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娱乐资讯 > 电影新闻

中国电影人的人文“诗意”镜头:关注成长的笑与痛

时间:2017-11-06

新华社太原11月3日电(记者王学涛、刘扬涛)2日晚,中国电影《嘉年华》获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殊荣。

该影片用艺术手法呈现现实题材,讲述了在一家旅店打工的16岁“黑户”女孩儿小米碰巧成为在旅店发生的侵害少女案件的唯一知情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她最初保持沉默,一番挣扎与挫折后,终于醒悟并披露了真相。

“关于少女被性侵的报道很多,让我难忘,更让我很难受,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呈现的话题,直到我找到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在表现这一事件的同时,也在反省我们作为旁观者的责任。”导演文晏说。

像《嘉年华》一样,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关注未成年人成长题材的电影不在少数。这些诚意之作受到观众喜爱,剧中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有的让人怜爱疼惜,有的让人笑中带泪,有的温馨感人。

你还记得自己是在哪年夏天长大的吗?由香港著名制片人张家振监制,青年导演周全执导的《西小河的夏天》就是一部讲述成长的故事。

老台门、98世界杯、舞厅……氤氲着上世纪90年代的时代气息。影片中浙江绍兴老台门内的一个小男孩热爱足球,却遭到担任学校教务主任的父亲的强烈反对,后来他发现爸爸的婚外情、邻居老爷爷的心事。

“家庭和成长的主题是我一直探索的。”导演周全说,这部片子里主人公顾晓阳有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不解,但一个暑假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他懂事起来。但成长需要付出代价,影片呈现出童年的烦恼、成长的阵痛与无奈。

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全国首映的《米花之味》以轻盈调皮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生活与现状,特别关注了留守儿童问题。为了解真实情况,“80后”编剧兼导演鹏飞在中缅边境的云南沧源县体验了一年生活。

鹏飞说,当地一半以上孩子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教育,部分孩子说谎话、玩手机、打游戏成瘾。孩子们经常向他抱怨,父母偶尔打回电话就问两件事:身体没事吧?学习怎么样?其实,他们更需要的是陪伴。

《米花之味》就讲述了外出务工归来的母亲和在家乡长大的女儿从陌生、疏离到互相理解的故事。其中,90%的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少数民族的服饰、习俗、木楼、信仰让画面充满美感。

“母女最后有没有和解,我想让观众自己去体会。但我想让她们在泼水节共同跳舞来结束影片,因为她们好久没有共同完成一件事了。”鹏飞说,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舞蹈有时比语言更能表达情感,祈福、驱邪、关爱……每个动作都有含义。

  • 上一篇:多伦多电影节获奖影片汇聚北京
  • 下一篇:《狂兽》首映 张晋、余文乐、吴樾齐聚红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