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娱乐资讯 > 电视新闻

周梅森:《突围》5年千次修改 如一场孤独的战役

时间:2021-10-25

“这是我一生最想写的故事!”昨天,当周梅森看到根据自己的小说《人民的财产》改编的电视剧《突围》播出后说,“写这样的故事是需要勇气的,这绝不是一部工业化、套路化创作出来的《人民的名义2》,而是藏在我心中30多年的震撼。对于我这个年龄来说,一百多万字,5年完成,这无异于也是一场战役,一场孤独的战役!”

30年 两回震撼

4年前,周梅森编剧的《人民的名义》播出,火遍全国。坊间一直流传,周梅森要推《人民的名义2》,甚至在前年一次电视招商会上,耀客还宣布了剧名——《人民的财产》,大众翘首以盼。终于在本周,这部剧更名为《突围》后,与观众见面了。果然,这部剧第一天只播出了一集,便拿下了21个热搜。

和《人民的名义》一样,周梅森也把《突围》的故事安排在京州。故事中,齐本安(靳东饰)、林满江(黄志忠饰)和石红杏(闫妮饰)三位主人公都是矿难的遗孤,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被组织上安排由奚美娟饰演的角色收养,长大成人后各自走上了国企的领导岗位。观众可以看到他们在同一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有人让步就有人坚持,有人妥协就有人担当,人性的暗面与光辉共存。剧中人物面临的人生抉择,就像靳东所言:“不要说是国企领导,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也会碰到身边的亲朋好友来找你帮忙办事,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当然,最终一定有人在诱惑面前守住初心,忠于良知和信仰,突出重围。

故事与周梅森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1974年,周梅森高中毕业后,成了徐州矿务局韩桥煤矿的一名矿工。在那里,周梅森和一些同龄人成了朋友,“我认识的好几个孩子都是因为矿难成了孤儿,小的15岁,大的17岁,组织上安排人抚养他们长大,也送他们来车间学习一技之长。”当那些孩子步入中年后,有的成了劳动模范,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我还看到,这其中有些人在管理岗位上犯了错,被捕入狱,我再次被他们的故事震撼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想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但直到30年后,《人民的名义》打开了一片很好的写作领地,我才开始动笔。”

5年来 千次修改

那一年,筹拍《突围》前,周梅森告诉上海耀客传媒总经理吕超:“这不是《人民的名义2》,也不是案件,可能会丢失原有的观众。”吕超说:“优秀的作品不要套路!”于是,周梅森开启了一场“孤独的战役”,前前后后打磨,历时5年。

“我想把这部剧做成《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剧中不仅要表现国有企业,也要有中小民营企业,把当代百姓各个层面的生活用我的视角展现给观众。”周梅森说。在《突围》中,观众将会看到,周梅森以国企改革为切口,党政高官、企业高管、报社记者、底层弱势群体等各类人物纷纷登场,刻画出众生相。

回望这5年的创作,周梅森说:“这部剧修改超过1000次,两次重拍,费了很大劲,整个创作团队付出了很多很多。”在拍摄过程中,周梅森看到了一群优秀电视人的坚持和努力。周梅森说:“这部戏难度很大,台词量也很大,尤其是和工作相关的台词不仅量大,而且很专业。剧组中每个人都在发挥创造力,给这部剧做加法。每一个演员都为这部戏下了功夫,沈严导演也为这部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试想一下,如果剧本不好,导演再差一点,演员再念个‘一二三四五’代替台词,那么这个戏就没法看了。”

《突围》首播当晚,周梅森也和观众一样,守在电视机前,他说:“书在全国上市了,电视剧也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播出了。这就像一个节日,辛辛苦苦一百多万字,30年的期待终于落地了。”

13岁时 一句名言

从煤矿工人到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周梅森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奖项,他说:“生于这个时代,我的创作不能不关心这个时代。”

在周梅森心中,引领他创作的偶像是巴尔扎克。13岁那年,周梅森从一个收破烂的老人那里得到一本旧书,尽管前后少了十几页,这本《巴尔扎克传》却深深吸引了周梅森,他至今难忘巴尔扎克在拿破仑塑像下写下的一句话:“你用剑征服世界,我将用笔征服世界!”少年周梅森暗暗发誓:“长大了,我也要做中国的巴尔扎克!”

和巴尔扎克沉浮商海、办过肥皂厂和印刷厂的人生经历很像,周梅森做过煤矿工人,当过市政府副秘书长,做过生意,炒过股票……这些经历拓宽了他创作的题材和视野。“我生活在中国脱离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走向全面改革这一时期。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周梅森说,“作为编剧,我很努力,没有偷懒。就像我做这部《突围》,不是为名为利而来,是带着使命感,要完成人生的愿望去做的。”

创作还在继续,周梅森说:“未来有可能还会有京州的故事……”

  • 上一篇:编剧周梅森:《突围》是我最想写的作品
  • 下一篇:《八角亭谜雾》:重家庭情感的悬疑剧不合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