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娱乐资讯 > 娱乐评论

聚焦“原生家庭”伤痕的剧集为何大热

时间:2021-01-24

《都挺好》剧照

《都挺好》剧照

家庭伦理剧是当今中国电视剧创作中重要且主流的类型之一,主要围绕琐碎的家庭生活探讨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道德问题,因而贴近民众生活,容易引起共鸣,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大众性,极易引发关注和讨论。另外,由于家庭伦理剧的选题和选材必定从寻常百姓家出发,因此,它不仅能够体现当下观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反映出作品创作年代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问题。

家庭伦理剧的主题变迁

家庭伦理剧讨论范畴中的一个母题——婚姻危机,展现在了电视观众的面前。家庭伦理剧通常以家庭作为叙事主体,讲述社会转型给家庭带来的动荡,也有家庭成员之间由于认识差异而导致的成员间矛盾。《中国式离婚》《金婚》《蜗居》等家庭伦理剧都围绕着“夫妻矛盾”的母题展开。而另一边,随着婚姻关系中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和观众注意力的转移,以《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为代表的一类家庭伦理剧则将“代际矛盾”的母题(具体表现为婆媳关系等)推向了全民热议的高潮。另外,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矛盾”时常成为家庭伦理剧中的小母题,例如《家有九凤》中,性格迥异的姐妹之间的矛盾在母亲的抽身后愈演愈烈,无法控制,手足矛盾与代际矛盾相互纠缠,最终造成家庭生活的“一地鸡毛”。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都挺好》(2019年)等引发热议,将关于“原生家庭”母题的探讨带入了大众的视线。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根深蒂固。然而随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经济理性”的观念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动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解体,一至两代人构成的“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模式则渐渐成为了主流。但受几千年传统思想积淀的影响,一个两代人的小家庭与整个大家庭连枝带叶,无论对内或是对外,对亲或是对疏,面临的种种关系都似乎尤为复杂。

而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作为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原生家庭”内部的成员关系成为了人们难以割舍、难以转化、因此出现矛盾也难以解决的人际关系。尤其改革开放之后,民众的思想得到飞跃式的解放,教育观念甚至整套价值观的颠覆和重铸造就了两代人之间不可逾越的沟壑。

为什么《都挺好》曾引发热议

电视剧《都挺好》推进了时间轴,在“原生家庭中的代际矛盾为儿女带来的伤痕”这一母题基础上,更向深处延伸,探讨人应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和伤害,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从创作母题上来说,该剧之所以能够紧紧抓住社会矛盾掀起热议,原因有以下三点:

其一,传统“男权”家庭形象的塑造。尽管《都挺好》中的主要家庭苏家几乎由母亲一手掌管,但由于母亲赵美兰(以下简称“苏母”)深受男权文化糟粕的影响,因此苏家仍然是一个典型的、且程度极为严重的男权凝视下的“传统”家庭。而在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的环境中,女儿苏明玉不合时宜地降临了。因此苏家的整个定位就是一个充斥着重重矛盾、包裹着种种危机的家庭环境,将“男权”的思想意识赋予女性角色,再将其与“原生家庭”所固有的矛盾相互杂糅,自然一触即发。

其二,除去在该剧开篇就与世长辞的苏母代表男权外,苏家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性格鲜明地代表着一种人群。父亲苏大强懦弱怕事,在苏母在世时始终压抑着自己,而离开了苏母的掌控和压迫,他的懦弱便“触底反弹”成了极端的自私自利。再加上长子苏明哲死要面子的愚孝,苏大强便成了虽毫无主见,却提出各种无理要求,不断干涉儿女家庭生活的父母形象的典型代表。长子苏明哲除愚孝外,还拥有一种几近狂妄的自以为是和道德感爆棚的伪善,固执地想要维持这个四分五裂的家庭表面上的完好无损,却力不能及,致使自己的次生家庭也受到了影响,与妻子和孩子的关系不断疏远,代表了一类在家庭矛盾中只会和稀泥、执着于做表面功夫,习惯于长幼尊卑、权力压迫的子女形象。次子苏名成则代表被宠坏的“巨婴”形象,一把年纪还在啃老。

