采购名贵药材,陈华还要奔波全国80多地,购进甘肃省的甘草、党归、党参、黄芪,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寻找肉丛蓉,到云南省农户家定制三七,在河南省焦作市挑选怀山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年近花甲的陈华,一头黑色短发,皮肤黝黑,更像常年在田间耕作的农民。“中医师妙手仁心,但药材不过关也无奈。”陈华说。有调研显示,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和消费者都很看好中医,愿意购买正宗的中药。但是,现在市场上在售的中药材鱼龙混杂,存在“道地药材不‘地道’”的现象,不仅让疗效大打折扣,还影响中药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百姓更希望中药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推行道地认证,让全国的消费者能放心地买到中药材。陈华表示,西药纯度高,分子结构明确,利于鉴定,但中药如何鉴别?虽然我们有中药材鉴定机构,但是每家药房的药材要想确保质量达标,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守正是中医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证中药材质量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根本。为了保证自己的中药质量,陈华一是坚决不收“道地药材不‘地道’”的药材,二是坚持自力更生。缙云县乃至整个丽水市的气候和森林资源都很适合中草药的种植,鉴于此,陈华长期租用了大片的低丘缓坡地,开发中草药种植业和中草药加工及物流业。同时,陈华还建设中草药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中草药优良品种的培植和建设GAP中草药示范种植基地,对广大药农进行技术指导和新技术的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再建1000个左右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鼓励中医药专家扎根基层、服务百姓,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名中医团队。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传承者,陈华在伯父陈泰朝的召唤下,一门心思跟随伯父精研医理。陈华苦练切脉医术,其核心是“九练”,即一练三指灵,二练大脑清,三练线感应,四练呼吸平,五练动与静,六练眼目明,七练脉反应,八练浮升降,九练滑动向。像陈华这样躬耕基层躬耕,甘愿当群众身边名中医的乡村医生,定能绽放出一个乡村医生大医精诚的新时代魅力。(闻有成  徐建红)

转自:浙江新闻网

  • 上一篇:达达集团与圣宠宠物达成战略合作,助力宠物经济数字化转型
  • 下一篇:HICOOL 2021全球创业大赛初赛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