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海报
《鹤唳华亭》王劲松
“下一秒反转”与类型化结合
不久前的中国网络视听论坛上发布了一则调查分析,数据显示,超七成年轻人在视频平台追剧时会开启“倍速”功能、“只看他/她”功能,甚至认为“看完预告等于追完一集”。怎么省时怎么看的追剧模式,直指当下国产剧注水的通病。
就在“倍速追剧”成为惯常之时,有部新剧一上线便有突围可能。周播方式的《鹤唳华亭》目前上线两周更新了八集。各类评论中,有条大白话获得网友高赞——“倒杯水的工夫,就看不懂了”。剧情跌宕、几经反转,就开局而言,强情节的剧本不仅赢回了观众对周播方式的耐性,还让人重归原速观看。
《鹤唳华亭》从同名网文改编而来,由杨文军导演,罗晋、李一桐、黄志忠、张志坚、王劲松、郝蕾等主演。它围绕男主人公萧定权的成长,讲述了一个主张清明理想的故事。前八集在优酷上线后,“高能反转”是弹幕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有网友统计,仅三集就有大大小小十处伏笔,皆是后续剧情反转的动力。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这样解读观众愿意“慢品”的原因:“故事扣人心弦,没有在‘套路’中行走;台词和服化道都因为中国风的加持,而显得凝练、精致。”
以郝蕾饰演的张尚服为例,从她撞破秘密,危机将近,到典礼上出意外,直至末了改口供,她的每一次登场都不按套路出牌。而且,小到她手里的一支断簪,抑或看似不经意叙旧的台词“那会儿您和这桌子差不多高”,都在后续剧情里有用武之地。能令观众慢品,剧情步步生莲,剪掉“边角料”是一大原因。
与此同时,为了适配周播的节奏,编剧叠加了单元剧、悬疑剧等多重元素,用拍摄类型片的方式来消解长篇剧集的冗长感。前八集基本能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围绕萧定权的及冠礼展开,顺势交代了萧定权父子三人的亲疏关系、故事的基本戏剧矛盾;第二单元剖解科考舞弊案件,剧中的角色关系网渐渐张开,萧定权师徒、萧定棠翁婿两相对峙外,另有贡生许昌平的真实身份昭然若揭,为传递第三单元更为细密的信息量打下铺垫。将长剧切割,化繁为简,如是手法与不少韩剧、美剧类似,在专家看来,“就像气口或者句读,为周播剧找到了合适的节奏”。
接二连三的“下一秒反转”,在悬疑剧中其实很常见。导演杨文军表示,故事并不仅仅追求紧张气氛、明快的节奏,最终要落到人物的弧光。“渐渐地,观众会发现,萧定权的还击代表了善良的胜利,是正义、光明、智慧的胜利。”
这番主创谈能从第七集卢尚书对萧定权的教导中窥见一二。剧中,王劲松饰演萧定权的恩师卢尚书,在勘破徒弟使用诈伪之术后,他痛陈赤子之心的可贵,“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对自己的伤害,更要提防的是,在同小人对抗时,自己对自己的伤害”。一番话,提点男主角“道与术孰轻孰重”的同时,也透露剧集的价值维度。
台词向文学取经场景向国风靠拢
《鹤唳华亭》的原著小说曾拥有颇高人气,它被网友称为“文学性”最强的网文之一。而且与一些网文喜爱堆砌辞藻却不知所云不同,该小说里的用词用典,都尽可能有据可查。
影视化后,剧本没有“去文学性”,颇为“大胆”地保留文雅又精练的文白台词。情理之内意料之外,近年来习惯古人张嘴就说时髦话的观众,反而喜欢新剧里的“老派”做法。比如第三集的一幕就被不少人讨论点赞。剧中,萧定权向卢尚书请教书法,后者顾左右而言他,讲起了三道家乡菜:菰菜、纯羹、鲈脍。萧定权顿时了悟,恩师已起告老还乡之意。这则典故出自西晋文学家张季鹰的“莼鲈之思”。被普及了典故后,第八集再次出现同一意象,弹幕上一片“涨知识了”。
如果说台词的含蓄之美,是这部历史传奇剧经得起慢品推敲的又一重理由,那么借用服化道等一应细节来向国风靠拢,亦是这部剧面向历史的打开方式。剧中的创作以宋代风貌为参照,观众能从一帧帧画面里的建筑风格、人物着装等捕捉到真切而丰满的“历史感”。周逵说,顺着剧情,该剧贯穿的中国风可谓“移步易景”,包括建筑之美、服饰之美、器物之美、辞赋之美、规制之美等都有涉及。审视一部剧的细节,小到服化道水平、礼仪适配度,已成为当下观众评判剧集的一道感性原则。以风雅的“表”开路,《鹤唳华亭》无疑赢下了第一手。
一部新剧刚开篇,整体评价为时尚早。往后的篇幅中,反转太多是否反而成为剧集自身的“套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线如何做到不喧宾夺主,男主角的演技能否在“哭戏”之外有更大的突破等,都是会左右剧集评分的关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