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一位外号“王大胆”的导演、一个史无前例的红楼顾问团、一群完全没名气的新人演员,在资金预算很少、物质条件匮乏、技术设备不发达的前提下,用了三年时间拍摄完成了三十六集电视剧《红楼梦》,在过去三十年里这部电视剧重播了一千多次,在不同年代观众的心中成为经典。在那段悠远的“红楼时光”中,有各种幕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有群钗与宝玉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有影视创作中的“工匠精神”。而正是这些情感和精神,让87版《红楼梦》成为中国电视剧历史上无可替代的经典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揭秘红楼梦的台前幕后
今年,在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的组织号召下,三十年前的旧人们再次聚首,他们通过一本名为《1987,我们的红楼梦》的书,一场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盛大的众筹晚会,致敬这部经典剧作。书中欧阳奋强以采访者的身份采写了数十位剧组人员,除了王熙凤邓婕、宝钗张莉、探春东方闻樱、袭人袁玫等演员外,还有导演王扶林、配音导演吴珊、作曲王立平、美术刘宝俊、服装史延芹等重要的幕后人员,详细讲述了该剧筹备、拍摄的细枝末节、来龙去脉以及红楼演员、幕后功臣的人生故事。在“6·17”晚会筹备进行前后,欧阳奋强又摇身一变成了主办方和组织者,他将一众红楼人聚集在一起,带到了粉丝面前。
对话欧阳奋强
北京晨报:“6·17”聚会现场最感动的是哪个瞬间?见到谁感觉最意外?
欧阳奋强:当我们站在舞台上,大幕缓缓拉开,介绍每个人的时候,我听见观众一波波的掌声,这个瞬间非常感动。这次联系上很多三十年没见的红楼人。最意外的就是秦可卿张蕾,当时整个剧还没有拍完,她的戏份拍完就走了。这次能把她请回来,我欣喜若狂。我先是为了写书的事发微信联系上,说了“6·17”晚会的事后,没想到她就欣然答应了。流失的是岁月,没变的是美丽和气质,现在的她更加优雅了。尤二姐张明明在戏里与宝玉的交集不多,后来她和大家联系得也不多,最初我通过一个朋友加了她的微信,她很快就联系上了我。她现在美国生活,不愿意被打扰,后来加了我的公号,知道剧组的人现在干什么,慢慢就放下了心里的戒备,“6·17”活动她虽然没回来,但发来了贺词。最近再次联系上,她接受了采访,愿意把现在的生活放在之后我补充再版的书里。
北京晨报:“6·17”晚会有没有遗憾?
欧阳奋强:二十年在朱军的《艺术人生》上聚首,晓旭来了,三十年聚首,少了林妹妹,如果她在大家会更热闹,她喜欢打闹,和我们在一起尤其幽默。缺了她,大家都很酸楚。宝钗没来也是个遗憾。张莉现在加拿大,她答应来了,但来之前病了,给我发了一封很长的信,还把住院的照片发给我了,她说她非常期待跟大家见面。
北京晨报:“6·17”当天外界看到的是一场有情有义令人难忘的红楼人大聚会,有没有发生我们并不知道的麻烦事和意外?
欧阳奋强:当天,我一直在做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就怕哪个环节出错,没把大家安排好,尽最大的努力让它完美,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我这个人能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上午在北京植物园曹雪芹艺术中心办完大聚会后,大家要去吃饭,原计划吃饭的时候,发放演出证和票。王扶林导演给剧组的每一位演职员都买了价值不菲的礼物,也想在吃饭的时候发给大家。但志愿者离我们比较远,没有车过来。另外,演出证和票在一个工作人员身上,但他心脏病犯了,大家都要转场去大会堂了,可是没有证件。于是我和王立平老师一起,坐车返回曹雪芹艺术中心,跑步进去找到那个同事,拿到票和证,带俩志愿者又跑回来,饭也没吃。后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开始彩排走台,有自驾车的演员,六点半之后才能进去,我又去协调。
北京晨报:您挑头众筹这次三十周年聚会,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困难,包括被误解被质疑,是不是也有想放弃的时候?怎么坚持下来了?
欧阳奋强:剧组那么多人,众口难调。这么多年,我当嘉宾当惯了,让我去做这样一个到处求人的活,我很不习惯。这个活动我确实尽力了,至少活动很圆满,观众和粉丝满意了。我问心无愧,我没有在中间捞一分钱的好处,贴钱就不用说了。我没有把这件事情作为商业事情来做,虽然众筹卖票是商业行为,但是为了上午的活动。当众筹停滞不前的时候,我就不想做了,但因为有些人已经筹了几十万了,真是骑在虎上的感觉。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说不想做了,但每天很多事情必须做,三张纸写满了几号到几号我必须完成什么事情。睡三四个小时,拍完戏回到酒店,三四点就醒了,开始捋拍戏的空隙我要完成哪些事情。
北京晨报:《1987,我们的红楼梦》这本书是为了三十年聚首写的吗?
