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新闻

饿了么的9年:学生宿舍起步的外卖独角兽,迎来它的终局?

时间:2018-03-02

来源:三节课(微信:sanjieke01)

作者:黄有璨

2 月 26 日, 3 个月内阿里将按 95 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全部股份,双方已签排他协议。截止至今,阿里和饿了么双方均对此消息不予置评,但据腾讯科技称:已有内部人士证实了此消息。

消息一出,难免令人嘘唏:这将意味着张旭豪和他早在 2009 年就已成立的饿了么——这家中国外卖市场上迄今历史最“古老”,生存时间最长的公司,或将在毫无征兆下迎来他们的终局。

回首饿了么从创办至今的 9 年,是颇具代表性的 9 年——饿了么从传统的PC时代开始做起,几乎见证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和“O2O”大潮的兴起、平稳和“互联网上半场”终成定局。

而这 9 年,也是张旭豪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一路蜕变成长为一家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公司CEO的 9 年。

这 9 年,也是见证了饿了么、大众点评、美团、百度外卖等诸多O2O巨头公司之间反复抽斗与诸多纠葛因缘的 9 年。

以下,我们特意简要梳理了饿了么从诞生至今的发展历程,与你一同回顾这值得铭记的 9 年。

2009 年 4 月,“饿了么”由当时还在上海交大上大学的张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创办。

据康嘉所说,“饿了么”诞生的背景,是他和张旭豪都喜欢打实况,废寝忘食,经常叫外卖,但发现当时叫外卖发现体验太糟糕,于是两个人合计了一下,决定自己做一个外卖配送网站。

早期的饿了么,采用的是极为原始的电话订餐+上门收钱+人工与餐厅对账结算的模式。

2009 年,“饿了么”从上海交大起步,赢得了诸多大学生用户的认可。

2010 年,为了解决模式“极重”的问题,饿了么上线了餐厅客户端Napos系统,让餐厅可以通过这套系统自行接单、修改菜单、设置某个菜品售罄等。

依靠此系统,饿了么越发站稳了脚跟,在与上海本土的其他外卖网站的竞争中取得显著优势。

2011 年初,饿了么获得金沙江创投A轮 100 万美元融资。

2011- 2013 年,饿了么开始扩张,覆盖全上海高校后,又开始走出上海,进入杭州、北京的高校市场,甚至把业务一路扩展到天津、苏州、哈尔滨、福州、长春等十余个非一、二线城市。

按张旭豪的说法,采取高校策略的原因是“大学生一旦形成习惯,将来会变成白领用户。”

2012 年 3 月,饿了么APP 1. 0 版本上线。

2012 年 12 月,历经半年迭代,饿了么APP 已逐步支持LBS按照地图选择配送地址、支持退单、支持最低起送价、支持在线充值和余额支付等功能。

2013 年 1 月,饿了么获得经纬中国和金沙江创投领投的B轮 600 万美元融资。

2013 年 11 月,饿了么获得红杉中国领投的C轮 2500 万美元融资。

同月,美团外卖上线,同年 12 月,阿里旗下的淘点点上线。

2014 年初,饿了么已在 12 个城市开站,日单数 10 万单。

2014 年初,美团外卖启动“抢滩”行动,开始发力,目标全年开设 200 多个城市,冲击日订单 40 万单。原因是美团方面认为饿了么的短板是管理,如果快速扩张的话,很有可能管理失控。

事实上, 2014 年全年,美团外卖做到了平均每1. 5 天就开设一个城市。

2014 年,饿了么应战,上半年,饿了么新开 62 个城市。为了应对美团的压力,张旭豪拍板,决定下半年开设 200 个分站。

2014 年 4 月,百度外卖上线。

2014 年上半年,饿了么敲定大众点评的D轮 8000 万美元融资。

同期,美团公司完成C轮融资, 3 亿美元。

2014 年 8 月,美团外卖在高校的市场份额迅速迫近饿了么。

2014 年 9 月,饿了么扩张城市力度加大,美团方面推出新的应对方案:补贴,从此时开始,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补贴大战正式打响,此后百度外卖也跟进,外卖行业逐渐形成“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足鼎立的格局。

