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新闻

短视频创业者:月播放量15亿,曾见证行业从0到爆发

时间:2017-11-07

2、提前布局

我是被行业推动去创业的,每个阶段都踩到了点上。公司一成立,PGC就受到重视。然后拿到天使投资,就开始大力发展业务,争取在每个节点提前3- 6 个月布局。

2016 年下半年,我们开始了对MCN的探索:利用之前积累的对内容方面的一些创作、运营和商业化的优势,与各个垂直领域内的头部红人签约,进行内容管理、品牌包装和商业化。

今年 9 月,我们推出了服务品牌“贝壳视频”,意在把短视频红人孵化成珍珠。目前旗下有 30 多个短视频IP,粉丝量超过 5000 万。每月短视频产量超过 300 条,每月全网播放量超过 15 亿,在MCN的各类榜单稳定在前三。

149965761576464012

在我看来,未来越细分的领域越有商业价值,越容易被外界接受。比如我们以前推动漫、手办达人时非常困难,因为受众比较少。

但现在随着产品技术的成熟,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手办达人就不再被排斥在外。同时手办达人的市场空间很大,未来向好,竞争相对小。而像美食这种大的市场渐趋饱和,竞争十分激烈。

去年大家热衷讨论短视频的变现方式,包括边看边买、粉丝经济、互联付费、知识付费、广告、电商等等,但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

我们目前的变现方式有两种:其中广告占比60%以上,电商占比30%多。未来1- 2 年内,广告可能还会是短视频主要的变现方式,因为它简单、直接,客单价及毛利较高。

3、看穿本质

2016 年短视频行业火热,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认为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爆发、洗牌、短视频+。

关于爆发:

从 2016 年至今,短视频迎来风口,成为全民化、社会化的工具。但是,市场也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平台端大力补贴做短视频战略,但是它们再难从中筛选真正优质的内容。同时,平台与几千上万个创作团队对接起来产生大量的沟通成本。

不同于几年前的红利期(那时一个人可以同时对接几个平台),现在全网有上百个平台,创作者面临三大问题:专业化、团队化和商业化。

专业化包括专业化运营、专业化发行,甚至专业化变现。一般的创作者很难做到。

团队化对创作者来说也是个大问题,一个人自己干还好,一旦组建5- 10 人的团队,面临的就是整体亏损。

在商业化层面,很多品牌广告主并不知道哪些红人更契合自己的品牌。

关于洗牌:

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不适应发展节奏而被淘汰掉,越来越多腰部以下的内容公司生存艰难,甚至就连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头部公司也没有站住脚跟。经过一轮优胜劣汰,我们会发现真正以内容胜出的品牌。

关于短视频+:

前面两者是现象,短视频+则是趋势。

由于移动互联网及4G技术的大量应用以及碎片化时代人们的特有需求,各行业把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我们经常会看到某饭店的大屏幕上播放它的历史、厨师介绍,菜品特点等等,短视频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全民化的工具。

因此未来的趋势是短视频+,即短视频可以用来+一切。我们也在这方面有所考虑。

4、突破自己

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们始终要抓住其中的本质。我们做的事情是非常让人兴奋、刺激的,而且赶上这么个好时候,在这种前提下,我们遇到的挫折、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会少很多,其中自我突破尤为关键。

从自媒体到管理者再到创始人,怎么让公司壮大起来?以前只是管理几个人,有些营收就行了。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让团队实现价值,让公司成为新时代文娱公司里的一分子。

每个创业者都会遇到两方面的事情:一个是创始人个人的思维格局;另一个就是员工、团队甚至是家庭问题。包括黑马营的师兄师姐,大家面临的问题也都一样。

我的性格比较乐观。从格局上来讲,虽然我年龄不是很大,但是经历的事也不少。其实我挺不喜欢创业的,我一开始的想法是要在一个大公司或平台里面做两三年,但没想到最后还是被动创业了,因为这个事再不做就晚了。

我是「黑马营」十四期营员,在里面可能是最小的( 90 后嘛)。每上一次课,总有两三个导师点醒我,就是那种顿悟的感觉。在和黑马同学接触以后,我发现他们的经历都特别不简单。我以前不喜欢应酬,但现在我会跟大家聚会,结交几个有共同语言的朋友。

从家庭方面来讲,这两年我常常感觉愧疚。 2015 年 10 月,我的儿子闹闹出生,我也荣升为爸爸。可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北京),只有周五才回济南老家看看他。

我有一个原则:只要在家,绝不安排应酬。儿子之前和我还有点陌生,但就在昨天他拉着我的手,第一次,我把他哄睡着了。作为爸爸,这种感觉太享受,比完成融资还要甜蜜。

共2页首页上一页12
  • 上一篇:创始人成全球首富,亚马逊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
  • 下一篇:双十一又出新花招:快递公司喊你去商场拿快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