欧阳奋起:写这本书跟聚会没关系,但没这本书就没有这次聚会,写的过程中,想到做一次聚会。在采访《红楼梦》的故事过程中,我在重新认识《红楼梦》,重新认识87版《红楼梦》的价值在哪里,重新认识当年那一代创作者、电视从业人员的精神。我原来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就觉得《红楼梦》三十年应该翻篇了,它是历史了,我们该干吗干吗。但通过这本书,通过“6·17”活动,我们重温了红楼精神,浓缩起来就是八个字——团结友爱奉献责任。就是这八个字,支撑起了《红楼梦》艰难的拍摄。我又觉得它不仅仅代表《红楼梦》,还包括《西游记》、《三国演义》,代表了导演王扶林,摄像李耀宗、美术指导刘宝俊。
北京晨报:网上有这样一篇报道:“拍完戏后,欧阳奋强原准备把下巴迅速整回来,一如他想用最快的速度走出贾宝玉的影子。但这两件事,最终都未如他所愿。”当年做一个假下巴是怎么回事?
欧阳奋强:我的两边下巴宽,上镜不好看,导演他们就建议我做一个假的,显瘦一些。当时中国没有整形这一说,他们听说成都有一个剧团的团医,自己喜欢美容,研究整形,他有办法让我的脸瘦下来,靠硅胶把下巴拉长,大家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愿意不愿意冒险。当时年纪小,另外因为在成都做,我就想着趁机可以回一趟家。就一口答应了。于是就成了中国第一例整形的男演员。到了成都,那个医生用一个针头很粗针很大的针把硅胶注射到我的下巴里,慢慢捏出一个形状,等凝固了之后,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现在这块硅胶还在下巴里,不过不疼没感觉。
北京晨报:为什么您曾经想逃避“宝哥哥”的影子?能不能分别谈谈这个角色给您带来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欧阳奋强:掌声和鲜花都是昙花一现,不必靠着贾宝玉沾沾自喜,我觉得就一个普通的电视工作者。我后来当导演了,希望别人都忘了宝玉,但大家忘不掉,大家没记住我的导演作品,记住的还是《红楼梦》。后来一想,这个荣光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有一年北京电视台辉煌三十年晚会,给我颁了一个最难忘荧屏形象奖,得奖的只有我一个不是演员,其他都是当今的大咖。接受采访时我说,其实我突然感觉很神圣自豪,三十年了,很多演员演了一辈子,塑造了无数角色,大家都记不住。我这一辈子就演了这一个角色,大家就记住了。想想就释然了,哇,自己还是很牛的。
北京晨报:忙完三十年聚首,接下来您有什么具体计划?
欧阳奋强:之后该干吗干吗,该拍戏拍戏,该休息休息。另外,这本书即将加印,把原来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写进去的人物,尽量写进去,少一些遗憾。
幕后群英
摄像师李耀宗:我们是趴在地上干这件事情
表演出身跨界掌镜
“学表演出身的摄像师李耀宗,把一部很难把握的大戏拍得精雕细刻、统一完整,无论构图还是用光都很讲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为87版《红楼梦》谱写音乐的音乐家王立平不久前撰写了一篇文章,陈述了87版《红楼梦》为什么能成为经典的各种原因,其中提到的摄像师李耀宗今年65岁,1983年8月,李耀宗进入《红楼梦》剧组,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八个字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王扶林导演为什么会找到我?因为大家不愿意去,时间太长了,拍两三集还可以,一拍就是两三年,一般人都没有信心。如果不是对《红楼梦》这部作品热爱,不对电视这个事业热爱,不会拿出这么多时间做这个事情。当时我也到了结婚年纪,但就因为那份热爱,二话没说就决定了。”
影像基调是“工笔重彩”
李耀宗回忆,87版《红楼梦》从开始的时候来自外界的压力就很大,“当时谢铁骊的电影也在拍,对于我们拍电视剧,有很多反对的声音。”1984年9月10日,《红楼梦》在安徽黄山正式开机,录下了第一组镜头,“拍摄的时候,我们给自己定调,是拍小人书连环画,拍完了引导大家去看原著,当年我们是趴在地上干这件事情。”除了姿态特别低,整个剧组也一点都不敢马虎。
《红楼梦》定的影像基调是“工笔重彩”,“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画卷,让人一点点窥视,好像是发生在我家后院的故事,跟我很近。”说到跨界出任摄像师,李耀宗称掌镜的懂戏是件好事,“镜头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镜头里演员的戏,另一个就是外部的指挥,懂戏才能懂得怎么设计镜头。”说起《红楼梦》中最长的那个镜头,李耀宗就像是在昨天,“那个镜头四分半钟,宝黛闹别扭,黛玉从里屋跑出来,宝玉追出来。我们选了一个园区,有一条弯曲的路,用这个完成景别的变化,对演员的表演难度增加了,但戏会好看。现在一个电视剧为了节约时间,一场戏你一个镜头我一个镜头,你讲完了我讲,大家在一起靠台词说一个故事。我们当时是让演员动起来,让画面和情绪来讲故事。”