此后,资本也开始大量进入外卖领域。

2014 年 10 月,补贴刺激下,饿了么的订单从 10 万单飙升到 100 万单。

2015 年 1 月,饿了么获得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红杉资本、大众点评3. 5 亿美元E轮投资。当时,在拿到投资前,饿了么的账上仅能再支撑1- 2 个星期,这可能是饿了么发展史上最命悬一线的时刻。同月,美团获得D轮 7 亿美元融资。

2015 年 6 月,在美团压力下,张旭豪决定要正式打入白领市场,在分众传媒投放近亿元广告,投放之前,日交易额 700 多万元, 6 周后,日交易额达到 3500 万元。

2015 年 7 月,百度外卖独立获2. 5 亿美元融资。同月,饿了么已进入超过 260 个城市,累计用户近 4000 万,加盟餐厅近 30 万家,日交易额超过 6000 万,超过98%的交易额来自移动端。

2015 年下半年,美团的策略初见成效——在压力下大肆扩张的饿了么,在内部管理方面遭遇了极大的挑战。

2015 年 8 月 28 日,饿了么宣布完成6. 3 亿美元F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信产业基金、华联股份领投,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歌斐资产等新投资方以及腾讯、京东、红杉资本等原投资方跟投。

2015 年 10 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大众点评退出饿了么董事会。

2015 年 11 月 24 日,饿了么获滴滴出行入战略投资。

2015 年 12 月,饿了么业务已覆盖超过 300 个城市,日交易额突破 1 亿元,日订单量超过 330 万单,创下外卖O2O行业新高。

外卖行业基本形成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家“4:4:2”的市场份额格局。

2016 年 1 月,“新美大”获得腾讯领投的 33 亿美元投资。

2016 年 4 月,饿了么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12. 5 亿美元融资。外卖领域至此进入BAT大家角力的战场。

2016 年春节前后,美团外卖启动奇袭,加大补贴在春节留住骑手继续配送,并在春节后大肆招聘骑手,而百度外卖则选择了花钱送骑手回家过年。此消彼长下,美团外卖一举在数月内抢走百度外卖许多市场份额,百度外卖自此一蹶不振,开始渐渐掉队。

2016 年下半年,美团饿了么补贴大战继续,原本在张旭豪计划中“ 6 个月结束”的战斗,战线长得大大超出他的预计。

此刻,百度外卖已开始渐渐不再继续跟进补贴。

2017 年上半年,饿了么、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41.7%,41%。

2017 年 8 月,饿了么正式并购百度外卖,合并后的市场份额达到54%,开始与美团外卖拉开距离。

2017 年 9 月,支付宝首页接入“饿了么”。

2017 年 10 月,美团点评获新一轮 40 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 300 亿美元。

2017 年第 4 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在外卖市场份额上,合并了百度外卖的饿了么达到49.8%。美团位居第二。

2018 年 2 月,突传阿里将全资收购饿了么,传言称,张旭豪可能会出局,原因可能是此前与阿里签下的一份“对赌协议”承诺过 2018 年 3 月之前实现饿了么盈利的目标失败,但未经证实。

亦有观点称,这将意味着阿里将全力All-in新零售战局,而美团方面面临的压力,或将加大。

无论后续命运如何,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饿了么作为一家重要的公司,绝不应被遗忘。而饿了么与美团外卖之间的竞争史,也必将会如此前滴滴VS快的、Uber的大战一般,成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路且长,祝张旭豪与饿了么好运。

本文成文中的诸多信息参考了部分媒体的文章,特此对于如下机构、文章、及作者表示感谢——

正和岛:“创业 8 年,不畏巨头,企业估值 45 亿,饿了么做对了这 5 件事”,作者不详;

36 氪:陷入「囚徒困境」的外卖大战,作者方园婧,杨林。

  • 上一篇:区块链风生水起,打破阶层固化的全民契机到来了?
  • 下一篇:三星S9要抗衡iPhone X,还面临哪些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