作为一部以女性视角展开的家庭伦理剧,相较于男权环境孕育出的各有缺陷、令人不齿的男性形象,该剧的女性形象则更让观众有代入感和共情感。苏明玉作为本剧的女主角,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太多不公正的待遇,无论是父母和两个兄长对她的态度还是教育权利的不均等支配都给她带来了非常大的伤害。她原本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自己的人生,已经打定主意离开苏家,却因母亲的死被迫重新卷入苏家这摊泥水中来,被迫面对自己畸形的成长经历、畸形的家庭关系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创伤,最终和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是剧中十分正面的形象,也代表着绝大多数面对原生家庭伤痕的人群。

第三,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群)对于“原生家庭”话题的高关注。不少人认为年轻一代之所以看起来更加敏感、胆怯、自卑、多疑,都是因为遭遇了来自于原生家庭的“爱暴力”。这一观点有无可靠的科学依据仍有待商榷,但它引发的高关注高讨论背后是年轻一代对家庭关系的不信任。但以苏明玉为首的众多在家庭教育中受过伤害的子女,却仍旧做不到彻底与原生家庭划清界限,这或许源自血缘,或许源自亲情,或许源自一种归属感。正是这种精神上来回拉扯的矛盾造就了青年人群对“原生家庭”理论的高关注,他们期待着学习如何处理与原生家庭的矛盾和与自我的矛盾,而《都挺好》教会人们的正好也是这一点。

剧作手法:重要人物退场,转移核心矛盾

《都挺好》的开幕是一场葬礼。苏家因苏母的离世而分崩离析,自此,平静湖面下意想不到的隐患层层显露。

在解构人物关系的过程中不难看出,苏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苏母无疑是每段关系的塑造者,也是重要的中心人物。在这个家庭中,她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她的强势与父亲苏大强的软弱形成鲜明对比,以至于即便苏大强并不像她一样深受“重男轻女”思想的荼毒和蒙蔽,但却始终不敢矫正她对两个儿子的溺爱,也不敢正面对抗她对女儿的忽视、冷漠甚至毁灭性的打击,才使得女儿苏明玉在这个家中百般受难,最后绝望地选择了离开。两个儿子更是由于她的溺爱和男权式的教育才习惯性地使唤和压迫妹妹,一个习惯性地命令妹妹牺牲自我来维持这个家庭表面上的和睦,另一个不仅对妹妹冷嘲热讽,公然提出要妹妹离开母亲的葬礼现场,甚至还向妹妹要钱维持生活。归根到底,性格强势,同时又根深蒂固地坚持“重男轻女”这种落后思想的苏母,正是苏家悲剧的源头和核心。

按照常理,在这样一个畸形的原生家庭中讨论家庭伦理和亲情关系,如何转变苏母对苏明玉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达成两代人的和解是最有可能的主题,但出人意料的是,造就这一切冲突的核心人物苏母在第一集刚一开场就成了葬礼的主角。然而也正是苏母的死让一向懦弱的父亲苏大强突然间有了挺直腰杆的机会,将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和一个女儿的生活搅得一团糟;也正是苏母的死让苏明玉不得已回到苏家,让原本稳固而畸形的亲情关系得到了解构,同时也带来了苏家成员之间关系重构的机会。在《都挺好》中,苏家即将找到大动荡后全新的平衡点。

若我们将这种让处于一切矛盾根源的重要人物在故事开篇就离场的独特剧作模式称为“坏人已死”,那么可以看到它所带来的效果则是:观众无法简单粗暴地期待通过惩罚或改造“坏人”来发泄情绪、解决问题,甚至通常情况下,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失去着力点的观众只能跟着剧情逐步体会冲突加深和消解的过程,跟随主角一起在矛盾的起起伏伏中达到与自己的和解。往往,采取这种剧作模式的电视剧都涉及到一个尤其深刻或尤其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例如《都挺好》中原生家庭创伤的问题。面对这有些敏感、难以解决,或许甚至都有些难以说清孰是孰非的问题,采用“坏人已死”的剧作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淡化观众对于如何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本身的关注,将注意力引渡到主人公的命运上,跟随主人公一同思考:问题已经存在,且必然存在,那么接下来要怎么做?

张智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楚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级研究生

  • 上一篇:电视剧《紧急公关》褒贬不一
  • 下一篇:重术更重道,这样的社会话题剧可以高于生活