脸型决定“宝钗”逆袭
“当时是配音,所以我会在摄像机后边不断提示演员,‘往前一点’、‘不要动’。”摄影机后边的李耀宗通过这种调度寻找着每个演员最好看的角度。“不管是黛玉还是宝玉,每个人的脸都不是完美的。”李耀宗第一次在成都见到欧阳奋强,就提出了他的脸型太圆不上镜,于是也就有了之后欧阳奋强整下巴的后续。而陈晓旭的鼻子很尖很窄,她的脸还有点歪,这些小缺点除了靠化妆弥补,在拍摄的时候李耀宗还会给演员塑型,“她的脸型不能拍得太侧,只能稍微侧一点,头还要歪一点,是她最美的角度。镜头要找,还要不断提醒她,比如不要瞪眼睛,眼神要含蓄。”
选演员的过程李耀宗都在现场,需要他用那双有镜头感的眼睛去选人。李耀宗还说起了宝钗张莉逆袭一事,“现实中看人我们一般只看到五官周边的部分,一旦到屏幕上,变成平面,大家的视线就会看到耳朵根那里,所以很多人经常会觉得自己的照片怎么看都不好看。当时张莉定的角色是紫鹃,但是她在镜头里的样子和现实中不一样。她的脸底下看很小,镜头上看很圆润,我跟周岭(87版《红楼梦》编剧之一)商量了半天,决定让她演宝钗。张莉的年纪比较小,确定了她演宝钗,其他演员的年纪就都要往下拉。”
总美术设计刘宝俊:景是可以说话的
美术设计基调“不清不明”
王扶林导演说过,87版《红楼梦》所有的戏都是按照剧本“忠于原著、妙于裁剪”拍摄完成的,让导演唯一发挥的一场重头大戏是探春远嫁,因为这场戏选的景太好了,有了创作的空间。探春远嫁的外景是在山东蓬莱,选这个景的人就是87版《红楼梦》总美术设计刘宝俊。“景是可以说话的”是刘宝俊常说的一句话。在王扶林导演“不拘泥于一个时代”的创作之下,刘宝俊决定了87版《红楼梦》的美术设计基调:不清(朝)不明(朝),美术设计要符合剧情的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来设计。“场景设计是《红楼梦》面临的最大问题,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看原著。”刘宝俊重读《红楼梦》,反复琢磨剧本,做设计方案,并到故宫博物院查考资料,购置了《中国历代建筑》、《中国历代服装》等资料,这些资料就花费了上万元。
“探春远嫁”蓬莱半岛
“不清不明”基本定位于明末清初,所以清朝后期的太师椅没有出现在87版《红楼梦》里。但也有例外,在明末清初市井商铺街道的资料中,还没有二层的商铺,在宁荣街设计中就加进了基座二层楼的店铺,这是基于拍摄场景不至于单一,增强画面的美感。刘宝俊担任美术指导后的第一场戏是在陶然亭拍摄薛蟠酒厅,为了突出薛蟠的商人身份,刘宝俊在室内的墙上挂上了有西域风格的挂毯和美人条幅来烘托人物身份和性格。
“探春远嫁”就是刘宝俊用景说话、推动剧情发展的典型案例。“既然是远嫁,自然就想到海。”为了选景刘宝俊跑遍好几个海,最后选定了蓬莱,“那个地方有小道通向海边,还有楼阁,特别符合我们最初的想法。”
90后读者刘晴:我选择了它,它成就了我
“我六岁开始读《红楼梦》,电视剧也是小学的时候看的。”今年刚23岁的女孩刘晴是亿万《红楼梦》铁粉之一。“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奶奶家,还是21吋的电视,第一眼看到的是片头黄山石头那个画面。我有很多疑问:这个石头就是宝玉吗?家人说是。我又问,宝玉不是一块小石头吗?”刘晴没看过武侠剧,也没看过韩剧,她对《红楼梦》的钟情程度超出了她的年纪。刘晴选择了《红楼梦》,反过来也成就了她的性格,她称自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在87版《红楼梦》中刘晴印象深的都是悲伤的情节,“第一集黛玉进贾府,她在船上哭,因为马上就要过寄人篱下的日子,风刀霜剑严相逼。那个镜头没有一句台词,她拿着手绢擦眼泪,脸部没有表情,就是干掉眼泪。看到这里我心里就觉得好难过,就跟着她哭。王熙凤的尸体被破席子裹着拖出去的画面,我的感受就是真的好冷啊。最后一集宝玉出家,他披着一个大红的斗篷在大雪中前行,那种白和红的对比,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感觉。”
“陈晓旭的林黛玉和书中描述得太像了。”刘晴几次重复这句话,“看到她才知道什么是似蹙非蹙绢烟眉。后来再看书,就是带着电视剧中那些人物的样子去看的。”2007年刘晴上初二,一天中午从同学那里听到陈晓旭去世的消息,“我哭了一中午,午自习都没好好上。”上周末刘晴带着她对《红楼梦》的深厚情感出现在欧阳奋强新书签售会上,“演员们虽然老了,但真的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